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心得体会 试卷心得怎么写?(四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试题心得体会一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下面是初中地理测试题及答案,请参考!
一、选择题
1.学校准备周末到郊外春游。小强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电视的天气形势图后,小强很高兴。请问他看到了反映当地天气的什么符号?
2.我国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反映天气或者气候的美妙诗句,下列反映气候的诗句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下列词语中,属于描述天气特征的是()
a.四季如春b.鹅毛大雪c.长冬无夏d.四季如春
4.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a.风和日丽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阴雨连绵 d.秋高气爽
5.寒冷的冬季,农民利用塑料大棚种植了许多夏季才能吃到的蔬菜,塑料大棚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a.地形条件b.气温条件
c.肥力条件d.抗病条件
6.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信息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a.哈尔滨中雪转小雪,空气质量优
b.北京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良
c.南通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
d.广州晴转阴,空气质量良
7、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a.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
b.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人汽车
c.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
d.电动摩托车的使用
8、某日的天气预报显示:降水概率100%,风向东南风,风力二、三级转三、四级,气温20℃/8℃。对于这次预报小明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定有雨b.风是吹向东南方向的
c.风力会越来越大d.当日最低气温为8℃
9、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50年一遇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次南方低温冰冻天气,仅从1月25日~30日,全国有3250个航班取消,3350个航班延误。广州有100余万旅客滞留。说明这次灾害天气严重影响了()
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军事训练d.交通运输
10、“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b、交通出行c、工业生产d、农业生产
11、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点b.12点c.14点d.16点
12、某山山脚下温度为16℃,山顶温度为4℃,这座山相对高度约为()
a.米b.1000米c.600米d.200米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冬季寒冷干燥
d.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14、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a.我国东部季风区b.意大利某区域
c.英国某区域d.美国东部某区域
二、读图题。(共40分每空分)1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______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_
(4)板块学说认为,板块______________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__________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5)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8.8级强烈地震。日本发生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l)a~d四个半球中,为东半球的是________,为西半球的是________,为南半球的是________,为北半球的是________。
(2)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大的是________。
(3)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海陆分布有所不同,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
北极地区以________为主。
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60分)
12345678910
dcabcccdaa
1112131415
bcaca
二、读图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
(2)火山、地震
(3)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4)内部、交界
(5)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17、(1)a、c、d、b。
(2)东半球
(3)大陆、海洋。
描写试题心得体会二
1. 本试卷分基础和阅读两大部分,着重考查语文教师学科素养,初高中语文应聘老师同做一套卷。温馨提醒:阅读不可模糊,基础尤须谨慎。
2. 本试卷共22小题,选择题共10题敬请注意序号!考试完毕只交答卷即可。
第一部分
语文基础题(35分)
1.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说服(shuì) 跂望(qǐ) 丘壑(hè) 锐不可当(dāng)
b.箱箧(qiè) 荒缪(miào) 档案 (dàng) 博闻强识(zhì)
c.道行(heng) 闾里(lǘ) 谢朓 (tiǎo) 反复强调(qiáng)
d.糁之 (sǎn ) 氛围(fēn) 憎恶 (zēng) 切中肯綮(qǐng)
【shuō 服 只有“游说”一词读“油睡” 荒miù 切中肯qìng 注意,“跂望”以前读“气望” “切中肯綮”以前读“切中肯 qǐng” 建议进“陆波名师工作室”参阅《连播音员都读不准的字》一文】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绥靖 寒噤 挺而走险 张皇失措 b.狼籍 斟酌 莫明其妙 不温不火
c. 交卸 尴尬 不为己甚 眼花缭乱 d.俨然 娥冠 如愿已偿 林林总总
【挺而走险同铤而走险,一如“莫名其妙”同“莫明其妙” b狼藉 c不为已甚 d峨冠 如愿以偿 进“陆波名师工作室”参阅《语文老师,这些都不是错别字》一文】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b )。
登上这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触摸它伟岸的躯体,聆听它沿雷般的心跳,问苍茫大地,有哪一条江河 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有哪一道大坝能 如此众多的智慧?有哪一座建筑能 如此壮美的崇高?有哪一项工程能 如此伟大的传奇?
a .凝聚 积淀 写满 见证; b .积淀 凝聚 见证 写满;
c .写满 见证 凝聚 积淀; d .见证 写满 积淀 凝聚;
【关键点:“江河”积淀,“传奇”写】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b.回首筹备的时候,莲花湖周围还是一片废墟,曾几何时,谡谡长松把幢幢高楼映衬得花木扶疏!
c.十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利州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d.日前陪同市长来到广元天立国际学校,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了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今非昔比:现在强于过去;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到来,不合语境;“浮光掠影”改为“走马观花”】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a.日方只有正视现实,打消幻想,采取切实措施纠正错误,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才能使中日两国关系重返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b.在我国,一支庞大的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c.儿子这双因长年累月劳作的手像石头一样粗糙,母亲看了疼在心里。
d.记忆力惊人的这位小姑娘,能够背诵得出圆周率的前一千多位数字。
答案: a
【原创试题】:
【考察目标】: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盘对病句的能力。
【解析】(b.用词不当,“逐步”改为“逐渐”。c.“因”后缺“而扭曲”之类的话语。d.语序不当,当说“这位记忆力惊人的小姑娘”。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当权派。_______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⑥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原创试题】: 【答案参考】a
【考察目标】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连贯的能力。题目提供的六个语句均为递进关系,程度逐步加深,学生对大诗人苏东坡的思想性格、气质特点较为了解,应该是比较容易选对的。
均为递进关系,程度逐步加深)
1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2 分)
春天时,莲花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翠螺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秋色人似画中游。【无“似”字“游”字,0分】
12.仿照小诗(一)的手法,另选对象,写一组诗句,要求字数、结构与原诗大体相同。(4分)
小诗(一)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答案】
示例一: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沙漠模糊了视线 绿洲一定为你存在
示例二: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冬雪覆盖了大地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根据语句的内容和意境来把握,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组织答案,要仿照前面的语句的句式和修辞来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我国1420xx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20xx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近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知识、阅读题型间或有一些,只是某种点缀(如古典诗文的标点和翻译,古典文献名称的解释),从来就没影响作文分占压倒优势。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一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 一120 分)。例如1955年和1956年作文分占80% ,1957 年作文分占100 %。
一一摘自《南方周末》 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对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不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语文能力内涵丰富,写作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靠一篇作文不能全面检测语文水平的高低。其次,一个现象存在时间的长短不能成为其正确合理的理由。最后,作文评价的主观因素也使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在可信度上存在一定问题。示例二:我认为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水平检测。首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在作文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因此通过作文的考查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其次,语文考试以作文为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写作可体现应试者的语文素养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最后,脱离讲话和作文的语文知识考查意义有限。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是一篇小作文,考查正确表达观点、流畅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题中材料,表达自己对“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这一观点的看法。可以持赞成态度,也可持反对态度,关键在于把作文和语文
试题心得体会 试卷心得怎么写?(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