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礼兵事迹心得体会 河北礼兵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河北礼兵事迹心得体会一
天桂山是太行山的名峰,素以山势奇险,风景秀丽著称。在元、明时期,因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险固,被称为“三门寨”,曾在其上设立垛口,驻兵守护。其山脉形势,因酷似桂林山形,向有“北方桂林”之称。明末清初,这里修建了青龙观,在纯自然景观中增添了一组富有皇家园林气派和道家宫观风采的建筑群体,因为湖北的武当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随之又有“北武当”的美誉。
天桂山位于平山县西南部,属平山县古月镇北冶乡,距石家庄市80公里。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是 我国北方著名的山岳古刹型风景名胜区。天桂山的西面与山西的盂县接壤,南面是著名的沕沕水生态旅游区,北面与平山县境内的第一高峰坨梁遥相呼应,其东面就是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登上望海峰,可以遥望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就象两颗明珠一样镶嵌在华北大地上。
天桂山的主峰望海峰海拔1000多米,山脉呈东西向。其山脚下是滹沱河上游。
整个景区由青龙观中心景区和玄武峰、望海峰、银河洞、翠屏山等八个景区组成。景区内山势雄伟,山形秀丽。树木花草繁茂,时有云雾缠绕。山上山下,泉水遍布。
玄武峰景区位开青龙观山顶,由天梯、天桂石林、灵霄胜境三部分组成。宽令尺余的天梯斜嵌在断崖间,险峻陡峭,高插云天,有一步登天之感。天桂石林位开海拔1000多米的主峰顶部,境内山径曲幽,步换景移,古木参天,静野瑰丽,怪石竟秀,似柱似塔,如禽如兽。苍龙伏地,群象演阵,金龟望月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石林、云屏、瑶台、傲骨、真假山等造型奇特,千姿百态。
尤令人叹为观目的是林立的怪石中,多有松柏、栎树、山桃等树木,或丛生石上,或匐匍山岩,或曲折斜出……石林之上生树林,树林之中隐石林,如诗如画,令人拍手叫绝,乐不思归。
望海峰是天桂山东峰一脉,这里终年云雾缭绕,时而山顶“带帽”,时而云径流山腰,支海波涛,变幻无穷。在望海峰远眺,可见千峰况秀,万壑争流,向东望去,革命圣地西柏坡苍翠葱郁,岗南水库波光鳞鳞,早上观日出,红日东升,黄色如桔,圆如蛋黄,在岗南、黄壁庄水库水面映照下,象一团火球从大海里喷薄而出,天空五彩缤纷,峰峦尽染霞光,景色蔚然壮丽。银河洞高30米,宽25米,深20xx多米,洞厅相连,洞下有洞,恢宏瑰奇。
因洞内罕见的系列圆穹景观极似群星灿烂,故名银河洞。洞中“玉猫”乃稀世奇景,为一天然巨型汉白嵌入泥质灰岩中,在我国绝无仅有。该洞冬暖夏凉,常年温度保持在10℃左右,享有天然“空调洞府”美誉。
景区内的大天桥为天然大型石拱桥,长160米,高120米,宽5米,飞架于两座海拔千米的高峰之间,气势恢宏,可与张家界天桥并雄南北。伫立桥上,下临万丈深渊,云托桥,桥载云,云烟翻滚,令人惊心动魄。此外,为庆祝97香港回归,在天桂山百丈危崖上镶刻的“归”字,为天下第一大字,已载入世界基尼斯纪录,摩天接地,寓意深远。
对于河北礼兵事迹心得体会二
各们朋友:
我们现在要游览的是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山西路北侧,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是1948年根据朱德总司令来石家庄市视察时提议修建的。陵园于1950年3月动工,1954年8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园内安葬着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316位团职以上革命烈士遗骨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的灵柩,安放着640多位革命烈士、老红军的骨灰。其中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运动领袖年仅19岁的高克谦烈士;有著名的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民族英雄马本斋;晋察冀民兵爆炸英雄李混子;著名战将楚大明;红军骑兵团创始人--第一骑兵团团长刘云彪;以及闻名全国的"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
陵园整体设计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整个建筑工程由邬天柱规划设计,经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张开济等同志审定后施工,是我国建园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建筑艺术品位较高的著名烈士陵园之一。主要建筑物分布在几条轴线上,建筑物南北呼应,东西对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园内苍松翠柏伟岸挺拔,草坪花坛点缀其间,整个园区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生机盎然。园内主要烈士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铭碑堂、不朽的丰碑光辉的历程--烈士陵园建园50周年回顾展馆、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亭、文物厅、白求恩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白求恩、柯棣华陵墓,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厅,烈士墓区和铜铸雕像群等。
好了,各位朋友,下面就请大家随我进入这忠魂凝聚的地方进行参观。
穿过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5个金色大字的陵园大门之后,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气势宏伟的"烈士纪念碑"和广阔的纪念碑广场。
烈士纪念碑碑高25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碑身全部由浅灰色花岗岩贴面。碑身四面分别镌刻着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题词和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为纪念碑撰写的碑文。碑身下部的碑基四周是四组汉白玉浮雕。从几个侧面再现了华北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下部基座呈坡形。坡面由黑色磨光花岗岩砌成。八组台阶拾级而上。基座上方的四角各建有一剁斧石饰面的大型火炬台模型。整个建筑雄伟、明快、富有新意。
纪念碑的四周是一个面积为63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广场宽阔壮观,平坦如镜,是举行大型追悼活动的场所。靠近纪念碑的中心地带由灰色花岗岩铺就,外围为水泥地面。广场前方中间,一不锈钢旗杆直插蓝天,五星红旗在顶端迎风招展。广场四周花坛锦簇,更衬托出纪念广场的壮美。
各位朋友,请大家随我手指方向往北望去,映入眼帘的就是矗立在铭碑堂广场前的三组大型铜铸雕像。它们由我国著名的雕塑专家张松鹤、温庭宽和著名画家蒋兆和等同志设计塑造。中央的主群雕由3名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组成。所塑人物高举"八一"军旗,目视前方,象征着我军勇往直前,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东侧的这一组是由两名手握钢枪的八路军战士组成,象征着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西边一组是两名男女民兵警戒着埋雷的勃勃英姿。这两组塑像体现了当时华北战场上的兵民两支主要武装力量。主群雕前两排松柏间,矗立着1998年建成的十位著名烈士半身铜像,在中心花坛的衬托下,蔚为壮观。
对于河北礼兵事迹心得体会三
河北保定野三坡景区有许多文物名胜遗留至今,现有的“大龙门城堡”、“蔡树庵长城”、“摩崖石刻”等都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龙门城堡原是明长城“内边”上的重要关隘,被誉为“疆域咽喉”。据《水经注》记载,这里在唐、宋以前叫“圣人城”,曾是中原与塞外的要塞重镇,屡经战乱。明代将其作为军事重地重新修建,从嘉靖年间开始,由“钦依大龙门守口总指挥使把总官钦”戍守,清代沿袭明制,一直到光绪时才废止。现保存完好的大龙门城堡、城门,与其外围的军事设施遗址,仍然能使人看到一个完整的古代关隘防御体系,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
大龙门城堡西北一华里的龙门峡,两侧山崖峭壁上留有30多处摩崖石刻,都是明、清时驻守关隘的武官留下的真迹。其中以“万仞天关”、“千峰拱立”最为醒目,字高2.7米。其余题字大小不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描述关山险要雄伟,以振军威,多用于楷书写成,字迹遒劲浑厚,笔力顿挫沉雄,各具风格。另一类则是描述这里山河秀丽俊美,以激发将士和民众的爱国热情,这一类多用行书、草书写成,运笔潇洒自如,是难得的珍品。题书者有明代万历年间都御史兵部侍郎贾三进,万历武进士钦依大龙门把总指挥都门何继文,总兵吕志远、 王世兴等,这些刻字,为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佐证。经专家考证,这里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群,被誉为“历史文化长廊”。
舞蹈史画
20__年,政府投资5000万元完成了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舞台面积1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500人观看的野三坡大剧院,打造了以涞水、野三坡悠久历史及厚重文化为主线的大型舞蹈史画《印象野三坡》,利用世界顶级的声光电技术、演员炉火纯青的舞技和演技,演绎了野三坡及至整个黄河流域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远古人类到华夏始祖,从古代的名人志士到近代的抗日英烈,鲜活地表现了野三坡的历史文化精髓,鸡蛋坨七勇士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章节,再现了革命先烈英勇不屈、舍生取义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印象野三坡》演出已经成为野三坡景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产品。
“野”文化
野三坡历史文化古老神奇,源远流长,溯其历史,《涿州志》记载:“三坡隶属涿由来久矣,无可稽查。”但元、明、清代诗人对此地吟赋的诗词却有不少。有诗云:此地即桃源,不知汉魏,遑论金元。逃名岩谷,循迹林泉。大好河山,忍终袖手无人管。满坡积雪,山色有无间。野三坡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增高,差异很大,故此分为上、中、下三坡。《涿州志》载:“上坡与下坡因山脉之障蔽,气候亦有不同,寒暖相差半月许,每逢春令,下坡核桃已结实,上坡始花。雨降稍迟,耕种亦随之转移。”可见,三坡之名由地形变化、气候不同而产生。
时至清代,因三坡人民崇敬明朝,清庭对这里的人民施加压力,勒令三坡人民不许介入科举之列,取消求得“功名”的权力。这时有些境外匪盗勾结官府也来敲诈勒索,三坡人民忍无可忍,遂树起“反清复明”的旗帜,推举“家道殷实,素孚重望”的“老人官”综理坡内一切事务,被迫组织护坡武装,保卫乡里。由于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清朝官府给三坡人民强加了一个“野”字。从此,野三坡的“老人制”也就流传下来,一直沿续到民国十八年。《涿州志》称老人制谓“实开
河北礼兵事迹心得体会 河北礼兵事迹心得体会范文(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