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加辅导班心得体会简短 家长对孩子上辅导班感想(5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家长参加辅导班心得体会简短一
我的名字“啸”大家会说像个男孩名字,但是蛮好听得,嘿嘿……本来是这个“潇”由于身份证。
“啸”同“笑”是同音,笑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工具,所以,只要是我认识的人我都会以最美得微笑去迎接,虽然有时回遇到冷《人家不理你》。
上学时候很单纯,工作的四年里使我成熟了很多,从一个小城市来到繁华的大都市使我心花怒放。
让我遇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接触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性格,工作中每一次的错误都给我心里烙下深深的印,事后都会努力的去检讨,一次一次的错误让我积累了经验。有句话《第一次犯错是不知道,第二次犯错是不小心,第三次犯错是故意。》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事不过三。
工作后我的性格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处事冷静,不急不躁,做事细心负责,为人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其实,我也有很多缺点,我会努力管理好自己的缺点,加强自己的优点,从成功里获得自信。
我读了关于很多理智的书籍,有陈安之老师的,关于口才,交际方面还有健康反面的书籍,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书籍,还喜欢看一些理智的电视,从总我会学到很多东西。
我有目标,我有想法,没有机会,创造机会,寻找方法,勇敢向前,前方路通向成功的大门,大门永远为你打开着。准备好了吗?
出发……
最新家长参加辅导班心得体会简短二
为切实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结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十七中小学部利用暑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
一、指导思想:
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二、意义:
1)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三、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3—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具体过程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分析活动资料
g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四、主要活动内容及成果:
假日小队活动内容广泛化,社会实践活动有实效。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暑假期间,我校开展小队活动100余次,参加人数达700余人,充分发挥了雏鹰假日小队的作用,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了适应社会的能力。4年6班的“开心小队”表现尤为突出。
1、社会参观活动。
参加小队26个,参与人员144人,参观的单位有:消防一中队、武装部、供水队、锅炉队、变压车间、医院、福利厂、采油队。
2、“绿色环保”系列活动。通过“我与自然有缘日志”、“认养一棵树,栽培一种花”、“我的低碳生活”等体验与创意活动,让学生把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简洁、节能、文明的绿色生活理念带回家。结合“低碳行动”,引导学生了解个人及家庭能源使用方式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和作用,树立“节能环保,珍爱自然”观念,关注生活中的节约方式,学习和寻找节能的窍门和方法,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等点滴小事做起,让低碳理念从校园延伸家庭,辐射社会,真正让环保成为时尚,让绿色走进家庭,让低碳融入生活。
参加小队21个,参与人员126人。
3、社会公益活动,供水车间、绿化队、养老院义工。参加小队4个,参与人员54人。
4、“好书伴成长”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积极健康的书籍,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让书本引领学生暑期生活,让读书成为学生成长需要。参加小队18个,参与人员213人。三到五年级的学生还写了读书的体会和感受,共600多篇。
通过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担负的责任,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最新家长参加辅导班心得体会简短三
万事德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学
家长参加辅导班心得体会简短 家长对孩子上辅导班感想(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