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子女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 家庭教育孩子的心得简短的(7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家庭教育子女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女儿今年6周岁半,刚上小学一年级,在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深的体会是:
一、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绝不能经常在孩子面前拌舌头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甚至厌恶的心理。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在同伴之间还可能会出现偏激行为现象。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在这方面,我们是以实际行动让女儿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
二、逐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很重要
女儿从3周岁起上幼儿园,步入正规的教育系统,我们要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她一些优良品德,借此也可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给她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让她知道尊敬长辈的道理;告诉她帮助别人是件很开心的事,让她知道应该助人为乐;在和小伙伴之间嬉戏时要相互谦让等等。闲暇时,常和女儿做连句的游戏,我说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儿连下句:“我马上把她扶起来。”……乐此不疲。
三、让孩子“自己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学习上不断加大压力,生活上关怀备至,却将良好行为习惯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我认为孩子爱劳动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勤劳的品德,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质和各种能力。因此,在我女儿很小时,我就开始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绢、洗袜子、整理床铺等,当然,孩子干活常常不一定能够干不好,就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他们。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长就要充分肯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让孩子少一点压力,多一份轻松。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每晚抽出半小时进行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和孩子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善于利用生活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己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2022家庭教育子女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对症下药方可治愈疾病。
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刘良华家庭教育格言条。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主要不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而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
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不让孩子早产,也不让孩子过早地入学。孩子不能早产,因为孩子需要在母亲的子宫里获得足够的保护,让胎儿有了足够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过早地入学,因为孩子需要在家庭获得足够的保护,让孩子有了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医的说法是:“争气内存,邪不可干”。
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家庭的归家庭,学校的归学校。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
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贫穷是教育资源,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必须警惕“人穷志短”。
所有纨绔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尽管并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纨绔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有效的学习是边缘学习,无效的学习是焦点学习。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却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学习,类似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
学业成绩是人的成长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是人的性格和身体。性格和身体是学业成绩的两个支点。
岁前后严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长;岁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有效的激励是朝五晚九,无效的激励是朝九晚五。
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从来不期望庞然大物的成人能够理解自己,孩子也从来不把居高临下的成人当作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独生,但不能让孩子独长。若既没有兄弟姐妹,又没有伙伴,“独生”子女就跌入双重的孤独:不仅独生,而且独长。
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卢梭则把“爱弥尔”带到了乡村。在
家庭教育子女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 家庭教育孩子的心得简短的(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