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家长会的心得体会范文 初三年级家长教育心得(6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初三年级家长会的心得体会范文一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和交流教育子女的问题。首先让我代表学校校长室和初一学年的全体教师向出席今天家长会的诸位家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能相会。今天,我们能坐在一起进行畅谈交流,这便是我们的缘分。我们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几个月前,在众多的学校中选择×××中作为你孩子初中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中也会不负重望,让你的选择无怨无悔。我们走在一起,其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要使各位的子女——我们的学生读好书、做好人,将来能有所作为。
借此机会,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
×××中是一九八三年成立的一所初级中学,二十多年来,在一代又一代×××中人的不懈努力奋斗下,×××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名不见经传到名誉鹤城,×××中形成了朴实、奉献、创新、争先的良好校风。特别是近几年来,×××中的中考升学率在全市遥遥领先,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的“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外语教学为特色,创办一流学校”的教学思想正在展示其丰硕的成果。在教师、学生的各级各类(包括学科竞赛、音体美比赛、)比赛中,×××中都独占鳌头。现在学校有南北二个院、三座教学楼。教师近200人,学生4000多人,教学班60个。学校因此而赢得了许多荣誉——省级示范初中、省级一类学校、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劳模单位等等。为了使×××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市区领导决定将在现在的×××中北走五十多米的十字路口处,建设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中校区,那时的×××中一定会更加美好。
许多家长也在担心学校的基础建设会不会影响教学,会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因为×××中是在异地建设,不是在×××中的教学本部,整个施工丝毫不会对学生的学习环境造成影响,整个施工建设由市区政府出面搭班子,学校的主要领导都不参与其中,学校新楼落成后,我们就带着我们的全部人马和家当入住新居,所以请家长在这一点上放心。
二、初一学年的情况和特点介绍
初一学年共有50多名教师,22个班,1670多名学生,是全校也是全市初中最大的一个学年组,比有的学校全校师生的总数还多。
(一)、师资情况和学校在教学上的打法:
学校领导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初一的学习基础对每一个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在师资配备上是对初一学年倾斜的,可以说初一的老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整体上都很强,更主要的是他们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都是一流的,特别是我们的二十二位班主任老师,更是每天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每天七点多点二十二位班主任全部到齐,为的是能指导学生安静的自习,从初一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自学的习惯;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很多班主任都站在门缝隙或是在窗口观察学生的听课和自习情况,为的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变化,开导每一个掉队和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每次活动,班主任都认真对待、精心策划,为的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为了培养良好的班风。可以说在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初一的班主任是最辛苦最累的,因为初一的孩子年龄小又好动、自我约束力差,对中学的一切都不熟悉,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学习习惯、个性特点都不相同,他们来自不同的小学,彼此之间又是非常陌生,而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很大,这些都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但我们的二十二位班主任都做的那样的投入、那样的尽心尽力。开学后半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基本上稳定下来,也知道了×××中在校一日常规的要求和对学校纪律的要求,从文明礼貌到课间的行走路线,从学习方法到课堂纪律,从参加活动到日常的行为的规范,都在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学校领导的几次抽查后,对初一学年非常满意。许多班主任这几个月下来都累瘦了好几斤,一年六班的原班主任王丽老师,劳累过度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医生给她开了诊断书让她在家休息,但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情绪,为了刚刚组建起来的集体,她一直坚持边点滴边在坚持工作,直到实在不能坚持,但她还是只在家休息了两天,就到学校上课,然后再去医院治病。像这样的事例在初一学年还有很多,我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正是因为初一学年所有老师的辛勤劳动、不懈努力,才有了初一开学初的良好势头。×××中要生存、要发展,依靠的不仅仅是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科学的管理,更依靠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他们用自己柔弱的身躯,长年累月地架起培养人才的阶梯,一方黑板、三尺讲台,圈定了他们一生的轨迹,两鬓白发,满园桃李,擎起他们心中不灭的火炬。这些老师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是为人妻、为人夫、为人父母的,可为人之师的天职,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忘我工作,把学生看得比自己的亲人、孩子更重要,同时,他们的工作也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很多家长都知道,×××中在20xx年中考中成绩喜人,全市前三名都是×××中的学生,800多名考生中,600分以上的学生有近400人,占学生报考总数的一半,学生中形成了一批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高分群体,不花钱考入实验中学的学生就有100多人。这届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老师回到了初一学年。为了更多父母的期望、为了更多孩子的理想,我们又有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打法,我们学习和借鉴了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做法,总结了×××中过去几年的办学经验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在初一学年开始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的教学实验。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在教学上,我们采取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外语这样的起始学科,更是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要掉队,每日学的东西要清楚,不能留下欠帐。老师每天教过的内容和要求都认真对待,课后要认真复习,要求我们家长了解学校的打法和要求,每天放学后回家的时间里,多督促孩子按学校老师的要求去做,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为每一个初一同学打好初中阶段的基础。学校从开学到现在每周的周四或周五全校统一都进行了学生周成绩达标测试,对一周来的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请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及时给予关注。
(二)、初一学生的状况和中小学的衔接问题:
我们学校初一的1670多名学生,都是来自全市及周边的70多所小学,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经历、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和学习习惯,不管他在小学时的学习和表现如何,对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方式也会因每一个人的适应能力的差异也是不同的。
从开学到现在已经二个多月了,绝大多数学生刚进入×××中的时候可以说是兴奋不已、轻松活泼的,这也是这些年来小学刚升入初中时学生们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兴奋不仅来自对新环境、新伙伴的新鲜感,也来自学习科目的繁多和任课老师的变化。在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两大主科,而且教学工作几乎是由班主任老师一个人承担,几乎是“保姆”式管理,而到了中学,开设的七门学科里,一科一位老师任教,老师上课像走马灯一样你来我往的情景,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并且感到特别新鲜。另外,小学通常不设自习堂,就是下午自习时间,也是有老师的安排和督促检查,学生只要听老师的要求就可以了。到了中学,学习的方式就有所变化,班主任老师不像家长和小学老师一样经常在眼前出现,而且老师们为了让学生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讲课时,教学的速度有意放慢些,为的是多让学生感受一下中学与小学学习方式的不同,多教会学生一些中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所以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错觉,有的学生跟家长说,中学比小学轻松多了。不过这种感觉只维持了二、三周左右,新鲜感一过,几乎所有的学生开始手忙脚乱,被频繁转换的学科牵着鼻子走,表现出极端的不适应。
来×××中的学生,大多数是小学的佼佼者,进入中学后自身保持着一种特殊感、优越感,沉浸在兴奋、自豪的喜悦中。经过一次次的测验后,一部分学生就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困境:有的原来是尖子的已不再是尖子,甚至还会有严重的滑坡现象;付出的努力比原来多数倍,但是收效甚微。前几周,几次考试成绩下来之后,有的家长和学生一样表现出了不安和惊慌失措,说“我们在小学时候在学校都是在全校学生中学习第一、第二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相当优秀,到了×××中这样的热点学校以后怎么不行了呢”,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这样看,首先有一个适应能力的问题,有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开导下能尽快适应了中学的学习,有的就表现的慢一些;其次×××中可以是成绩好学生相对比较多一些,刚才已经介绍了我们的学生来自市县及周边的七、八十个小学,七、八十个第一排在一起总不能都并列吧,有的就可能排到第七十,或者说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再其次我要说,对于智商而言,据我国近十几年来对青少年所做的测试表明,只有极少数学生的智商属于超常或弱智,大部分处于中常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同学之间的智力(或聪明程度)相差无几。可以说智力明显超常的同学很可能在各方面表现出色,但完美的学习者并不一定都是智力超常,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恐怕就是后天因素了。在我校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在小学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到中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下子从小学的迷蒙中一下子明白过来,最后考入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从这点上看,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大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关键是要看我们怎样去挖掘。有人说,小学时大多数孩子都是糊里糊涂过来的,高中阶段学生接近于成人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判断力,初中学生既不是小孩子,也不能算是成年人,其特点就是“半幼稚半成熟”。比如说:要求独立,却不能独立自主;渴望理解,却又不愿透露真情实感;理想抱负很大,而实现理想抱负的意志力薄弱,从生理上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中毕业后要参加中考,有来自升学的压力。因此,初中阶段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来说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最需要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扶持和帮助,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健康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比如现阶段,我们要一起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从心理上到知识上的过度。
从小学到初中,教学内容变化是最重要的问题。初中的知识量加大了,初中一年级的知识量是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总和。小学阶段的快乐式教育减轻了小学生的负担,而初中生面临中考,应试问题并没有解决,初中生的应试能力不容忽视。而且,小学的老师基本以兴趣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思维训练,一个知识点会讲很多次,直到全班同学都懂了为止,反复记忆基本上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而初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按新课标的要求讲,知识量和难度都很大,不容易理解和记忆。初一上半学期还是个过渡期,课程难度一点一点地增加,但到了初一下半学期很快就紧张起来了。老师讲课不再等到每个同学都理解,只要大部分同学听懂了就继续讲下面的内容了,没有听懂的同学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问老师或者同学,否则会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中学考试也多了,要不断地复习、预习,占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
因此,针对初中的学习而言,学生不仅要熟记课本知识,还应该学会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前几次考试成绩可能会下降,这是正常的,家长们不要过度担心。老师和家长也要更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多交流,并且要讲究沟通和交流的方式。
三、家校携手,共同育人
针对这一级学生上述这些特点,为了更好教育我们的学生,必须做到家庭与学校协调,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首先,我想与家长共同学习探讨几点教子的方法。
1、 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施教,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现在初一的学生年龄还小,特别是刚进入初中,他们都想好好表现自己,内心都很想做好每一件事,但由于年龄所限,自制力不强,有些事无法做得很好,这时,他们需要得到家长的安慰和理解,支持和鼓励。例如考试,每一个孩子都想考好,当考试考得不好时,他们自己已经很难受了,有些也怕受到家长的责骂,假如这时家长能安慰他,帮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他们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一味责骂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逆反,甚至对抗,严重会使孩子产生不想读书的念头,有的孩子会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以后有什么问题都不会跟你说了。
2、 要多鼓励孩子,多为孩子喝彩
人总是喜欢表扬和鼓励的,尤其是孩子。他做了某件事,你一表扬他,他就会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才能,就会更认真去做好。
有一家美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把作业挂在客厅墙壁上,客人来了,这位母亲就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孩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不错!”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位杰出人物。这说明大人的评判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你鼓励他,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甚至会用行动来证明他真的很笨。
3、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人所受的压力一大,做事来就紧张,而且杂念更多。听课会不专心,考试时,一紧张,思路会闭塞。这反而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后果。
瓦伦达是美国五十年代走钢丝的演员,一辈子走下来都很成功,但最后一次却从钢丝上掉下来摔死了。原因在于,以前走钢丝,从不思前想后,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而最后一次,他总在想:这是最后一次,千万不能失败,其实是败给了自己。生活往往是这样,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瓦伦达心态”无处不在。所以说,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
初三年级家长会的心得体会范文 初三年级家长教育心得(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