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深入学习心得体会实用 教师经验体会(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教师深入学习心得体会实用一
二、教育教学方面。从参加工作至今,我熟悉了高中各个年级的政治教育教学情况和规律,掌握了各年级各阶段政治教学的各块内容知识。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我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注重政治学科教学教学方法的创新。(1)形式多样的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具体做法是:事前让学生搜集时政资料,在每节课课前组织学生到讲台上播报新闻,并要求学生对所播报的新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既培养了学生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主动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2)提高课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教学方式尽量灵活多样,常采用辩论、讨论、录音、录像、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3)注重素质教育,开设第二课堂,扩大政治教学的外延。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
xx年8月—xx年7月,我担任6个班政治教学工作,所教班级政治成绩在全市统考和高考中位居前列。
xx年8月至xx年7月,担任高中05届9班、10班、13、14班的政治教学工作,并担任13班的班主任和政治教研组长。在xx年高考中,所教班级13、14班文科综合平均分201.9分,被评为三门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xx年8月至xx年7月,连续任高三三个班政治课,其中薛石磊同学在xx年5月统考中获政治单科第一。所教班级政治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列。
xx年8月至今,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从高一起开始研究新课程,期间积极探讨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带20xx届8班,20xx年10月,被评市文明班集体。
三、教育教学科研与交流。在工作之余,我坚持学习,制定了长期的读书计划,逼着自己做到每月坚持读一本书。我在教学中逐步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这与我的大量阅读分不开的。我在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所想所思形之成文,这对我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所撰写的获市论文一等奖。所主持的科研课题获省二等奖。《思想政治课问题设计要恰到好处》发表在20xx年2月;发表在20xx年5月《吉林教育》;发表在20xx年4月《教坛聚焦》;《浅谈课堂教学的活与实》发表在20xx年11月《教育交流》;《做个让学生喜欢的政治老师》发表在20xx年4月16日《学习方法报》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往后的岁月里,我愿把教师工作当作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来做,执着而不悔。
有关教师深入学习心得体会实用二
敬爱的党组织:
老师是我们文学院第65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班主任,很早就想执笔写写他谢谢他,在追寻党的梦想的道路上,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终于等到机会,在进行我们第二组的“缘牵”实践活动报告中,偶尔得知老师与的缘分,天赐良机,终于决心拿起手中早该握着的笔。
今晚的党课,我又深深地被感动了,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和鼓舞。我们的党有太多太多的好儿女,每一位优秀员的事迹都让我感受到员身上那种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有的平凡,没有身居高位,却能坚定员的品质,全心全意的为身边的人们服务,帮贫扶困。他们有的位高权重,却亲民、爱民,时刻为人民着想,有着“人民之所思,我之所忧;人民之所忧,我之所行。”的信条。在不一样的岗位上,不一样的领域里,坚持着同样的理想和价值观,践行着作为一名员应尽的责任。
我们的温,总是让我们感受到最贴心的温暖,他总是和人民在一起,同人民一起承担疾苦和灾难,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我们在抗震第一线、旱情严重的地区都会看到温的身影,他皱眉的表情,他担忧的神情,他坚毅的眼神......给身受苦难的人民带去温暖,送去关怀,更给予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党和我们在一起,有党的正确领导和支持,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在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人高尚的品德和价值观,人民在他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还有我们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几十年来如一日,为祖国的核弹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他隐姓埋名,远离爱人和亲人,独自承受孤独和寂寞,即使当我们的原子弹在大漠深处升起蘑菇云的时刻,我们欢庆这一刻的胜利的时候,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位伟大员的名字。可他却无怨无悔,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奉献,时刻不忘自己身上的职责。所以,在祖国日益开放,思想日
教师深入学习心得体会实用 教师经验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