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心理课的观摩心得体会及收获 对心理课的心得体会(二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主题心理课的观摩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杨老师的讲座风趣幽默,他能把如此深奥抽象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讲得那么的通俗易懂,真不愧是心理学界的大咖。我们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以前不曾学到的很多东西。“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是他自己发明创造的一套咨询技术,实用耐用且好用,专业的讲解加之以具体的案例视频播放,让学员们一下子容易领会他的精神。“我不想做‘暴君’”,“爱你恨你我的父亲”,“逃跑的留学生”等等心理访谈节目重现荧屏,让我们重新回到了访谈现场,一起跟专家体验这“心与心的交流”……一幕幕,一场场,一句句,一个个,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专家的风采,更让大家也体验到了以前从没有体验过的各种真实咨询场面,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并解析了“分析体验式心理咨询技术”。具体操作思路:

一、假设与评估;

二、分析与修通;

三、体验与结束。只希望我们能首先好好消化杨大师的这种咨询技术,其次再说尝试应用。

刘松怀老师具体跟我们分享了“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他主要从九个方面分析讲述了这些技术的应用跟技巧。刘老师分享的九大技术分别是: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技巧;

二、身心语言贯注的技巧;

三、选择咨询内容的技巧;

四、询问对方的技巧;

五、倾听的技巧;

六、理解接纳对方情绪的技巧;

七、觉察和洞察的技巧;

八、镜映对方的技巧;

九、达成一致沟通目标的技巧。

刘老师对每种技巧需要把握的侧重点都一一做了讲解和演示,这样就使得学员们对技巧的运用更加直观。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讲的第六种技巧,即理解接纳对方情绪的技巧,此种技巧也叫“共情四部曲”:先放下自己的标准;认真倾听对方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反馈给对方感受和情绪。他给我们现场提供了几个实际案例,然后帮助学员们总结归纳,最后基本形成了以下固定的句式:当我听到刚才你说的话时,我能体会到你有一种……(表达情绪的专业术语)的感觉,你很……,甚至……,可是,……。并且刘老师强调在做共情时,语气必须低沉,缓慢,甚至就是那种有气无力的表达,并且时不时地稍作停顿,如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来访者感同身受,便于跟来访者很快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在现场,刘老师提供了个别场景,然后点名让学员们进行尝试共情,效果相当明显。不过,在进行表述过程中,由于每个人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是很一样到位,所以专业术语的表达就有点那个“茶壶里煮饺子——有口说不出”的感觉,反正我自己能明显感觉得到。

“学然后知不足”,大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心理工作者乃至基层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学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掌握是那么的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潜心从教的同时,一定要多多翻阅学习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或是自学抑或是培训,总之,只有作为教书育人的我们心理健康了,才可能培养塑造出身心皆健康的学生!

再有,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只积极关注孩子们的显性教育——成绩分数,却忽略了那些最最重要的隐性教育——心理健康,这就导致了当今社会孩子们抑郁、自杀、校园暴力事件的防不胜防,接踵而至。诚然,教育也不仅仅只是教师的工作,社会家庭也都有责任,但是作为专门从事育人工程的我们,对于育人方面造成的不当和损失,我们又何尝没有一丁点的责任。为此,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势在必行!!!

主题心理课的观摩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上周日在新教师培训中,我听了xxx老师的心理辅导讲座——压力与压弹培养。

李老师通过压力觉察游戏、自画像投射测试、自制人际支持系统网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浅谈压力和压弹的培养。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学生听得饶有兴趣,丝毫没有疲倦之意。讲座中,我有几点感触很深:

据讲座资料显示,从年龄坐标比较,20——30岁的年青人是中国压力最大的人群。20——30岁是人踏上社会的转型期,压力主要来源于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从行业坐标比较,中层管理者80分,经理层75分,教职员工75分,高于下岗工人(68分),也高于一般企业工人(59分)。

年青教师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自身:自身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来自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繁琐事情多、学生声音嘈杂、社会期望较高、家长关系难处理,虽然工作时间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还得带回家做,此外,备课的工作可能使教师回家去后还在苦思苦想,不断寻求更好的方案。

确认年青老师有压力是正常的事情,就应该正确对待它。就我个人来讲,就应该正视压力,培养压弹。“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处世积极,能够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李老师在讲座上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了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但不恰当的语言的运用会适得其反。尽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绪的宣泄却可能伤害他人,破坏彼此的关系。

换一个角度,尝试着去理解他人,那就会知道别人最需要的是怎样的语言,自己真正需要说些什么。讲座上,李老师谈到了两点:

1、要就事论事,不要就事论人。

人是通过事情来了解人的,往往因为一些消极的事情而否定一个人的全部。当一个人被全盘否定时,那种感觉非常难受,并不利于他的改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所以不能够否定一个人的全部,而应该就事论事。

2、知道说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说,知道对谁说。

说话之前要打好草稿,选择合适的时间、想好合适的内容、考虑彼此的关系。

李老师在讲座上要我们画了一张蜘蛛网图,网的中心是“我”,按照远近次序,分别在网中填上当自己遇到压力时可用的资源。

我发觉自己的压力网络比较窄,当遇到压力时可倾诉的人也只有4—5个。尽管自己感觉已经够多了,也足够了,不过李老师说,压力网络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网络中加入学科中的领军人物与优秀教师。学科中的领军人物和优秀教师往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给自己补充心理能量。

“要区分清楚压力的来源,确认重点,确认那些可以放弃。”教师的工作很繁杂,从早到晚基本没停下来的时间。如果事事都觉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会事倍功半。刚刚进学校的.新老师,往往会想把什么事情都处理好,但是总觉得力不从心。我曾经就有这样的感觉,于是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踏踏实实地把课备好,课后作好反思工作。虽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师傅来听,而且备课的辛苦可能也不能为人所知,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教学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进步。教育教学能力才是教师发展的根本。

心理课的观摩心得体会及收获 对心理课的心得体会(二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6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