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沉与浮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浮沉心得体会600字(五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对于物体沉与浮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从侧面观察圆柱体得到的是什么样 的平面图形
老师学生都准备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一、导入:
1、老师分别拿出不同的立体物体,让学生说出立体物体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者相对于物体的位置(同时要规范观察位置描述)(1)我们观察物体的时候,我们要从不同位置、角度来来观察,比如可以怎么观察
(学生:从前面、后面、左边、右边、下面、斜着…..莱观察)这时候学生举出了很多从不同位置、角度。
(2)规范观察位置的描述
为了统一,我们规定了 正面、侧面(左侧面、右侧面)、上面这几个观察位置。
(二)、观察长方体的几个面
(a)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比如你看到物体的正面的时候,你就看不到物体的反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b)让学生看书p38并完成p38的问题和填空。
(三)、观察球体
老师拿出一个垒球(体积比较大),现在老师站在教室的前面,我把垒球这一面定为垒球的正面,那么你现在是从什么面来观察这个球体的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学生有从正面、下面、左侧、斜的….等不同方向看,得到的都是一个圆形)
(四)、观察圆柱体
(a)观察圆柱体的上面
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b)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
因此我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五)、学生看书p39并完成p39相关填空
三、课后练习
p39 做一做
p40 第123题
对于物体沉与浮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教学内容:
教材p100例五及练习二十二第7~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通过将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来求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用数格子方法和近似图形求积法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将规则的简单图形和形似的不规则图形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
迁移式、尝试、扶放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树叶、透明方格纸。
生: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图片:秋天的图片。并谈话导人:秋天一到,到处都是飘落的树叶,老师想把这美丽的树叶带入数学课里来研究,我们可以研究它的什么呢?
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树叶的面积。
出示一片树叶,先让学生指一指树叶的面积是哪一部分?指名几名学生上台指一指。
引导学生思考: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那么面积如何计算呢?
学生通过交流,会想到用方格数出来,如果想不到教师可以提醒学生。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100页情境图中的树叶。
引导思考:这片叶子的形状不规则,怎么计算面积呢?
让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将树叶放在透明方格纸上来计数。
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并强调还是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方格进行计数。
演示教材第100页情境全图:在树叶上摆放透明的每格1平方厘米方格纸。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一些什么情况?
学生可能会看出:树叶有的在透明的厘米方格纸中,出现了满格、半格,还出现了大于半格和小于半格的情况。
2.自主探索树叶的面积。
明确:为了计算方便,要先在方格纸上描出叶子的轮廓图。
先让学生估一估,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让学生自主猜测。
再让学生数一下整格的:一共有18格。
引导思考:余下方格的怎么办?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把少的与多的拼在一起算一格;也可以把大于等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可以舍去不算。
提示:如果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通过数方格可以得出: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27cm2。
质疑:为什么这里要说树叶的面积是“大约”?
学生自主回答:因为有的多算,有的不算,算出的面积不是准确数。
3.让学生拿出树叶及小方格纸,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树叶面积的计算。
小组合作进行测量、计算,并汇报本组测量的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4.引导: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计算叶子的面积吗?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有了前面学习的经验后,会想到可以把叶子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来估算。
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近似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平行四边形)
思考:你能将叶子的图形近似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将叶子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即教材第100页第三幅情境图)。
再让学生数一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分别是多少,再尝试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厘米,高6厘米。)
学生自主解答,并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计算过程:
s=ah
=5×6
=30(cm2)
5.让学生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树叶的面积?
学生可能会回答: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8题。先让学生数一数阴影部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汇报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学生可能数的是阴影部分;也有的把阴影部分填补成学过的图形,算出图形的面积再减去填补的图形的面积。让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从中选出较简单的方法计算。
提示:第一幅图还可以把图形添上一个三角形填补成一个梯形,算出梯形的面积再减去三角形的面积,从而求出准确值。
2.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9题。通过上一题对计算方法的选择,师引导学生先把这个图形转化成学过的近似图形,再估算。
3.完成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10题。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计一下图上手掌的面积,再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1.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2.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都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
作业: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二第7、11题。
板书设计:
方格图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先通过数方格确定面积的范围,再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精选5篇)】
对于物体沉与浮的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随着一年一度的“119消防宣传日”的到来,在“安全第一,消防为主”的方针下,于__年11月9日开展了全园“消防演练”活动。秋冬是火灾多发季节,一个小小的火星便可以轻而易举地夺走可贵的生命。然而幼儿作为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生命,同时也是最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平安快乐是每位家长和教师的心愿。为了提高幼儿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懂得基本的防火常识及火灾逃生方法,本园举行了一系列的消防演习活动。
11月9日上午9点30分,每班派出一名老师学习讲座:如何防火及遇到火灾要如何应对的知识。在讲座中,我认识到火灾的可怕,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掌握的也很多,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知识,也提高认识,增强了工作实践操作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掌握以下教师如何面对火灾:
1、当你面对、或者突然发生火灾,要保持镇静,冷静,认真客观的对待面前所发生一切,首先,看外环境灾情大小,怎样采取有效办法,及时是否打报警电话119,要准确汇报时间、地点、火情范围,在现场中要维护秩序,了解火灾范围内人员和一些实际情况。
2、自己在救援他人中,要首先,采取啥办法,用被子或者其他绝缘空气物体来为别人逃生,逃生的方向是否可行。在室内要采取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放到嘴鼻子之间用来呼吸,过滤那烟雾和干燥环境,等待救援,必要时,不间断呼叫救援,千万要保持冷静态度,不能慌乱。
3、带领幼儿逃生时要教师间要相互配合,安排幼儿安全疏散,预防幼儿相互拥挤发生踩踏事件;要及时清点人数,保证每一位幼儿的安全。
4、平时要多加强幼儿的消防知识及逃生知识,加强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面对火灾能镇静的进行疏散。
5、为了让我们新老师能全面的认识灭火器而不是当它是个摆设,还在安全的地方准备了一堆火,让每个新老师都要学会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记忆,还编了个顺口溜:一拉二压三对准,这样让我们操作起来的更快熟练。 11月9日上午,各班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主题教育课,还有教育幼儿,如果在家中发生火灾,懂得打119报警电话,教给孩子们自救的方法和相关消防安全
知识。相信通过此次“119消防演习活动”,幼儿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懂得了火灾发生时要如何逃生、如何自救,学会遇事不慌张不害怕,而是尽量保持沉着冷静。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开展了“火灾发生时,我要怎么做”的教育活动。通过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幼儿们对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有了感性认识,是消防知识真正渗透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中。 上午10点30分,随着警报的响起,我班幼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俯身,紧张而有序的按预定疏散程序下楼,跑到操场上,一个老师在前带领幼儿,一个在中间看住幼儿防止推挤,一个老师垫后以保证每个幼儿都离开教室。集中在操场后,老师赶紧点名确保每位幼儿都到齐,园长也让各班老师报出“冲出火场”的幼儿人数和班上实际来到的人数,教师不停在楼道内巡视,以保证不落下一名幼儿和教师。为保障全体师生的安全,全园教职工分工明确,各行其责,特别在疏散演习时,他们做得井然有序,防止了踩踏事故的发生,从报警的哨声响起到集合完成,全园共用了2分多的时间。
这次的学习让我了解到火灾的可怕,更加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将安全教育渗透日常教学中,作为首要工作来常抓不懈,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创造安全的环境;更要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安全自救的知识技能。
对于物体沉与浮的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说明书
对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办学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公开学院 专业年级: 2013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学 生 朱武林
指导教师: 朱志刚
提交日期: 2015 年 3
月 20 日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对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华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5
absract.....................................................................................6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6 1.1.1 研究背景.....................................................................................6 1.1.2 选题意义.....................................................................................6 2 裂缝产生对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危害性.......................................7 3 建筑工程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7 3.1 砌体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7 3.1.1 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所引起的裂缝.............................................7 3.1.2
因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8 3.1.3 因温度差引起的裂缝.................................................................8 3.1.4
建筑材料使用不当.................................................................11 3.1.5 设计方面的原因.......................................................................11 3.1.6 施工质量缺陷...........................................................................12 3.1.6 材料干缩引起的裂缝...............................................................13 3.2 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裂缝的处理与加固措施
物体沉与浮的心得体会如何写 浮沉心得体会600字(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