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的发展与建设心得体会精选 旅游发展心得(六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景区的发展与建设心得体会精选一
獒犬世界级珍稀犬种之一,根据地域分布不同,中国獒犬分为西藏獒、青海獒、西夏獒、蒙古獒、甘肃獒,獒的寿命一般为15—20xx年,是杂食性动物。
獒主经过十多年的艰辛寻觅,将正濒临灭绝的原生獒犬汇集至宁夏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景区,建成了千亩地域的中国原生獒展示基地,供人们了解观赏原生獒,使中国獒犬的珍贵品种得到保护。
2、康熙渡黄河
黄沙古渡自古以来是宁夏水运的重要港口。清代康熙皇帝于1697年亲征葛尔丹,派左都御史于成龙在宁夏调运军粮,征集船只103艘,康熙及随从从陆路来宁夏,返京时则从黄沙古渡走水路,共用船只101艘,其中还有一艘“楼船”,康熙途中作诗《渡黄河》:
历尽边山再渡河,沙平岸阔水无波。
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以此描述黄沙古渡的繁忙景象以及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3、黄河渔村
黄河渔村是黄河边上最古老的一处民居,已存在了上千年。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镇守宁夏期间,清朝康熙皇帝来宁夏渡黄河时曾在此小憩。景区现存的黄河渔村是宁夏黄沙古渡生态建设有限公司20xx年重建。
4、黄沙古渡黄河楼
黄沙古渡黄河楼位于景区黄河边,是黄河边上一处古老的建筑。相传明朝朱元璋第十六子庆靖王朱栴镇守宁夏时期,清朝康熙皇帝来宁夏在此渡黄河时都曾经登楼品茶观黄河。
5、黄河祭台
明末清初,由于黄河堤防失修,决溢频繁,运河航运也常受阻塞。康熙皇帝除加紧治河外,他自己也亲自钻研水利理论,并从事广泛的实地调查。为了掌握黄河的第一手情况,他曾几次亲赴现场考察。他乘船调查过下游的孟津、徐州、宿迁、邳州、桃源和清口等地,又亲自到中游的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视察。还从黄沙古渡扬帆黄河中游,历时二十二天,航程数千里。“所至之处,无不详视”。后人将他的治水言论汇编成书,定名为《康熙帝治河方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丁丑) 二月, 康熙帝再次亲征噶尔丹时来到宁夏黄沙古渡,举行了大型的祭祀黄河仪式。传说这里就是康熙帝当年祭祀黄河时的祭台所在地。
6、宁河台
宁河台是明代为了保护这个渡口(黄沙古渡)畅通无阻而修筑的戍台。台高5.5丈,上面建亭3楹,四面建成厢房。台外有一道城墙, 周长90余丈,高2.4丈,城墙四面各有重门。管理渡口的官员和保卫渡口的士兵,都住在宁河台上。当时宁夏地处边防前沿,属明代“九边”之一,《中路宁河台记》指出:“横城之津危,则灵州之道梗。灵州之道梗,则内郡之输挽不得方轨而北上,而宁夏急矣!”这说明了黄沙古渡在军事、交通上的重要性。前人曾对黄沙古渡繁忙有所描述:“河流东下自昆仑,浊流排山晓拍津。来往行人喧渡口,只因名利少闲身。” 黄沙古渡周围的黄沙与绿野,烽火台与万里长城,黄河与渡船,滩渚与芳草,戍卒与渡客,构成了一幅独特景色的塞外风光。朱元漳第16子,庆靖王朱栴,曾作《黄沙古渡》描述这里的塞外景色: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
诗中“帝阙”指明都北京;“咸秦”即咸阳、秦中,也是陕西的关中。这首诗不仅描绘黄沙古渡的壮丽景色,而且还阐述了黄沙古渡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7、月牙湖
公元前33年,昭君出塞和亲,在黄沙古渡,望着滚滚而去的黄河水,心中不胜凄凉。渡过黄河,感觉离长安更远了。临行前,昭君下定决心,一路上绝不回头,可刚一渡过黄河,心中对远方父母的思念猛然涌上心头。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回头望着家乡的方向痴痴发呆,不知不觉泪水滑过脸宠,滴落在河岸的沙地上。昭君走后,她的泪水化作一汪湖水,形似月牙,人们称之为“月牙湖”。宁夏月牙湖乡的地名便由此而来。月牙湖不仅孕育了昭君留下的树种茁壮成长,还为周边的动物提供了饮用水源,由于风沙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月牙湖边昭君种下的树也被砍伐一空,月牙湖水已接近枯竭,只剩下一片月牙状的轮廓和两棵相依为命的枯树,为了纪念这两棵枯树在恶劣环境下还能长相思守的坚强精神,我们把这两棵树称之为“爱情树”。以警示后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是多么重要!大家看到月牙湖旁边还有烽火台、昭君出塞和亲雕塑和昭君纪念馆、塞外浑怀障、情人廊等景观供大家参观游览。
8、浑怀障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大军北逐匈奴,占领"河南地",并以黄河为国防线,"因菏为塞",修长城、筑亭障,以防匈奴南犯。其间在今黄沙古渡筑有一座城障,名为浑怀障。
9、老河滩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河滩是黄河改道所形成的千年河滩,景区现在将此处已经打造成为供游客游憩的生态休闲体验区。
10、古渡口
黄沙古渡地处宁蒙交界之处,这一带在秦汉时期是边关重镇,曾建有秦长城和汉峰火台,是明代宁夏八景之一。是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官渡,西夏时期叫顺化渡口,所以它已是千年古渡了。相传,秦蒙恬北击凶奴,张骞出使西域,昭君出塞和亲,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清康熙微服私访及亲征噶尔丹,皆由此渡河。建国初期,宁夏黄河水运一度鼎盛,黄沙古渡商贸、军旅往返不绝,是宁夏最繁忙的渡口之一。青铜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没有设计船闸,宁夏水运逐步衰落,黄沙古渡也逐渐失去了昔日马嘶人语夕阳残的繁荣景象,成了千古遗憾,不过有些历史遗迹还依然可见。
11、宁夏民俗博物馆
黄沙古渡民俗博物馆是以抢救、保护、收藏、展示西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具有代表性民间民俗物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博物馆。坐落在黄沙古渡旅游景区内,占地面积120xx㎡,其中展厅面积2300㎡,共计26个展厅。馆内共分幸福年代、生产、生活、农具、石器、铜器、灯具、木雕、工匠制造、皮影、年画、剪纸、绣品、泥塑、毛文化等展厅。馆内藏品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推荐景区的发展与建设心得体会精选二
今天主要游览的是距蓟县城12公里,处于京、津、唐、承四角交汇地带的盘山。盘山于20__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并被列入全国__大名胜之一,以“京东第一山”著称于世。在整个游览过程中各位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大家解决。同时也希望各位能给予我最大的帮助。在这里先谢谢大家并预祝各位路途愉快!
对于盘山,在乾隆《游盘山记》中是这样描写的:“连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沧溟,走蓟野,枕长城,盖冀州之天作,俯临众壑,如星拱北而莫敢与争也。”古时盘山被称为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元朝姬志贞《云山记》所说:“古有田盘先生自齐而来,栖息至此,因名盘山。”清诗僧智朴《盘山志》所说:“魏田畴隐居于此,故名田盘山。今不曰田盘而曰盘山者,亦犹匡庐之谓庐山也。”这是有关其名称由来的两种说法。
盘山海拔400~600米,海拔最高的挂月峰高达864.4米。挂月峰前拥紫盖峰,后依自来峰,东连九华峰,西傍舞剑锋,号称“五峰”。盘山还有东五台之说,“东”者,是与山西佛教圣地五台山东西对应。紫盖峰为中台,先师台为南台,九华峰为东台,自来峰为北台,舞剑台为西台。
古人又把盘山分为上、中、下三盘,称为三盘胜境。自来峰一带为上盘,劲松苍翠,盘曲翳天,是为松胜;古中盘一带为中盘,嶙峋嵯峨,千奇百怪,是为石胜,晾甲石一带为下盘,万泉响涧,泻玉喷珠,是为水胜;可谓“松风水韵,潭影岚光”。除此,盘山还有26处名石,典志中记述较多的是8大怪石,即:位于由青松岭东顶通达挂月峰路上的将军石、位于上方寺南龙风庵遗址上附近的悬空石、紧邻悬空石的喝断石、位于千像寺北边的摇动石、在少林寺东南山坡的蟒石、在蟒石南边的菱角石、以及盘山水库内的晾甲石和帐房石。
目前是早上十点三十分,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车现在停在了景点区停车场内,下午三点的时候我们在停车场这里集合。请大家记住我们所乘的车是蓝色金龙客车!车牌号是津a12345。下车时请大家注意安全,贵重物品请随身携带,妥善保管。
盘山主要有三条游览路线:东路、西路和中路。我们选择其中最美的一条游览线路——中路,步行登山。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东侧一座造型独特,宏伟高大的彩绘牌楼,高10米,宽14米,正中匾额上书“京东第一山”,为爱新觉罗·溥佐手书;牌楼背面匾额书写:“层峦叠翠”,为著名书画家王学仲题留。
走进山门,迎面的巨石上,镌“三盘暮雨”四个大字,是原天津市副市长、市政府顾问毛昌五所书。“三盘暮雨”是盘山的独特景观,位列“津门十景”之一。“三盘”说的是盘山的“三盘胜境”,“暮雨”是傍晚的云气。每当阳春三月,桃花、杏花、梨花漫山遍野,远望上盘犹如一堆堆的白雪点缀于苍松翠柏之间,春风吹过,花瓣随风飘落,好像降雪一样;雨后初晴,中盘则云雾缭绕,雾雨蒙蒙,
景区的发展与建设心得体会精选 旅游发展心得(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