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的心得体会高中生实用 抗日情景剧心得体会(八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抗日剧的心得体会高中生实用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大家知道1945年的7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70年前的7月3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0年前的7月3日,祭奠的纸钱与狂欢的爆竹,还有幸存者的号啕大哭,生动记录了中国人民“哀兵惨胜”的悲壮心境;60年前的8月15日历经20xx年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载入了史册!
大家知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法西斯侵略者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来听听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欺负中国的:从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日本1874年进犯中国台湾,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中国台湾,1920xx年发动日俄战争侵犯中国东北领土和主权,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并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鲸吞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以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先后践踏了中国大片土地,侵占了中国大部分重要城市,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取劳工,蹂躏和摧残妇女,进行细菌战和化学战,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全民族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反对不抵抗政策。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下,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
战争胜利后,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使发动侵略战争、双手沾满各国人民鲜血的罪魁祸首受到应有的惩处,伸张了国际正义,维护了人类尊严,代表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历史的审判!这一审判的正义性质是不可动摇、不容挑战的!
罪人虽然得到了审判,但我们必须牢记一条:“落后就会挨打!”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们中华民族能不能雄于地球,能不能不受外国的欺负?同学们,关键看你们的!有的同学会说:“现在又不用打仗,况且我现在还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毛主席曾说过“一屋不扫,岂能扫天下?”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尊重父母开始,从团结同学开始,从拣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开始。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各中队都积极响应大队部的号召,正在或正准备开展各种活动,希望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明确这段屈辱历史的真相,学习人民众志成城、不惜生命捍卫祖国尊严的精神,不忘“落后就要挨打 ”的教训,立志为繁荣祖国事业而勤奋学习。
有关抗日剧的心得体会高中生实用二
大家早上好!
今年的9月3日,我国政府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大阅兵活动,国家领导人参加阅兵,各种纪念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展开。为什么要纪念这样一件离我们已经有70年的事情呢?我们每天走过的脚下的这块土地,曾经是血流成河,曾经是一片焦土。70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20xx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并付出3500万人代价,才赢得了近代100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民族战争的完全胜利。那是一场惨烈的、悲壮的战争,中国人,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第一次进行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1931年在东北,义勇军以弱抗强,1937年在卢沟桥、在上海、在平型关,1938年在台儿庄、在武汉……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抵抗凶暴异常的敌人。
谁没有儿女?谁没有兄弟?当亲人被敌人屠杀,当同胞处于危急的时刻,当我们的民族处于亡国灭种之际,年迈的母亲送别自己的儿子,新婚的妻子送别自己的丈夫,这样的送别很可能就是生离死别,中华民族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这种力量就是对安宁、和平、正义的追求。
战争将人们平静而安宁的生活摧毁,战争将人们和睦而温馨的亲情撕裂,战争也激起被蹂躏的人们的怒吼。
今天,我们纪念这样的胜利,就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牺牲的人们。近代以来的中国人常常只顾自己,只顾家庭,没有很深的民族共同体的观念,但是,那些抛弃家庭,走上战场的人们,愿意用生命来换取民族的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的。
今天,我们纪念这样的胜利,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发动战争的恶魔,不论是东方的法西斯,西方的法西斯,他们都要用暴政来统治世界,他们都要用别的民族的鲜血满足自己发展的欲望,他们都把战争看成是实现梦想的手段。我们不得不以对和平与非暴力的态度,来面对一切可能的对暴力的崇拜。我们可以宽恕那些战备的民族,但是不得不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今天,我们纪念这样的胜利,也是因为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日本法西斯统治的阴影,我们引以自傲的树人堂曾经是日军司令部,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也曾经有日军的兵营,以及关押抗日志士的监狱。但是,中学的学子却是苏北地区最早走上抗日战场的英雄,中学的师生也是进行抗日宣传的主力军。70年前,也正是在这个校园里,举行了隆重的复校纪念仪式。
今天,我们纪念这样的胜利,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做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学生,而要时时不忘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校风,要继承扬中人的敢于担负天下责任的勇气。
那些为了正义事业付出汗水、献血乃至生命的人们,心中必然有对正义的热切追求,心中必然保存着自古以来君子报国的勇气,正义与勇气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中塑造的。
那些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为民族正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是最光荣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陈素、何方、杨瑞年(女)、刘毓璠。是我校抗日英雄。他们用生命为母校增光。
那些在平凡的日子里树立了为正义事业奋斗的学子们,也是光荣的,因为他们在为这个民族的将来作着重要的准备。
中学是一个塑造民族英雄的学校,和平与战争常常只是转眼之间。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人多,也不是靠武器,而是靠那个国家中有多少正直向上的人,有多少有勇气有力量的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我今年虽已年过四十,但是,依然愿意与同学们一样,用梁启超的话来鞭策自己。让我们每一个扬中人鼓起勇气,为中华之腾飞而不断努力。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有关抗日剧的心得体会高中生实用三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硝烟虽然早已散去,但历史不该忘却。铭记民族苦难,更要总结历史经验。当今中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更须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一、捍卫和平需要强大实力
抗日战争胜利值得永远纪念,但也要深刻反思。为什么作为小国的日本敢于发动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战争本质上是国力的较量和对抗。近代中日两国在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有巨大差距,日本工业发达、国力强盛,而中国则积贫积弱,这就是近代中国悲惨命运的主要根源,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敢于发动侵略战争的动因之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他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
中华民族的苦难史表明,贫穷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强盛才是根本。毛泽东同志说:“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我们期盼和爱好和平,但捍卫和平仅有良好心愿断然不可,还必须有强大实力做后盾,否则一切都是泡影。要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历史宿命,就需要我们谋发展,就需要有国家的强大。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基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硬道理和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实施新发展理念,努力转变发展思路,自觉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提升我国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坚实物质基础,也为维护国家生存和发展核心利益拓宽发展之路。
二、伟大的民族精神不可或缺
伟大的胜利,凝聚不屈的力量。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既是中日双方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的较量,也是中日之间信念、意志和精神的对抗。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其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强大力量。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中国军民谱写了中华民族史上抵御外侮的不朽篇章,他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拯救民族危亡的钢铁长城,这种打不倒、压不垮的精神意志是我国取得抗战胜利弥足珍贵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抗战的胜利,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极大丰富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精神,从而构成了抗战胜利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四万万同胞发出“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唤醒了蕴藏在人民中间的澎湃爱国热情和伟大民族精神,逐渐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可以说,这种用鲜血和生命浇铸的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百折不挠、砥砺奋进的伟大抗战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是中国人民赢得抗战胜利的精神主脉,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多,面对不平静的外部条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特别需要弘扬这种坚定的抗战精神,以增强发展定力和勇气担当,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就“精神长城”。
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为了早日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全国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尤其是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的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战等游击战术,一幅幅“全民总动员”的抗日图景跃然纸上、振奋人心,使日寇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些生动地说明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特征,也是抗日战争坚持持久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力量之源。对此,毛泽东同志这样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行人民战争是抗日战争赢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途径。事实上,敌后抗战的群众发动,敌后战场的开辟、坚持、巩固和扩大,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思想的体现、要求和必然结果。回顾抗战史,我们能够领会到群众路线对于我们党和国家及其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党的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始终不渝地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今天,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社会进步,也都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实行和实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和国家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
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一次次地失败,而唯独抗日战争是个例外。为什么抗日战争能够取得伟大胜利?这是因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十九
抗日剧的心得体会高中生实用 抗日情景剧心得体会(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