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雪绒花心得体会范本 北京师范大学雪绒花(9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北师大雪绒花心得体会范本一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20xx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
7、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8、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
9、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认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能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解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索和发现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符号感。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单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把一瓣蒜头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测量并记录发芽后一周内每天蒜叶的长度,并通过观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如分析从公园里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每条路线各自的特点,选择哪条路线比较好。又如在探索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主动运用模拟演示、摆学具、画图等不同手段,并通过比较和交流,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考的价值与魅力。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
3、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4、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及三个数连加的笔算减法的验算。
5、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6、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钝角。
7、能够正确口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8、经历统计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二)教学难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用方位词准确地描述出线路图。
4、理解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三、教法设想和措施
1、合理确定认数教学内容。以往教材中的认数教学都是从百以内的数一下子扩展到万以内的数,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不是很多,缺乏感受较大数的现实素材。本册教科书只要求学生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千以内的数,这就降低了学生认数学习的难度,便于他们将学习的数与其所表示的现实意义建立起联系,形成数感。
2、本册教材把估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结合起来。教科书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应用估算,有些计算只要求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或在什么范围之内,有些计算则要求先估算再笔算。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3、本册教材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并把生活中常见的线路图引入教材,这些内容不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而且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
4、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如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本册教科书继续教学分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实际测量的能力。
5、注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本册教科书中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着重让学生利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在植树场景中提出并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测定方向”是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测定校园里主要景物所在位置。“游览美丽的海滨”是引导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问题。“你能跳多远?”是使用统计的方法探究立定跳远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问题。
6、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一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如余数是除法算式中的一部分,建立余数概念的基础是平均分时有“剩余现象”。教材让学生平均分10枝铅笔,并把分的情况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中,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发现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有时刚好都分完,有时还剩下几枝不够再分给一个人或者不够每人再分一枝,这就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提供了现实的素材。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经验。教材在加、减法计算时教学了验算方法,并通过“找错、改错”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作用,培养验算习惯。
2022北师大雪绒花心得体会范本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2、运用学过的方法学习词语,理解“大雾弥漫、惊恐万状、势不可挡、吼喝、猝然而至、威严、井然有序、悲壮、舍己救人、巍然屹立、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独立识字学词,认字8个,写字11个。
4初步感知用情节曲线表示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朗读82页读一读。说说这些词语是用来形容什么的?面对危急时刻,该怎么做呢?今天一起来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2、请学生介绍有关雨果的信息,了解作者。
二、生字词学习。
1、借助课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尤其是难读的外国的人名和地名。
2、找到“剖开、 灌、蓦地、须臾”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和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事件的情节。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小说讲的是什么? 要求同桌的两个人互说一遍。比比看谁说得好。
学法提示: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只要说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时、地、人、事。
2、出示金钥匙:每件事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有的有一个起伏,有的有几个起伏。每一个起伏就是故事的一个情节,这些情节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用曲线的起伏来表示,这就是情节曲线。我们一起为这篇课文画出情节曲线。
遇难--灾难--组织逃生--最后20分钟--牺牲
四、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船长的英雄品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英雄品质。
2、通过学习人物的语言行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 灾难会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请大家把课题读得沉重些。
二、品读课文,体悟船长的英雄品质。
(一)认识灾难。
1、翻开书76页,迅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灾难情况的段落读一读。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地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课件相应展示。
2、适当指导朗读。
(二)、人群面对灾难。
1、诺曼底号正在慢慢下沉,立时立刻,所有的人都会葬身鱼腹,人们是怎么面对这场灭顶之灾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件)
2、适当指导朗读。
(三)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品质。
1、灾难已经够可怕的了,但人类的自私自利更可怕,再这样乱下去,只能是船毁人亡了。这时,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了,是他救出了所有的人,他就是--(哈尔威船长),让我们再次呼唤英雄的名字。
2、在这次组织逃生的过程中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仔细阅读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用简洁准确地词语概括他的英雄品质。在旁边作批注。
3、交流并相应板书:舍己救人 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忘我、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机智、沉着、关心弱小、忠于职守。。。。。
4、适当指导朗读和分角色朗读。
5、面对巨大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井然有序,灾难也因此却步,死神也悄然逃遁。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哈尔威船长,他。。。。。。(出示课件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船长和他的诺曼底号长眠于大海,连雾也是阴惨惨的。这阴惨惨仅仅是形容雾的吗?(还在形容人的心情) 找出文中描写雾的词句。
1大海上夜色正浓,大雾弥漫。(1)
2、雾越来越浓了……(3)
3、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6)
4、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7)
5、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47)
对,雾是造成海难的直接原因,多次写雾还渲染了灾难的气氛,衬托了人们的心情。
(五)、写出对哈尔威的认识。
你想对船长说点什么?请写下来。用克莱芒的日记结尾。
亲爱的哈尔威船长,我的师傅,我的父亲,您昔日的见习水手克莱芒长大了,已经成为一名船长了,走的就是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每次经过这里,我都要鸣笛三声。这笛声是问候,是感激,是力量。如今同行们都说我是这条航线上最出色的船长,我知道,那是因为在我的心中永远屹立着一尊黑色的雕像。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2022北师大雪绒花心得体会范本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0-p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可是不知道到底采了多少?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能干的,你能帮助他们数一数吗?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你打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 5,10 5,15 5,20 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生:我喜欢5个5个地数,这样简便。
2.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3.提问:指着第一堆松果提问,这堆松果有五个,是1个5,一共是5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提问:指着第一堆和第二堆松果提问,这两堆松果有两个五个松果,是2个5,一共是10个松果,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5.谈话:3堆、4堆、5堆„„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小组交流)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 这样看来简单多了,可是还是不能很好的记住它,有什么能记住这些算式的好办法吗?
3. 引导学生整理口诀。
当然是乘法口诀了,它可是专门用来记这些算式的,小朋友,你能编出这些口诀吗?
(有的学生会想,1个5是5,2个5是10,3个5是15,4个5是20......这样记住的)
师:这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记的
(有的学生会说出乘法口诀来)
师:利用口诀来记又顺嘴,又方便。刚才有同学说1个5是5,如果把“个”字去掉,变成“一五得五”,把2个5是10变成二五一十就顺口了。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把编制好的口诀读给大家听。
熟记口决。(给2分钟时间看谁读得次数多。)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呢?我读上句,你接下句,看哪个同学接的快!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来玩这个游戏,男生先说,女生对。然后女生先说,男生对
(生生互动)
四、巩固应用。
练习一:
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我说一只手,你来告诉老师用哪句口诀知道一只手有几个手指?那两只手呢?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五、拓展练习。
师:有一天,学校乐队的同学准备到广场演出,一共有19个人,他们打算乘出租车去,每辆出租车能坐4个人,5辆车够吗?为什么?
2022北师大雪绒花心得体会范本四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篇文章《“诺曼底”号遇难记》.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不会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正悄悄逼近“诺曼底”号轮船,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读课文。
师板书:呼号 嘈杂 肇祸。
师: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
北师大雪绒花心得体会范本 北京师范大学雪绒花(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