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校整改心得体会及收获 高职教学整改措施及建议(二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职业高校整改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223-02
当前社会经济处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人才提出倒逼的需求。李克强总理在重要场合反复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并且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人才质量的高低关乎着新一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统筹兼顾的发展。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教育应更加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以通过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尤为重要。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借助党建思想教育平台来创新自身工作方式,寻找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引导独立学院党建工作主动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
>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及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在当前高校大众教育的前提下,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大学毕业生创业成效较低,成功创业学生极少。很多同学缺乏足够的创业能力和信心,纵然会积极参与创业计划大赛,但也很少能真正付诸实践,更多认为创新创业是理工类学生的优势项目,因为他们的知识技能可以很快地转化为生产成果,可以进行产品开发,而文科学生则不具备此类条件,他们往往对创业不感兴趣。对学生创业目的各方态度也不一: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是认为可以通过创办个人公司、企业来实现自身理想与价值;但一部分同学认为创业成本风险太高,没有技术根本无从谈起;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办公司,解决就业,甚至认为勤工助学就等同于创业。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单一化
在某些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纳入学生专业计划培养方案中。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着专业度不够,内容陈旧、缺乏实效,难以吸引有需要的学生,课程开展往往流于形式。很多学校关注的是声势浩大的“创业活动策划”,而非“创业教育”,单纯性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归类于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缺乏系统性。而当前文献中,关于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文献资料几乎没有。
(三)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配备不足
从目前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情况来看,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为主,这部分教师多数是具有思政或其他教育背景教师。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指导基础和学生管理能力,但是对于创新创业知识的分享和讲解多停留在书本上,没有更多的案例和实战经验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求,同时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也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要求的相距甚远。二级学院往往会聘请来自政府部门或者企业界中的师资力量,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却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难以达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
>
(一)建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成分以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综合而言,创新创业课程分为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素质和创业实操四个类型。前三类为理论课程,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运行过程即筹划、创建、组织、管理、运行,来安排学习内容。考虑到学生学科背景的不同,有些高校选择让管理学院开设
职业高校整改心得体会及收获 高职教学整改措施及建议(二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