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家校共育交流心得体会及感悟 家校共育 心得(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家校共育交流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为进一步宣传我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举措;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教水平,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特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

家校联谊共育英才

20xx年5月5日下午4:25(本周五)

家长进入校园时间:4:20

各班教室

(一)4:25——4:35政教处集中讲话(王娉)

(二)4:35——4:45播放防溺水教育培训视频(孟祖国)

(三)4:45——5:15各班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各班班主任)

(四)5:15—5:30教师与家长个别沟通(各任课教师)

1、家长会校门口秩序:xx

校门口调度:xx

2、具体安排:

(1)总负责:xx

具体负责人:xx

照相:xx(一、二年级拍照)

xx(三、四年级拍照)

xx(五、六年级拍照)

(2)楼层引导:

食堂门口总调度:xx

一号楼一楼:xx一号楼二楼:xx

一号楼三楼:xx一号楼四楼:xx

二号楼一楼:xx二号楼二楼:xx

二号楼三楼:xx

(一)值日领导、值日教师、楼层办公室主任做好家长进入校园的安全、调度、引导。

(二)班主任:

活动前:

1、请班主任本周通知学生及家长,提前告知家长召开会议的时间,学生所在班级楼层和具体班级,杜绝家长因找不到孩子教室在校园内乱跑的现象。

2、各年级主任要根据学校家长会总体方案,将本年级班主任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老师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班级特点写好发言材料、制作家长会ppt。

3、围绕家长会做好教室布置,尽量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班级管理特色。

4、家长会当天下午2:20之前,进行卫生保洁,在黑板(或ppt)上写好欢迎标语。

5、班主任提前在天明小学教师群中下载《防溺水安全教育》视频,提前检查班内多媒体设备,如有问题及时与电教处联系,保证家长会正常播放。

活动中:

1、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安全、学习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切忌不要围绕期中考试总是谈孩子的成绩和学习,要让家长感到学校关注的是孩子的全面发展。

2、对学生的常规要求和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中,要再一次重点强调学生的作息时间,禁止早到校现象,向全体家长明确学校夏季的作息时间,上午7:00进校园,下午2:20进入校园,低年级晚上放学5:15准时来接。强调雨天接孩子遵守规则,不准进入校园,一至六年级学生家长在道子口接送学生。

(三)年级组长

年级组长是本年级家长会安全、纪律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会方案请年级组长带领班主任认真解读,做好充分准备,展现班级、年级组及天明小学良好的精神风貌。

(四)行政全面检查分工及职责

1、班级召开家长会,各蹲点领导必须在场巡视和指导。

2、政教处和年级主任加强巡视,检查各班家长会安全、纪律,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3、政教处做好安全教育视频的准备、印发家长会相关资料及宣传报道。

家长会签到册、家长会活动记录表、班主任发言稿、家长发言材料、家长会ppt纸质(不少于2张),会后于5月8日前以年级组上交政教处。

2022家校共育交流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2篇《家校社合作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读后感

篇一

近日,有幸拜读到张永和张艳琼两位作者的合作论文——《家校社合作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反复读之,颇受启发。

此文认为,传统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内化知识的过程,学习属于大脑的内在活动,并把个体视为学习的分析单位。显然,这种意义上的学习观,使得学习者的内在与外在分离、个体与社会割裂。基于学习与社会实践整体关系的考量,作者对传统学习观予以批判,试图通过实践共同体的思维重塑家校社合作中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交互学习,实现对传统个体、内化、封闭等特征学习观的超越。

基于两位作者对家校社合作中学习观的探讨和研究,结合我近期所从事的隔代学习、寒暑假学习研究,尝试以学习共同体、乃至学习共生体的视角将与此文进行对话和交流,将家校社合作中的学习观与隔代学习、寒暑假学习中的学习观进行联接,这无疑会有助于打通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边界,丰富、拓展和更新教育研究的可能空间。

我所研究的隔代学习中的学习观,是一种祖辈和孙辈共同、合作、交互性质和意义的学习观,体现在主体间的知识学习、主体间共生关系的建构、及其与家庭、社区、社会等单位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多维联系。此文所探讨的家校社合作,强调儿童学习场中儿童之间的学习及向成人学习,成人学习场中成人之间的学习及向儿童学习,终身学习场中个体一生的学习以及不同年龄、代际之间的学习。由此,此文中家校社合作中不同主体间学习与隔代学习中的学习观在本质上都是对传统学习观的批判和超越。

我所思考的寒暑假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学校课堂学习。学校课堂学习重在突出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而这正是此文作者所批判的传统学习观。寒暑假学习是一种共生体性质的学习,聚焦于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等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关系的建立,并在这个共生体中践行、发展、创生着无限的学习可能。这正与此文作者所论述的家校社合作中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交相呼应之感,塑造着一种新的学习观。

正如此文作者提及的:“家校社合作对儿童学习质量的影响取决于相关参与者所持有的学习观”。同样,对于隔代学习、寒暑假学习而言,其由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将取决于诸多学习者所秉持的学习观。

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传统学习观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人的需求、社会发展以及学习规律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学习观以此来助力终身学习之教育体系的建设,而这种学习观必定具有“共同体”、乃至于“共生体”的突出特征,必定体现出以学者的共同需求、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享用为价值追求。

篇二

一、现象:背后凉飕飕

这篇论文发表在《终身教育研究》2020年第3期,第一作者是张永博士,第二作者是张艳琼老师。张永博士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研究员、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开放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社区教育研究。张艳琼老师是河南省的一名一线教师,主要从事学生工作与数学教学研究。论文从反思家校社合作的症候出发,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梳理相应的症结,并提出有关研究建议。

论文的第一部分,作者呈现了当前家校社合作实践过程中的三个典型现象:家校社合作演变成对学生的全天候监控;家校社合作简化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衰减为家长配合学校。

作者首先从霍茨卡姆理论谈起,该理论揭露了学校教育的一种内隐理论,即把学视为教的直接结果。这种对教与学关系的理解内涵在学校教育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中。学校统一教学,统一测评,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学生在教学评价上的差异则被归咎于学校之外的影响。于是,高质量的家校社合作就变成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对学生的全方位监控,家庭、学校和社区成为这一监控网络的局域网,家长、教师和社区组织代表等利益相关者则成为监控网络的节点。

想想如果自己就是那个处处被无数摄像头监控着的孩子,我不寒而栗。记得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有学校组织在线语文默写考核,要求打开手机摄像头,老师看着每个学生默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马上打卡上传。没有打开摄像头的,老师喊话点名批评。就这样,教师、家长一起严密监视着孩子的学习。这一切,美其名曰,对孩子负责。这一切,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论文作者对家校社合作演变成对学生的全天候监控、及不断简化和衰减的精准分析,如一记当头棒喝,令人深思,问题如此尖锐,到底症结在哪呢?

二、新理念:豁然开朗

作者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指出,家校社合作的一系列症状,其症结在于基于一种传统的学习观,这种学习观视学习为内化知识的过程,主张学习是属于大脑的内在活动,并把个体看作学习的分析单位。接着作者着重介绍,与传统学习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实践共同体理论,该理论从社会实践开始,参与成为关键过程,将社会世界置于分析的核心,视学习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作为一线教师,关于实践共同体的理论内容,我读得很吃力,每个字都认识,然而却不理解,读完大脑一片空白。我一遍又一遍反复读,找出《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中对“实践”的阐述,以及《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中的“认知学徒制”相关理论,

家校共育交流心得体会及感悟 家校共育 心得(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