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第一学期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实用12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九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第一学期篇一
预习提纲
1、沁园春 雪
【预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课文。
2、能辨别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理解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概括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内容。
3、上阕“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5、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搜集与抱负胸襟有关的古诗词、名言警句。【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雨 说
【预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出诗作结构,并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2、诗作用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3、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4、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给大地带来哪些变化?
5、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3、星星变奏曲
【预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2、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3、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出诗作结构,并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2、诗作用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3、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4、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给大地带来哪些变化?
5、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3、星星变奏曲
【预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2、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3、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3、请划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4、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4、外国诗两首
【预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说出两首诗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领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蝈蝈与蛐蛐》
(1)概括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体会诗歌意境美。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
《蝈蝈与蛐蛐》和《夜》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5、敬业与乐业
【预习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3、掌握 “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口语特色。【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在文中找出本文的论点。文章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3、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6、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 活”应该是怎样的。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预习目标】:
1、能以“热爱”的感情朗读本文。
2、欣赏语言,体会充满激情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演讲语言风格。
3、知道伏尔泰对人类的贡献,激发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伏尔泰和雨果,知道时代和思想背景。
2、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把握伏尔泰作为“斗士”和“智者”的形象。
4、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5、品味语言,从文中找具体的语句体会其浪漫主义的语言风格。
6、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应向伏尔泰学习什么?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7、傅雷家书两则
【预习目标】:
1、掌握书信的格式并能正确运用。
斗的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4、体会文章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方式。【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傅雷生平及傅聪的经历。
2、了解背景,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
3、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4、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
5、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6、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7、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8、致女儿的信
【预习目标】:
1、通读全文,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而简明地复述全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并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去感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走进作者。
4、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真正的爱情的认识。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1、陈涉世家
【预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字词。
3、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陈涉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才干。
4、分析陈涉的形象,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5、学习陈涉少有壮志、壮有所为,激发自我树立远大理想的决心和意志。【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史记》。
2、围绕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划分课文层次,概括大意。
3、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起义根本原因是什么?
4、陈胜对当时的形势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提出了什么口号?
5、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6、陈涉这一人物形象是怎样刻画的?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2、唐雎不辱使命
【预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知识,知道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积累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字词。
3、理清故事情节,会用自己的话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编者和《战国策》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5、文中的人物对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呢
6、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7、搜集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3、隆中对
【预习目标】:
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要旨及战略方针。
4.学习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三国志》,知道写作背景。
2、理清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3、诸葛亮对天下形势有怎样的分析?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
4、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5、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4、出师表
【预习目标】:
1、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积累积累文言字词,掌握重点字词。
3、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主张;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什么叫“表”及其特点,知道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大意。
3、诸葛亮自述身世目的何在?
4、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蕴涵怎样复杂的情感?
5、想一想,我们要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从诸葛亮身上,应该学习些什么?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5、词五首
【预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五首词的文学常识。
2、《望江南》
词中所写风景“异”在哪?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城子》
“壮词”在词中体现在哪些地方?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九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第一学期篇二
这个学期,我担任九年级语文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以学校及语文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努力提高学生成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期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我还积极地、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及时把握中考新方向。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我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在工作中,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另外,我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自己的内心来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尽最大的努力做到爱生如子。
这个学期,我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学科教师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十七节,超额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本学年,我参加了县级教研课题“学生心理潜能的研究”及市级课题"远程资源下的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分别通过了结题验收和中期验收。在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分析报告和相关论文。平时,我把教学心得体会,都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成为论文,这就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本次期末考试,我所带的九年一、二班平时语文成绩相对其它平行班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本人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我想针对以上情况,在下学期我要改进的措施有: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狠抓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2、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培养大语文教学观念。
这个学期,我担任九年级语文课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以学校及语文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努力提高学生成绩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期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我还积极地、认真地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及时把握中考新方向。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我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在工作中,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一个预备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另外,我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自己的内心来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
九年级语文教学总结第一学期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实用1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