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办公室工作总结 乡镇的办公室工作总结(实用1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一
恋家不守土的温州人,对家风家训有着怎样的理解?小家庭、小时代的家风家训有哪些新变化?日前,记者通过网络和街头采访,对125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受访者中既有八旬老者,也有初长成的“00后”少年,其中“80后”“90后”占到了六成以上。调查中近半数受访者遗憾地表示,家里缺失家风家训;超过九成市民支持在新时代重倡家风家训传统。
家风家训是什么?
六成家庭家风淡化
春节期间,央视关于“家风”的调查引发市民热议。家风,一种无言的教育;家训,一种有言的记忆,是否仍在潜移默化感染温州人?
当被问及“您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吗”,67.2%的受访者选择“知道”,“不太了解”的人群则接近四分之一。追问受访者对哪些家风家训有所了解时,曾国藩家训成为市民认知度最高的名人家训,有27.7%的市民表示知道,其次认知度较高的名人家训为朱子家训和颜氏家训。
普通温州人家风家训传承情况如何?情况并不乐观。在调查中,选择“没有整体性和明确的家风”、“对家风没有印象”、“没有家风”等选项的受访者占到50.9%,接近六成。仅有18.5%的市民认为家里家风传承很好,能代代传承;有30.6%市民评价自家家风传承较好,仍发挥着作用。
家风家训淡化的背后,显示着家风家训教育和传承正在弱化。调查显示,市民对目前家风家训教育现状并不满意,更多市民支持重提家风家训。超过87.2%的市民支持重视家风家训,有85.6%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对社会风气影响比较大。而少数认为重提家风家训意义不大的市民则提出,他们最怕家风家训的简单提倡陷于空洞口号,希望教育能有实际意义。
家风传承怎么样?
年轻一代更陌生
是什么让家风家训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和记忆?在采访中,我们听到市民的感慨:时代变了。
在问及“家风家训是否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时,有70.4%的受访者表示肯定,16.8%的市民则称不太确定。
时代对家风家训的传承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家风家训的记忆随着受访者的年龄段而变化,年轻一代新人类对家风家训更显陌生。
上世纪60年代前出生的市民普遍都知道什么是家风家训;知晓率到“70后80后”降低了12.8%;“90后”知道家风家训的人群仅占66%;“00后”的中小学生中,接近60%的孩子选择“不知道”。
对家风家训教育满意度同样随年龄改变而变化。其中“70后”、“80后”是受访者中满意度最低的人群,仅有四分之一的“70后”认为自己家的家风家训传承“很好”或“较好”;这一数字到了“80后”再降低了2个百分点。在其他年龄段,选择传承“很好”或“较好”的市民则超过七成。
为什么“70后”“80后”对家风家训现状最不满?“我们有了家庭、孩子,才发现怎么教育孩子是个难题。”80后孙小姐接受采访时说,把孩子送去读国学、读朱子家训就是为了能更好接受传统教育。“我们小时候家长还忆苦思甜,让我们刻苦努力,现在的小孩养尊处优,一点都不努力。”70后的陈女士正替青春期的孩子着急,她略感自责没有言传身教把好传统传下去。
家风家训最重视:
勤俭宽厚诚信
传统依靠言传身教的家风家训正受到新时代的挑战。“小时代”“新时代”该如何重倡家风家训呢?
调查中,超过六成市民认为家风家训很重要,不仅影响个体,也将反作用于家庭和社会,让家庭更有凝聚力,弘扬社会正气。85.6%的受访者相信家风对社会风气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当回答家风家训的积极意义时,76%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教育有利于个人品行塑造,68.8%的市民认为家风家训有助于孩子家庭教育,66.4%的市民相信重视家风家训能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半数受访者认为传承家风家训能增进家庭成员和睦、保留独特家庭文化。
哪些家风家训是咱们“温州一家人”最重视的品格?在“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宽厚待人”、“刻苦勤勉”、“自强独立”等选项中,“勤俭节约”被最多温州家庭奉为准则,有接近57%的市民回忆,自己的家风家训与勤俭节约相关。温州人同样重视宽容待人、吃亏是福,有54%的市民认为从小家里人教育“宽厚待人”;有47%的受访者认为“诚实守信”是家人最重视的品格。
面对家风家训逐渐淡化的尴尬,现代家庭该如何培养家风、传承家训?接近七成的市民认为,好的`家风家训应该建立在家庭成员经常交流的基础上,有47.2%的受访者建议家长不失时机教育孩子,有40.8%受访者认为应注重分享家庭的独特记忆。此外,两成市民赞成可以借鉴名人典故进行教育。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12月12日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他谈到,“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家风正,则民风淳。这并非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强调家风建设。
“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20xx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如是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率先垂范,好干部当有好家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在本次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指出“正家风”对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的重要性。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的要求。焦裕禄有“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的家训。多年以后,焦裕禄留下来的家训早已成为儿女们诚心秉持的人生信条,还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20xx年3月,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见贤思齐,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提过谷文昌,在一篇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谷文昌的儿子谷豫东回忆父亲在东山工作时谈到,那时家里甚至没有饭桌,吃饭就在县政府大院宿舍露天的石桌上,遇到下雨,家里人只能端着碗在屋檐下吃饭。时至今日,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福建省委党校党建部教授李烈满认为,谷文昌家风内涵丰富,体现了那一代共产党员艰苦朴素、清白为官、为民奉献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从严治党,应当把这些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让谷文昌式的好家风成为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20xx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杨善洲任县委书记时并没有利用职权给家人“农转非”,也没有为儿女端上“铁饭碗”,女儿结婚时杨善洲要求从简办事,不让请客、不让收礼。杨善洲的女儿杨惠兰在追忆父亲时谈到,“我的家庭不是名门书香世家,我家的家风家训也没有铭刻成书,但是爸爸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给我们留下了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分析认为,家风为政风提供道德基础,政风为家风增添政治内涵。家风为政风提供亲情动力,好的家风以亲情的愿望和力量,推动或感召从政者树立好的政风。
春风化雨,传承弘扬好红色家风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在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亦是作风、党风。回顾历史,正家风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那些不忘初心的优良家风也一直为人称颂。
毛泽东对家属子女的要求一向严格谨慎,他教育家人要不搞特殊。建国初,毛岸英被安排到政务院工作,毛泽东对此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毛岸英不够资格进政务院工作,而应当到农村、工厂、部队去锻炼。由此可见毛泽东坚持党性原则,不占国家便宜,不失原则,不搞特权谋职位的优良作风。
“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周恩来总理因为反对任人唯亲的腐朽作风,认为新社会不能搞旧社会的裙带关系,曾专门召集家庭会议,定下了“十条家规”。作为国家总理,周恩来以身作则,从自己家里做起,他的作为是一面明镜告诫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把好权力关,亲情关,更是一把戒尺,标明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刻度。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担任中财委主任,夫人于若木也在中财委机关工作。于若木本来完全可以搭乘陈云的汽车上下班,但她一直坚持骑自行车去机关,没搭过一次车。后来,于若木骑车时被人撞倒导致脚面骨折。从此,陈云再也不让于若木骑车。将自行车没收交给了二女儿陈伟华。陈伟华骑了十几年后,这辆车实在骑不了才“退休”。
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牛保良认为,领导干部的家风与干部本身的工作作风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构成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一方面。像领导干部在单位的作风和形象的影响力一样,像党的一切干部,甚至一名普通党员在社会中的作风和形象的影响力一样,干部的家属、亲友,尤其是配偶和子女的形象,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是不可低估的。
凝心聚力,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生活情趣非小事》一文中写下这么一段话。
在本次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自己,就是在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革命家庭长大的。“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习仲勋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习仲勋经常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鼓励子女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1978年初到广东工作,每天都要到凌晨后才肯休息,当年盛夏冒着酷暑一连跑了23个县。这些无疑都对习近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习仲勋的一封拜寿信中详细列举: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坦言,“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
父辈所传承的家风对习近平总书记影响深远,抱着一颗为人民做事情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这就是要深刻认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朴素道理。不难发现,“笃学修行,不坠门风”“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在我国这些耳熟能详的家风与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良好家风,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生发并激荡成时代新风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而激活这些文化基因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如何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庭美德通过家风代代相传,为塑造个体人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供支撑,是历代政治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孙兰英认为,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党风廉政建设时,多次提到家风建设,“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从大的方面说,中国人讲“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良好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永葆初心的必修之课。从小的方面讲,家庭是我们的第一学校,家长是我们的第一老师,子女是我们的第一学生,良好家风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是家庭真正的“传家宝”。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除了自身加强道德修养,注重品行提升,争做具有高尚情操的共产党员之外,还要肩负着用良好言行去教育家人、引领身边人、影响更多人的职责和使命。今天我就以“用良好家风涵养初心使命”为题,谈一谈自己对家风建设的几点认识。
第一、良好家风注重学习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生成长成才的必备途径,我们常说“书香门第”“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让人静心踏实,培养人的气质,而且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得进步、获得知识、获得能力,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与社会的尊重。一个家庭如果书案枕边多放几本好书好报,饭桌上家人经常交流的是读了几本好书,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书写字,整个家庭就会充盈着学习氛围和知识气息,可以很好地塑造一家人的学习能力,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这一点我们身边看到很多案例,在当前这样一个信息化和知识高速更新的时代,学习是进步最好最稳的路径,而且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也将成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竞争力。所以,党员家庭,特别是党员干部家庭,要注重通过学习让家庭充满“三气”,一是树正气,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可以让人正气凛然,可以塑造人的道德感和正能量,塑造人的阳光心态和心理健康。二是长志气,学习可以帮助人树立远大理想,提升思想境界,拥有长远眼光,不会人云亦云急功近利,尤其通过艰苦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锻造一个人攻坚克难的强大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三是增才气,学习不仅可以涵养琴棋书画等方面的才艺,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上的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得益于家庭长辈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
第二、良好家风注重感恩
感恩是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应保持的一种心态,也是家庭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美德。在我看来,懂得感恩就是最重要的情商,也是一个人有家教的重要体现。感恩的人会倍加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更不会因为某种欲望没有实现而怨天尤人。感恩的家庭成员互相尊重,互相提醒,各负其责,相敬如宾。感恩的人懂得自省和反思,乐于承认并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对于党员干部的家庭,我觉得要做到“三个感恩”,一是感恩党。党员干部和家人要懂得,个人的知识水平再高,能力再强,没有党组织的培养,没有党组织给予的机会,本事再大也没有实现的平台,一生也将碌碌无为。二是感恩人民。对群众要有爱心责任心,党员干部出身于群众,依靠于群众,也终将回归于群众,必须要珍惜人民给予的一切,用手中的权力尽心为人民谋幸福,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和金融职能,为职工谋福祉,为单位谋发展,为广大客户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办好事。三是要感恩家人。对父母要孝心,对爱人要暖心,对子女要关心。家庭是我们的避风港,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们不可能心无旁骛干事业。幸福,不是没有烦恼、没有忧愁,也不是没有艰难曲折、没有失败,而是识于微时、相互扶持、不忘初心、共同成长。
第三、良好家风注重清廉
良好的家风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讲排场讲文化、不求气派求廉洁。好的家风勤俭节约、知足常乐,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跟风不攀比。组织上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成长为一个干部也很不容易,需要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不同岗位的摔打磨炼,付出很多心血、时间、精力,此外还需要机遇和家人的牺牲等等,好不容易拥有自己干事创业的一方平台,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但如果你因为自身的贪婪,至党纪国法于不顾,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使自己身败名裂,而且还连累家人,都会跟着遭罪,受到牵连。所以党员干部的家人,尤其是配偶,既要做好贤内助,也要当好廉内助,用“三廉”家风筑牢党员干部廉洁防火墙。一是知廉倡廉,当好宣传员。党员干部家属要常念“廉政经”、常吹“廉政风”、常算家庭“廉政账”,引导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积极培育崇尚廉洁的良好家风。二是思廉崇廉,当好监督员。积极提倡勤俭节约、不慕奢华的优良传统,帮助党员干部坚守底线、慎待亲情、管好子女,保持高尚情操,抵制不正之风,培育高雅情趣,远离低级趣味,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家庭文化。三是践廉守廉,当好守门员。廉洁门第福常在,清正人家天伦乐,党员干部家属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坚守家庭美德,培养个人品德,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自觉做到非分之礼不收、不义之财不取、分外之物不拿,筑牢家庭“防火墙”。
第四、良好家风注重责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党员干部也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正常人,除了有单位的工作责任,也有照顾家庭的责任。诚然,党员干部要干的事情很多,工作很忙,加班加点是常事,但这不能作为家庭缺位的借口,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我认为要做到“三多”。一是多沟通交流。党员干部要经常和家庭成员进行谈心交心,把思想说通、把顾虑扫清,要经常向家庭成员说明自己的抱负和追求,把原则讲明、把道理讲透,对他们传播主旋律,释放正能量,使他们理解党员干部秉公用权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进而认同和支持自己的工作,进一步增进共识、促进共勉、形成共振。二是多陪家里人。家庭是家人共同承担的,每个人都有为家庭负责的义务,平时党员干部要增强干事本领,在单位提高效率干好工作,留出时间陪伴家人,关心子女,分担家务,参加家庭活动,增强家庭幸福感,经营好自己的大后方。三是多说开心话。当前,我们的党员干部,既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赶超进位的压力,又面临着防范化解风险、高质量发展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心情不好,有时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庭,回家就一肚子牢骚,引起家庭纠纷。党员干部要经常告诉自己,只要下班走出单位,就想想回家以后该做的事,让自己的大脑被家务、书籍或运动中的快乐占据,暂时放掉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在家里多和家人说开心话,让自己能享受家庭温暖时光,既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也能调整好情绪状态,为明日繁忙的工作而蓄力薄发。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四
我认为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的家教和素养,然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遵守,好的家风能够熏陶出有教养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吧。我是一个在美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幸福孩子,欢乐的笑声,优美的音乐声,琅琅的读书声一直萦绕在我的幸福小屋,伴随着我成长。爸妈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我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从而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还少不了爸爸制订的家训的功劳。我的家训是“五为”准则,即是:为人、为学、为用、为体、为生。为人是根本,为体是基础,为学是手段,为用是目的,为生是理想。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的确,在生我养育我的这块土地上,父辈的经历过太多的艰苦日子,到我们这一辈虽然还时常有听到“旧社会”“土地承包到户”等,但那些艰苦岁月留给我们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我的父亲母亲早已把往日的磨难当作一种精神,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勤劳节俭的家风传承给我们这一代。
我家的家风家教有四条:一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二是认真做事、勤俭节约,三是善良真诚待人,四是孝敬尊长。
下面就把这四条做一个讲解:父母总说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很重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总是和蔼的面容,从不在晚辈面前讲家中生计的困难,经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每到开学前些天,父亲(我的爷爷)都忙于东奔西跑的筹借学费;记忆中父母亲讲给我们的都是明天会更好,你们遇上了好时代要好好学习,不管上什么学校家里都支持,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是我们想要买的书籍或一些学习用品总是会如愿以偿,当我们由小学升到初中,到高中,每成长一个阶段,这种积极的态度便转换成一种精神,鼓舞着我们。
今天不必要建一堵完美的墙,只需要砌一块完美的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走,这是认真做事的第二点家教;一口吃不了胖子,凡事不可心急但必须认真去做认真对待,从小事做起,不管是以前在校读书还是现在在家中,家里每个人都会主动的做家务;父母亲言传身教的是勤奋节俭,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穿的实在是破了穿不出去了才买新的,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让给我们吃,从小我们就耳濡目染传承这种勤劳和节约的风气,也教会了我们不浪费不奢侈。
第三点是为人要善良,真诚待人,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这些耳熟能祥的故事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父母亲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诚实,做人,要诚实、诚信、知错就改。“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这句则是爸爸的口头禅。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诚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不能撒谎。父母让我们知道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富裕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有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总说记得家中最开心的事情是我们考试取得了好的成绩,而丰盛的饭菜是父母亲一种鼓励的方式,与亲人们聊聊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总是那么开心、有趣,不管我的学业到哪个阶段成长到什么年纪,这种开心、有趣的感觉从未减弱。
四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许多年以来我深深的理解这四点家风家教,也同样会传承给下一代,并且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这优良的家风家教也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无论子女们学业有成走多远,或者事业有成有多么的成功;都忘不了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以致于我们自己同样的要言传身教,教育我们的后辈代代传承。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生活环境和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但这些优秀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弃忘,它激励我们积极向上,教会我们面对生活,遇见困难不气馁。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五
1. 廉洁奉公,家事国事皆为心头事;贪污受贿,风声雨声都是警笛声。
2.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3. 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
4.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5. 做人要有“三德”美德、道德、公德;处世要有“三心”爱心、善心、信心。
6. 学不辍,志不忘;守法纪,乐相帮。
7.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8.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9. 岁寒三友松梅竹,治家三宝勤俭和。
1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1. 多一份责任,多一分关心;少一点固执,“家”一倍温馨。
12. 长,乃家之榜样;子,乃家之言行。
13. 扶残助弱共沐盛世阳光,帮困济贫同建小康社会。
14.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15. 房子宽,路子宽,不如心胸宽;吃得好,穿得好,不如心境好。
16. 山珍海味**嘴,油腻荤腥易伤胃,一日三餐不浪费,合理膳食健康追。
17. 文明话语要知礼,和谐家庭我做起。
18. 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19.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20.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21.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22. 独门独户不独居,相亲相经常相知。
23.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24. 为人诚厚敦朴,处事强毅果恒,事亲忠孝节义,治家克勤克俭。
25. 家事无大小,和谐最重要,父母养育恩,用心去回报。
26. 人生败笔始于贪,腐化堕落悔铁窗;知足常乐多思量,严于律已享天年。
27. 家风好乡风好国风才有希望,党风正政风正民风必然清淳。
28. 不追求金钱,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
29. 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30. 助人为乐风格高,扶贫济困德行美。
31. 书香足可薰衣帽,鼎力须持振国邦。
32.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33. 尊老敬老中华美德,爱子爱孙地义天伦。
34.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35.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36.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关爱父母,常记心中,贵在行动。
37.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38. 德如家书一生读,和如良田一世耕。
39.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40.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41. 比持家,勤俭节约,幸福结缘;讲奉献,心定神爽,廉洁相伴。
42. 一身正气廉政,两袖清风持家;三生相伴无悔,四季和睦相随。
43. 风雨同舟共创幸福家庭,心手相牵同享品质生活。
44. 孝敬父母是等不得的。
45. 三餐规律好睡眠,定期体检把步散;精神富足享天伦,遇事三思少忧烦。
46. 孝廉并举,举案齐眉;勤俭持家,家成名就;法德治国,国泰民安。
47. 孝亲春常在,勤俭福有余;德厚千秋远,家和万事兴。
48. 孝敬今天的老人,存储明天的幸福。
49. 杜绝邪念、歪念、贪念之心,齐走勤劳、节俭、富家之路。
50. 柴米油盐酱醋茶,艰苦奋斗好持家,左右逢源两头夸,家庭和睦关系大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六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之间大多通过手机、qq、微信等方式联络,很少有人写信了。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从我穿上军装离开家乡踏进军营,驻守在东海前哨的一座小岛上开始,书信就成了我与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
父亲上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师范学院,当了一辈子教师的父亲,不仅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而且对我的教育更为重视。
小时候,一次不良的行为受到了父亲严厉的惩罚,至今记忆犹新。在那个物质资源十分贫乏的年代,孩子对食品的奢望相当强烈。小伙伴们盼望着邻村一位摇着拨浪鼓挑着货郎担大爷的到来,听到叫卖声,小伙伴们便从四面八方奔跑过来,成了“跟屁虫”。他的担子里不仅有日常家用的针头线脑等日常用品,更有小伙伴们垂涎的食品,如麻饼、蜜枣、饼干等。有的小伙伴,偷偷地瞒着大人将家里的鸡毛、鸭毛、牙膏皮等拿去换东西。小伙伴中有个叫二明的,看到诱人的麻饼,馋虫一下子被钩上来开了,可苦于囊中羞涩,竟然乘大爷不注意,顺手拿了一块,这一切都被我看得真切。我刚要叫出声,二明的手指挡在了嘴前面,示意我别出声,二明随即拽了一下我的衣袖,示意和我躲到不远处的墙角,然后和我分享“战利品”。看着麻饼嵌满芝麻烤得金黄的外表,闻着诱人的香味,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我舍不得一下子吃掉,放进口袋慢慢品尝回味。结果被父亲发现,父亲严厉地质问我从哪来的。看着他严厉的目光和气势汹汹充满怒气的脸,我如实地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父亲从我口袋中掏出没有吃完的麻饼,一下子扔出老远,罚我跪在地上,并用绳索开始抽打,留下的血痕二十多天都没有完全消掉。父亲执意带着我去给货郎大爷道歉,并付了麻饼的钱。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到福建某小岛上。“云雾满山飘,海水绕海礁,人都说咱岛儿小,远离大陆在前哨,风大浪有高。”我将海岛的艰苦,海上舰艇兵的艰辛向父亲吐露后,父亲在来信中写道:“小草永不抱怨土地的贫瘠,哪里能够安身就在哪里生长;战士永不抱怨条件的艰苦,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
当我将在军校入党的喜讯告诉父亲后,父亲在信中写道:“喜闻吾儿入了党,党的纪律要常想。遵守党纪和军纪,当好模范不用讲。”
军校毕业后,我干了财务工作,分管一些经费的管理、拨付、使用,手中多少有了一定的“财权”。父亲来信告诫我说:“贪欲之害要牢记,律己之心不可少,为人之德要修炼,非分之念不可有。名誉面前戒虚荣,谦虚诚实是美德,手中有权莫滥用,谨慎行事很重要,物质面前去贪念,有了贪念难填满,金钱面前莫伸手,伸手早晚要被捉。”“占用公物咱不干,半夜敲门心不颤;两袖清风过得硬,不怕自己没威信。”
担任连队指导员期间,有战士因入党、考学、转志愿兵等问题向我送礼,父亲提醒我:“手中权力莫乱用,讲究原则最重要。公开公正又透明,免得人把闲话说。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要到老。人不奢求品质高,心无杂念身常健。办事清廉生快乐,谋求私利心不安。”我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心意”。
转业后,我在执法部门工作,手中有一定的权力。父亲来信提醒我不要拿权力做交易:“面对送礼者,守心如明镜。面对说情者,原则记在心;面对吹捧者,防范飘飘然;面对询问者,泰然以置之;面对荣誉关,要戒虚荣心,求实做到谦;面对权力关,牢记职为民,慎用手中权;面对物质关,贪欲切莫生。”
殷殷叮咛,拳拳之心,信儿声声传家风。父亲的家书传递着父亲的声声教诲,教导我讲道德、守法纪、讲原则、廉洁修身,告诫我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越雷池一步”,规劝我时时刻刻不要“犯糊涂”。父亲就是似我心底的那盏明灯,照亮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七
车还在盘旋的山路上开着,我打开车窗,看着瞳孔前飞速而过的警戒线,耳边偶尔有着车轮翻滚着、碾压着柏油路碎粒的“咯嗞”声。爸爸从驾驶座前探过头:“还有十五分钟就到矾山!”
刚下车,便看见坐在屋檐下、摇着竹扇的爷爷。此时,阳光足以强烈地射在屋檐下的每一个角落,爷爷的瞳孔很浑浊,但却依旧和温暖,闪着光,是泪水还是享受?我微微眯着眼睛:“爷爷,太阳这么刺眼,你还出来等啊?”爷爷抚了抚下颌,沟壑纵横的脸上浮出一丝浅浅的笑容。
“开心,你们来了!”奶奶在烟雾缭绕的厨房中吆喝道。桌上有我喜欢的九层糕、牛肉羹、手打面、糖醋排骨……我在吃饭,而奶奶总是在厨房里炒菜,她有时候会转过来看看我,微眯的眼中总是闪着几束光,是泪水还是幸福?
午间,阳光正好。或同爷爷在院中摘拔番薯,心灵浸入泥土芬芳;或在门边的“古董”书架上看几本连环画,细数旧时光与泛黄纸页上的年轮;或在楼梯口与奶奶闲聊一些琐事,看看奶奶已发白的发根;或站在我的小房间,往外眺望,门前便是自家栽的桂花树……
上车,倚着车窗,按下扶手边的按钮,便将厚厚的玻璃往下拉。爸爸则转动方向盘,我不经意转身,眼角的余光便瞥见虚掩着的门里,有两个匆忙下楼的身影,尽管屋内的光线很暗,但在余辉的映照之下,爷爷奶奶的身影逐渐清晰,他们胡乱地将脚塞进门口的鞋,一脸着急向我们招手。
记忆中,奶奶的脚有患病。只见奶奶提着两三袋肉燕、牛肉羹,左右摇晃着跑来,跑得很吃力,和可笑,可眼神中依旧藏着几分淡淡的笑意。
“喏,开心最爱吃的,我到老街买嘀!”奶奶喘着气,颤颤巍巍地把手中的袋子递给我。她发白的头发稀稀落落地在夕阳中镶上金框,轻闭的眼很浑浊,依旧有这么几束光,是泪水还是思念?我闭眼想了想,老街离这高垟路还远着,奶奶是怎么走过去、返回来的……微微抬头,奶奶仍然一脸慈祥,我摆摆手:“拜拜,奶奶你进去吧!”
爸爸已经把车开向公路,我趴在车窗,瞳孔前的桂花已碎了一地,忽然想起《成都》中的一段歌词:“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而在桂花树后,是爷爷奶奶朝我挥手的模样,三百度的近视却依旧让我看见爷爷奶奶脚上一红一绿、一黑一白的“鸳鸯鞋”,还有亦忘不去那深深的眼神渗透出的浓浓的美好,那眼中的微光,是泪水还是不舍?我一直回头,直到在拐角,他们的身影渐渐模糊。
还有愈传愈远苍白的声音:“记得吃肉燕和牛肉羹,下次没时间……就上来了……”后面,似带有些哽咽。
终有一日,是父母用苍老声音,在路口目送我。
终有一日,是我伴两鬓苍颜白发,在街头目送我。
回头,那悠悠黄昏中,街角的目送会留在心底,这是家风吧……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八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
好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很重要。在我们家,有许多好的家风,如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好的家风一直伴随着我。
记得在我5岁那一年,有一次我和爸爸玩捉迷藏。我趁爸爸不注意,飞快地往房间里跑,却没有注意到桌子上的杯子,于是,一阵脆响之后,杯子掉在了地上。我吓坏了,赶紧蹑手蹑脚地飞快躲了起来。
这时,声音惊动了爸爸。他转过身,看见碎了的杯子。
紧拉着,爸爸走进了房间,我的心就像怀揣一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
爸爸发现了我,问:“这是你干的吗?”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怕承认会挨打。
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说道:“好孩子要诚实,是你做的,就应该承认。”
最后,我鼓起勇气对爸爸说:“是我不小心打碎了。”
本以为爸爸会打我,可爸爸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和蔼地对我说:“一个人犯了错并不可怕,只要勇于承认就是好孩子。”
那一次爸爸对我的教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牢记于心。
有一次,我想看电视,妈妈对我说:“你眼睛视力不好,看半小时就行了。”我爽快地答应了。半小时很快过去了,妈妈让我关电视,我很想再看一会儿,但又一想:不行,我答应妈妈的事一定要做到,让妈妈看到我是个讲诚信的人。于是,我把电视关掉了。
我很高兴,自己能信守承诺,并坚持下去。当然,这还得感谢我们家有个好家风。我会一直在这样好家风的伴随下,快乐成长,做一个讲诚信、守信用、爱学习、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最新家风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免费如何写九
“勤”是我家的家风。
勤劳是成功之本。正是勤劳,地里的庄稼才会茁壮成长;正是勤劳,知识之门才会被打开;正是勤劳,人类才会有进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爷爷总是这样说,他也的确做到了。
生活在农村,农事繁忙。爷爷今天插秧,明天播撒种子,一天也不落下,可他依旧不抱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没事。”没错,他只是淡定地说道。“勤"这个字就如同他播撒的种子一样,生长在他的心中。
爷爷的这个好习惯传给了爸爸。爸爸虽然种地不像爷爷那样的劳累,但他上有老,下有小,自然也得勤劳地工作,好养活一大家人。
每天看到爸爸在夜晚辛勤加班那副憔悴的模样时,我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我只想到要勤奋、刻苦地去学习,以此来回报爸爸。
当好一个勤劳的人,并不是个轻松的活。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爸爸他要求我,每周完成了作业后,还必须要做一套试卷,每周要完成一次家务劳动……这,真的很困难啊!但每每我向家里人诉苦时,他们总是说:“勤能补拙,勤劳使人上进,懒惰使人落后。”
这句话的确是有理。通后努力,我的成绩上升了,家务劳动对我而言,更是得心应手的。一切可人的回报,都建立在一个“勤”字上面。这种家风的确是开花丶结果,有了收成的。
我家的家风“勤”,虽只从我爷爷那辈传下来,只有几十年,但它对我们家却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存在。
乡镇办公室工作总结 乡镇的办公室工作总结(实用1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