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全家访心得体会实用 安全家访心得体会实用篇(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22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有关安全家访心得体会实用一

有些同学是自己在家里的,一个大人也没有。虽然我们是县城小学,但是学生们都来自农村。即使快要过年了,大部分家长还在地里、店里、打工的地方忙碌着,有时连饭都不能应时吃,更别说管教孩子了。平时我们经常在校讯通、微信群里发送的关于孩子在家的安全问题,现在看来都没有落到实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安全问题实在令人堪忧。农村现在大都是平房,几家的孩子上到房顶玩,还打打闹闹,这些情况家长不会看不到。还有我们经常说的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现在干脆是孩子和家长不知道隔着多少公里远呢!

对于安全,多数人总是存在侥幸心理的,总认为那是发生在别人家里的,离自己很远。殊不知,一旦落到你的头上,将是天塌地陷,天人永隔的。今后的工作中,要想方设法引起家长的重视,不能视安全为无视,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都能时刻关注他们的安全,时刻发现安全隐患,作为家长,怎能这么无动于衷呢?

个别孩子,不能应对家里突然出现的除了家人之外的到访者。有家长在的,孩子躲到家长后面,或者躲到其他房间,干脆叫不出来。没有家长在家的,老师连门都叫不开。这样的学生很少,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现象的存在。素质教育提倡的是全面发展,每个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的开放,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机遇也越来越多。不能因为这个人在待人接物上的礼仪欠缺,而让机遇错失。作为老师,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这种教育。作为家长,却是改变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实施者。家里来了客人,要让孩子大胆的接触,教会孩子最基本的语言(问好)和行为(让进家门、让座、端茶倒水)礼仪。有些擅于观察生活的孩子不用教,自己就能揣摩到。有些孩子对这些礼仪的东西不敏感,就要家长有意识的去教育、提醒。有些教育是无形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无形的东西,却会影响一个人今后的发展,所以不得不引起作为家长的你的重视。

凡是到过的学生家里,我们特意询问了孩子做作业的场所。有书桌的很少,更别说专门的房间了,大多数孩子是就着吃饭的桌子写的作业。现在想来,我的圆珠笔红笔芯划了多次,就是打不上对错号,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有油啊。还有的学生交不上作业,理由是弟弟给撕了,妹妹给划烂了,想来没有说谎。还有的同学就着小板凳、盛粮食的袋子、装东西的箱子,只要是稍微平整点儿的东西,都能写作业。孩子们的书写不规范、不工整,看来这也是一部分原因。现在的农村,住的房子都不差,这么好的条件,难道就放不下孩子的一张书桌吗?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作业一回家就写。当问到孩子的阅读时,家长也是说天天读,每天学的课文读的滚瓜烂熟,都会背了。“除了语文课本,还读了什么?”“没有。”这是农村孩子的现状,家里没有几本课外读物,更别说带拼音的符合一年级孩子读的书籍了。不管是家长会,还是通过班级群,我们经常说要让孩子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孩子除了在学校的阅读课有书读,回到家就没有书读了。家长是不支持买课外读物的,一是不愿在这方面投资,另一是觉得没必要。有家长还是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其它的学不学都不重要。孩子没书读,除此之外,学舞蹈、学乐器,更是想都不要想。这样的家长请三思,说“别人家的孩子”时,也想想“别人家的父母的付出和投资”。

通过本次家访发现的这些问题,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都是可以解决的。即使有困难也是暂时的,我们都能够克服。希望各位家长能和老师一起来解决、来克服。因为:教育不是两个字,它是一群人、手携手、心连心,擎起的一片天。我们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在这片安全、幽静的蓝天下,汲取知识的营养,茁壮成长、全面发展。

有关安全家访心得体会实用二

做好家长工作,让家与园建立深厚的感情,使教师、家长、幼儿在家长工作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一直是我园工作的重点。为了更有效的的提高家园共育的氛围,全面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策略,每学期末我园都要求各班老师进行全面家访,今年暑期也不例外。

暑假开始了,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学园对家访工作的安排,本次家访活动共有37名教师参加,走访了429户家庭,占幼儿总数99%以上。通过家访,教师和家长沟通了思想、联络了感情、相互切磋了教育技艺;老师们更客观地了解了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方法及孩子的个性,更深入地理解了幼儿在家在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和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20_年暑期家访活动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的高度重视

园领导非常重视家长工作的开展,期末教师会时就召开家访动员会议,让每位老师明确家访目的,端正家访态度,并提出家访要求:一方面向家长全面汇报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在家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策略;另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幼儿暑期的去向和活动情况,提醒家长切实做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及随机教育,强化家长的监护力度,同时做好记录。

二、注重家访计划的落实

各班教师认真分析本班幼儿情况制定家访计划:根据居住区域制定家访路线,由班主任组织,主动与家长提前预约。每到一家,教师都详细询问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方法;结合暑假期间发生的学生意外事故,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家长的安全防患意识。

镜头一:小二班,桂婕小朋友家里。平时在幼儿园文静、内向的小婕一改常态,热情地向陈老师介绍自己在暑假完成的作品……

镜头二:大二班,侯静雯小朋友家里。静雯高兴地拉着老师的手,让老师听听她吹的陶笛曲子,这可是暑假新学的本领哦……

镜头三:大三班,陈文轩小朋友家里。“李老师,我告诉你,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好多兴趣班哦,有象棋、图画、拼音……”

三、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表现不尽相同,特别是现今文化差异日益严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日趋明显。老师们将平日工作中发现的那些在性格、心理、行为习惯及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缺陷的孩子,作为家访的重点了解对象。以从侧面了解到疑惑提出的方法,帮助家长意识个体差异问题的严重性,与家长共同寻求适合的方式,切实做到家园共育。

四、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但,受家庭生活及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发现部分家长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儿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幼儿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还有些家长直接将子女交给父母照顾,可是爷爷奶奶们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五、接受建议完善自己

教师在家访中不仅要影响家长,干预不良的家庭教育,而且还要汲取家长的教育经验,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现在的年轻家长学历层次高,望子成龙心切,又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儿方法,很值得我们习。家访时与家长心与心的交流,即获得了做好家访工作的有效方法,又使得教师与家长的朋友关系更亲密无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本着“彼此服务、真诚合作”的宗旨,使教师、家长、幼儿在家访活动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通过家访活动,不仅使老师与家长之间在教育上产生了共鸣,到平时得到了启发,也激发了家长、老师、幼儿三者间的互动,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尊重和认同,也使我园全体教师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如此融洽的家园关系,为我们今后更加顺利的开展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关安全家访心得体会实用三

按照市教体局“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统一部署安排,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为出发点,以营造和谐、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环境和教育体系为目的,着力打造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和谐互动的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立密切、融洽、信赖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开展了寒假家访活动,根据活动情况现总结如下:

领导的重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我校解校长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狠抓落实,把握每一个环节,促使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寒假前我校分班级由各任课教师对家访学生名单达成共识,确立了家访对象,为家访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确定了家访的主要内容:

1、就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学校如抓教育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每位家长谈自己的看法,并分析了农村孩子家长对家教方面存在的误区、成因。

2、探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避免出现教育一头热一头冷的不良现象,要求大家携手共育英才,要求家长们要榜样育人、环境育人,学会欣赏孩子、尊重孩子、亲近孩子,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阅读、一起劳动,主动和学校、科任老师联系,自觉维护学校和教师的形象、威信,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同时强调家长们多关注孩子的安全

安全家访心得体会实用 安全家访心得体会实用篇(八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你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