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小组合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本 大学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800(四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大学小组合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本一
大家好!
我今天站在这里是要竞聘小组长这个位置,我想大家都应该认识我,我也不过的介绍我自己了。很高兴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这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也一定会抓住这一次机会,拿到我自己想要的。我xx年从xx大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公司工作,到现在也已经有x年的时间了。除开我是新员工的那段时间,我的工作成绩一直都是比较好的,我觉得我是很有资格来竞争这一个职位的。我对自己是非常的有信心的,我认为我能够做好小组长的工作。
从我进入公司以来我就一直在经理的指导下工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让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我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很有资格来担任这个职位的,我想我的能力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的认可的。虽然我之前做的都是一些基础的工作,我的职位也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我的工作能力一直都是比较的出色的,我认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是比较的明显的。所以我很自信的站在这里,来竞选这个位置。
在这之前我也一直在往这个目标努力,我是很想要当上小组长的,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的严格的。我的工作不仅要完成,还要完成好,要做得越来越好。因为我知道机会是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机会来临的时候我没有准备好,那我就会错失这一次的机会。我是不想放过任何一次让自己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的。我心中是非常的清楚作为一个组长应该要做哪些工作的,我也一直都把自己往这个方向在培养,到今天我能够肯定的说我是绝对能够做好小组长的一切工作的,一定会带领好大家让我们组的工作做得更好。
我想大家对我还是比较的熟悉的,也应该了解我的性格,若是我成为了小组长,我一定会公平公正的去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份工作,尽量的做到让我们组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用处,都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成长。我对自己要求高是必须的,但我对你们的要求也不会低很多。我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把工作做好的,虽然我这样做会让你们感觉到压力,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努力和前进的动力。如果你们相信我的话,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们就会发现自己进步了很多,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我是把自己进步的经验都会传授给你们的。
如果大家认可我说的这些的话,就请给我投票,谢谢大家!
最新大学小组合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本二
参与人员:__30820308李a(小组长,初期,后期)
__30820306黄b(结束) __30820309李c(中期) __30820310梁d __30820311梁e(前期)__30820316刘f x__0820322吴g(中期) x__1060225唐f
在确立 “成长新动力”这个小组之前,我们首先针对我校大二学生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了解,再通过厘定需要来构建理论构架,最终确定目标。
一、理念----厘定需要(小组成立的目的)
1. 规范需要(专家需要):网络日益发达,很多大二学生因为退出了学校社联社团组织,空
闲时间增加,因而在网络上寻求精神的支持。然而,网络却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危害:①身心健康受损;②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③道德意识弱化,严重者会走向犯罪道路;④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受影响;⑤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2. 比较需要:很多大二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感到孤独寂寞,同时可能受到恋爱
问题的困扰,因此选择网络来逃避现实。
3. 表达需要:①很多大二学生有感情问题,会感到孤独寂寞,选择通过网络来寻求精神支
持;②来自家人和老师的压力让大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从而沉迷网络发泄和麻痹自己;感觉需要:大二学生对自己未来没有较好的目标和定位,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无助;此外,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同辈群体之间的相处交流有时会有相互误导的作用。
二、理论基础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这个小组的对象是华农大二沉迷于网络的学生。由于这些大二学生正处在佛罗伊德所说的从青少年发展成为成人的一个重要转折的青春期(19-21岁),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时,要经历各种选择的混乱状态,往往会感到困扰和混乱,这是青少年期个体都不可避免的一个转折点,这个时期,要帮助青少年重新审视及发现自身价值,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及处理各种混乱状态的能力。
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的同一感,避免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等社会问题上,即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认失败的话,容易出现逃避、消极厌世等情况。即而一旦自我认同难以达成,长时期的角色混乱就会使青少年较难应付社会的挑战。相反如果获得自我的同一性,就比较容易取得社会和职业的自我认同;
当他们有问题时倾向与同伴商议,而不是向家长请教。于是我们通过设立这一小组,加强同一问题或类似情况的青少年间的沟通交往,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重新树立自我认知。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在小组的沟通技巧训练中,会较多运用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小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小组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行为总汇。组内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风格,从如此丰富的表现和互动中寻找榜样,进行观察、模仿和学习,增加个人适应性行为,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学习到与人交际技巧。
4.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与斯金纳的增强理论
正面增强--即特定行为后,满足此人的需求。例如:做了一件事情后,即给获学校颁发嘉许状。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使用正面增强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正面增强方面,如组员能适当使用所教授的沟通技巧的话,工作员将当众给予爱的鼓励。此外,会通过建立供组员观察的模型,让组员学习表达情绪的方法,从而起到模仿作用。
三.目标:
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改变当前部分沉迷网络的华农大二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增强其辨别网络虚拟和现实界限的能力,对自身价值进行合理定位,明确自己的责任,重回正常的大学校园生活,并提高其在现实中与人沟通的能力。明确的目的:
①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让小组里的成员们深刻认识网络的利弊。引导他们学会思考现实与网络的区别,在活动的分享中,加强对沉迷网络利弊的认知,不再沉迷于网络,走出宿舍,感受外面的世界,重拾对学习的热情。
②让小组成员走出网络的小圈子,更多地关注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发掘他人长处,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在相互学习和模仿中,找回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自信心和关注点,从成员间的认同中,并通过同辈群体的赞同认可找到改变自己认知与行为的巨大推动力量。
四.小组成员:
对象:沉迷网络,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出现偏差行为的华农应届大二学生
资格:华农大内沉迷于网络的大二学生(问题具有同质性),小组成员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基本相似,社工认为为有必要进行小组治疗的对象。
五.小组的特征: 1.性质:治疗小组 2.节数:5节
3.日期:20__年10月15日至12月10日 4.时间:根据组员的空闲时间安排
5.地点:小组工作活动室(地点可能因活动性质而有所更改) 6.人数:8名华农大二学生
六.招募计划:
1.招募时间:20__年9月15日至10月5日 2.招募方法:
①在华农大宿舍区内张贴海报;
②到学院跟老师了解情况,并致电合适对象;
③在华农大宿舍区内摆摊位供学生咨询,特别是大二学生; ④利用网络宣传途径(q群、微博、博客)
⑤到校内心
大学小组合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本 大学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800(四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