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远足心得体会免费复制简短 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怎么写(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红色远足心得体会免费复制简短一
大家好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__年党的xx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_的诞生到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那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越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己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著,以悲壮、以凝重。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
今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小康社会的我们,仰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应该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最新红色远足心得体会免费复制简短二
为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加强我们对党的认识,局党支部组织我们进行了一场红色之旅,到具有重要政治历史好处的庐山,英雄城南昌,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3月22日,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行24人来到了秀丽的庐山,参观中国共产党庐山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蒋宋美庐别墅、白居易草堂;饱览如琴湖、锦秀谷、仙人洞、三宝树的秀美;伫立含鄱口,仰观“领袖峰”。挺拔的云杉,险峻的峡谷。虽然天公不作美,整座山雾气弥漫,但祖国锦绣山河让我们忘却了疲劳,让我们有身处仙镜一般的感觉。
3月23日下午,我们来到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登上了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滕王阁”。随后我们来到八一广场,瞻仰了南昌起义纪念碑,应对广场上一幅幅石雕,想起一幕幕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在革命时期的艰苦,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更加感受到了和平时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重要性。能够说石雕给我的不止是视觉的感受,更多是心灵上的思索。
3月24日,经过5小时多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天下第一山――井冈山。当天,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着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哨口,参观了黄洋界哨所陈列馆,站在黄洋界哨口,浓雾锁住了我们的视线,看不清远处的景物,但更凭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黄洋界上的哨所仍在,战壕依旧,大炮和滚木严阵以待。在翻滚的浓雾深处,我们仿佛听到了往日的隆隆炮声和当年红军的喊杀声,感受到了当年战场的厮杀,更体会到了革命者的豪情和勇敢。在三年多的艰苦岁月里,黄洋界经受了多次血与火的考验,“我自巍然不动”。浓雾中的黄洋界,别有一种韵味,也给了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后,掩映在绿阴深处耸立的汉白玉的纪念碑,给人第一印象,是那样庄严而肃穆!壁墙上刻着朱德元帅题写的“黄洋界”三个镏金大字。经过黄洋界,我特意来到那棵毛委员和朱军长当年挑粮走过的羊肠小道和他们上山时曾歇息过的菏树边照了张相,让那琬蜓崎岖的山道和如今枝繁叶茂的菏树见证我们年轻一代对老一代革命家的敬仰之情,让前辈们的高风亮节指明我的人生方向。
小井的“红光医院”是一九二八年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在那里建的第一所医院,所谓的医院,是一幢两层楼的旧式楼房,共有50余间,楼房并没我想像中那样破烂不堪,也许是修理过的缘故。楼下是医生的办公室,但里面陈设有当时极其简陋、原始的医疗器械――有当时使用的伤口消毒药品“盐水”、“石灰水”;手术器械居多的是土法炮制的竹器制品;因当时缺乏麻痹药物,就把需要手术的伤员捆绑固定在一个巨大的柱形圆石上,谓其石为:“镇定石”。隔壁是看护排的住处,其余的是重伤员和重要干部的病房,楼上全部是伤势较轻的伤病员住处。那里一切的一切,唯有亲历目睹,才能深深体会到红军当时生活、战斗、医疗条件的艰苦。如今,人去楼空,只见几床草席,已见不到渗血的绷带,听不见疼痛的呻吟,更闻不到红米饭,南瓜汤的味道……据导游说,当年这所医院是曾志牵头建立的,在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井冈山时,红军医院当年曾遭敌人袭击,上百个伤病员被捕杀害。最年轻的红军烈士才十四岁。离红军医院约百米处小溪边,建有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墓,四旁绿树掩映,群山环抱。那里埋葬着一百四十位红军烈士的忠骨。聆听了导游的介绍后,我想无论是谁只要有一点正义感和爱国之心的人听了这一段经历后心里总会有一点想法
的。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在这次遇难中的每一位遇难者,是他们换来了我们这天完美的生活。虽然我们不明白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事迹,将永不磨灭!我们就应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9月到1930年期间的革命历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铺垫而成的。一件件遗物使我们肃然起敬,看到了当年厮杀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经过无数战斗的军装、军旗、军鞋布衣,上面还带着战场的硝烟,还有带血的遗迹,一张张先烈的照片,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是那样的陌生,又是那样的熟悉,千千万万红军的遗容,是我们零距离,应对面,脸对脸,凝固在历史的瞬间。我们的脚步因此变的沉重而缓慢,我们不愿放过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朱德的扁担》那是我在小学课本上读过的故事,而这天,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亲眼目睹到了那根记录着传奇故事的扁担。它静静地摆放在玻璃橱窗内,与其他扁担相比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扁担内侧用黑色楷书写着“朱德的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这几个字是那么的醒目,从中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光辉形象。讲解员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支工农红
军――红军第四军,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的整个过程。随后,我们参观了红军造币厂、毛泽东铜像馆、朱德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的茨坪旧居。
第二天清晨,我们冒着细雨,来到英烈们长眠的地方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言。当我举起握紧的右手在陆局长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此刻,我们,在那里庄严承诺将永远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那一刻,自己心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那面鲜红的党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穿过党政领导、井冈山老战士和书法名流留下墨宝的碑林,我们站到了纪念碑前。抬头瞻仰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个大字,纪念碑像一枚欲升空的导弹。碑的上端是形态各异的金属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呈现出一幅前赴后继、奋勇激战的画面,一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搀扶着受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召唤
红色远足心得体会免费复制简短 追寻红色足迹心得体会怎么写(4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