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建党一百年心得体会和方法 100周年建党讲话心得体会收获(四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感恩建党一百年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是政法战线上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绚烂,没有白云那样高远,我就像一颗小星星,总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我不会用金钱的尺子新衡量我的价值,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栋梁,但我为之奋斗的事业是栋梁;我不会让我知识的清泉变为一潭死水,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未新,但我为之拼搏的事业是未新。在高大的树木面前我不曾悲哀,因为大地不会忘记小草的绿色;在宽阔的海洋面前我不曾气馁,因为我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
20xx年我由基层交警队调到我们县委政法委工作,从此,三尺见方的办公桌是我战斗的岗位。我的工作很平凡,也很普通,可以用“斜、“碎”、“苦”三个字新概括,但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当一名优秀的政法工作者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懈的追求。
“斜,我的岗位很校我的工作职责是上传下达、情况反愧文件起草等,这些都是很普通很渺小的工作。但是当我看到一份份文稿被印成铅字时,当我看到一份份文件被按时下发时,当我听到政法委的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夸赞时,当我看到全县的综治工作连续五年荣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的光荣称号时,我真得感到很欣慰。
有时候,我又感到工作是那样的琐碎枯燥。调查研究、数字统计、协调沟通是我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我知道只有做好这一件件琐碎的事,才能为全县政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
说到“苦”我是深有体会的。写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杂事,白天忙了机关的事,晚上回家还要爬格子。夜深人静,可能别人早已进入梦乡,可我还在挖空心思想题目、出思路、写文章。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用尼古丁燃烧着自己的思维、用手指敲打着键盘,一直熬到天明。
和平年代,并不需要我们每个党员都用生命去体现党员先进性,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只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每走一步,每做一件事,都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任劳任怨,那就不失其先进性。
十多年的政法工作使我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政法战线上感人肺腑的事迹,看到了许许多多为了政法事业而不辞辛劳、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我不禁想起明朝诗人于谦的那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这就是我们每一个政法工作者应为之奋斗的目标!
岁月的长河悠悠流淌,榜样的精神代代相传,一位又一位我们的优秀政法工作者,以自己对政法事业的赤诚奉献,在老百姓的心中铸就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
旗帜在前,催人奋进。所以,当我要通宵达旦地熬夜写材料时,老同学对我说,机关工作是“一张报纸一杯茶”,你倒越新越忙啦,何必这么辛苦呢?我笑着说,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当我因丢不开手头工作而取消了公休假时,好朋友对我说,休假是你的权利,为什么要放弃?我笑着说,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当我因工作繁忙而经常不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时,爱人对我说,你是要事业还是要家庭呀?我笑着说,要家庭,但更要事业,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想,人的一生要交两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认为你不错;一份交给自己,当你回首往事时感到人生无悔。而作为特殊材料锻造出新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要递交三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让群众认为你是他们的榜样;一份交给自己,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而是因为你的奉献让社会有了进步、让人民生活更幸福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还有一份交给党,让党旗因为有了你而增光添彩!
我新自于最偏远、最贫穷的农村,我是大山的孩子,我是农民的儿子。在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对生活、对命运不屈的抗争;在我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诚实、善良、质朴的心灵。我不羡慕肥马轻裘、锦衣玉食的生活,我愿堂堂正正地活着,清清白白地做人。我没有对生活的怨言,只有对生活的感恩。我心中始终点燃着一盏明灯:对人宽容、对已克制、对物爱惜、对事尽责;我心中始终燃烧着一股激情:于无声处创造自我价值,为人民政法事业竭尽绵薄之力!
关于感恩建党一百年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我是***,在***部门从事***工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朋友们,还记得,xx,一场空前的大灾,使我们失去了数万同胞,但也唤起了我们社会前所未有的大爱,唤醒了真诚的感恩之心。虽然很多人的心灵在这次震灾中留下了阴影,但大爱和感恩也令无数的心灵闪烁耀眼的光芒。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今年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战役中,我们再次看到了无数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共产党员的坚毅身影!再次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民族精神;再次体验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赴国难、共克时艰,凝聚起来的中国力量。
俗话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灾难压顶,更见民族精神。我们在为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而欣慰的同时,我们更为抗震救灾战斗中体现出来的精神而感动!今天,我要借这次演讲,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
韩老师,从事电力维护工作,他不仅有精湛的技术,在维护我电网安全及甘为人梯传帮带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且在灾难来临时毅然请缨前往抗灾第一线,以党员顽强的信念,不顾自身生命安危,毅然在第一时间里赶赴灾区,克服种种艰难,与战友们及时恢复了电网运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最光辉的品质,看到了一个电力人最崇高的情怀!
老韩同志走入电力行业已近十年,十年拼搏,对电力事业有着无限深情!512灾难发生后,330kv成县变电站设备遭受重大损伤的坏消息传来,韩老师做为变电修试工区生产组长,立即感觉到肩上责任的重大!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抗震救灾十万火急!他再也坐不住,甚至没有跟家人说一声,也没有准备一下行囊,就带领着工区试验,开关,变压器专业人员组成的抢险先遣队满载着试验用的仪器仪表,赶赴了最危险的第一线!
到达目的地后,望着几乎瘫痪的变电站,韩老师和队友们,这些都有着近十年保护维修经验的老维修人员都被震惊了:主变喷油、开关断裂,中央信号失控,直流系统损坏严重……如此大的破坏力度,如此高的难度系数,无疑给抢修设置了重重障碍!
怎么办?困难面前,韩老师咬着牙说了一句说:能揽得“瓷器活”,才是金刚钻!有多大困难也得上!就这样,顾不上歇一口气,老韩同志立刻组织抢险队连夜对受损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取得第一手资料!随后,使白天一身汗,晚上半身泥、不分黑白地奋斗起来!白天安装、检修、检测,忙得汗流浃背;夜晚理工作、查问题、找不足,虽然又冻又累,但却没有人叫苦叫累。
怎能忘记,为了解决抢修过程最棘手的配件完全不符的问题,韩老师没日没夜地扎在现场,和公司领导,技术攻关小组一起研究改造方案!经过一次次调整,终于研究出用金属支架和混凝土浇注共用的方法!虽然新调拨的开关没有安装图纸,而且二次回路与原开关的二次回路相距甚远,需要进行大量的改造,但是韩老师利用现有的开关资料,硬是在施工过程中边接线边检查回路,绘制出了二次回路施工草图!
一滴滴汗水打透了衣服,在冷风中冷得让人瑟瑟发抖,过度疲劳、困乏与饥饿挑战着每个人的生理极限!然而,韩老师和他的战友们却始终坚持着,经过一天一夜不分昼夜的施工,终于保证了1#主变的提前供电!后方的家人那无尽的牵挂与担忧;电话中那哽咽的声音与无语的沉默,他们全都抛在脑后,心中惟一的信念,就是抗震救灾,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
哲人说,我们都不是最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在突入其来的灾难面前,韩老师和他的战友们,以处乱不惊的魄力,以团结拼搏的精神,以勇往直前的行动,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有信仰、有激情,能吃苦、能奉献的最光辉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电力人“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在巨大困难面前,电力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就让我们学习像韩老师一样的先进共产党人,优秀电力人,心怀大爱,无私奉献!以庆祝建党95周年为契机,上下齐心,和衷共济,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推动祖国建设奋发图强,服务群众、奉献群众,为构建兴旺和谐的祖国而努力!用我们火红的青春,铸就祖国建设的又一段辉煌!
关于感恩建党一百年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共同回顾党的历史,缅怀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动员和激发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奉新大发展、快发展的热情,全力推进我县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和谐发展。刚才,4位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对事业不懈追求的情怀,畅谈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体会,朴实鲜活,实实在在,听后深受教育和鼓舞。在此,我首先代表县委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96年光辉历程,根本是要在缅怀党的丰功伟绩中增强自豪感,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回顾建党96年来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从起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8000多万党员,成为领导13亿中国人民的核心力量,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在这96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悲惨的境地走向光明。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
感恩建党一百年心得体会和方法 100周年建党讲话心得体会收获(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