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感悟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心得体会(九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同时,对接外乡贫困户196户,保证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4500元。
聚焦产业,带动农业发展强起来
为了实现脱真贫、真脱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乡聚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旗、产业为基、就业为本,通过“造血”的方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寻求自我脱贫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 产业 就业 贫困户”的新模式。
为充分发挥乡村能人示范带动作用,**乡将乡村优秀创业人才纳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搅动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推动基层党员带头创新创业。
**村党支部书记左先进创办了先进家庭农场,主营苗木、果树,吸纳贫困户15户;
江背村委会主任陆早平创办了科湖蔬菜产业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对接贫困户26户;
塘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太平创办了平岭果树专业合作社,对接贫困户18户,主营果树种植……这些乡村能人在加入村两委班子后,把发展自身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工资、年底分红等形式,把贫困户吸收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江背村委会妇女主任张单英,更是获得“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鹰潭市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荣誉称号,她创办的建富兴农专业合作社,主营中药材、水稻种植,对接贫困户30户。
在党组织的积极引领下,在乡村能人的带动下,**乡创业激情不断涌动,全乡8个村委会,均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成功带动全乡农业发展强起来了。2017年,全乡共新增优秀贫困户创业代表5户,他们自主脱贫的典型事迹,被**乡树立为贫困户脱贫的“榜样人物”,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经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贫困户脱贫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秀美田园,推动乡村旅游旺起来
山上的花儿盛开,大棚里小樱桃正红,水面上碧波荡漾……走进**县**乡**村的“**小镇”,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今年初,“**小镇”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景区,平常时每天都有3000多人前来参观,周末时有5000多人。“**小镇”的落户,让**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昔日荒山变景区,更可喜的是,增收无门的贫困村民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了。今年54岁的**村管溪村小组村民陈年荣说:“我家有6口人,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现在在基地做些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天收入100多块,生活有了保障,我感觉很幸福。”**小镇项目扶贫基地直接带动了**村50多位贫困户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
美了山村,富了乡亲。近年来,**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围绕青山绿水、生态田园、美丽乡村三大核心资源,依托**小镇、九莲山庄、一龙龙虾、沁家园菊花等生态旅游景区和企业,重点发展“生态田园休闲观光、自然山水养生度假”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乡镇,树立“诗画田园,秀美**”的总体形象,乡村旅游正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创新创业,拉动贫困农民富起来
在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之时,**乡双祥葡萄专业合作社、圣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先进家庭农场、科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经济体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脱贫攻坚的又一生力军。
泰昌农业合作社以种植芦笋、吊瓜、葡萄、有机稻种植等主,常年聘用专业管理人才20余人,带动就业100余人,2017年主营业务纯收入50万元。合作社通过公司 农户形式,400余户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种植吊瓜、葡萄、蔬菜等,采取“保底分红 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使农户减少了市场风险。2017年,户均收入1.6万多元,其中贫困户8户。沁家园菊花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同时将菊花、山水、果园等结合起来,充实旅游项目,打造以菊花为特色的集菊园赏花、花茶制作、菊园品茶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公司 农户形式,企业和100户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在保底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优势,重点打造8个扶贫车间,吸纳有劳动能力的精准扶贫对象85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赚钱。张国太是**乡**村委会人,夫妻俩均为残疾人,三个小孩在读书,家庭非常贫困。现在,夫妻俩受聘于泰昌农业合作社,在区域从事果蔬种植及基础设施维护,每月增收近5000元。因为扶贫车间送来的工作岗位,张国太在2017年成功脱贫。
在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乡各农业合作社表现抢眼,不仅对接了本乡绝大多数贫困户,带领本乡人民脱贫致富,还对接了本县其他5个乡镇、2个场的贫困户。
绿水青山美如画,**人民致富忙。近年来,**乡通过抓产业、促创新、美环境,一系列成效显著的举措在红土地上扎根、萌芽、蓬勃生长。农业强起来了!农村美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在产业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欢畅,**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自信,**大地离着乡村振兴的梦想越来越接近……
描写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20xx年创建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53万亩,培育了名牌产品3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增长x%。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全力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养殖示范区、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694家,培育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14家,家庭农场451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
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20xx年我县xxx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县创新实施村屯环卫经费“1 1”工程(即村民每人每月筹集1元钱,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元钱),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实现了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县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镇镇通二级公路”计划,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县共清理田园生产废弃物面积45.8万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9.1吨,推广清洁技术99.6万亩,发放宣传资料9.1万份。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顺利实现三年治理目标,水质稳步好转。22个行政村获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96%。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
弘扬博白精神,积极引导全县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了“十大公民”等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结合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
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县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我县在全区率先举办“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全县有500多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850多个,辐射带动了贫困户1100多户、5100多人脱贫致富。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全县共实现4.59万贫困人口脱贫、47个贫困村摘帽,全国十佳农民xxx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虽然我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存在“见子打子”、“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脱贫攻坚的压力很大。我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自治区、xx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经过20xx、20xx年的努力,全县共已实现4.54万贫困人口脱贫、47个贫困村摘帽,但仍有未脱贫人口8.83万人、贫困村91个,贫困人口基数仍然很大,贫困程度深,无劳动力、低保户及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等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较多,减贫任务十分艰巨,压力很大。
五是生态治理的任务艰巨。我县是xx江、xx江综合整治的主战场,要实现“两江”水质达ⅲ类标准的压力很大,目前我县生猪养殖户数为3.48万户,生猪存栏量达243.9万头,小散养户3.21万家,而大部分均是传统养殖,环保设施简陋,甚至直排。经估算,xx江(xx段)综合治理资金大约需要50亿元,而我县自有财力不足,难以支撑综合治理的巨大投入。
六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玉林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 “产业兴旺” ”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
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感悟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心得体会(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