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怎么写 中医诊断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怎么写啊(七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有关中医诊断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1.紧紧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管理体制及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各项医改政策。
2.继续按照大部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思路,进一步深化人事体制改革。实行医院层级管理新模式,加强对医院各部负责人及中层以上干部的目标管理,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继续实施管理岗位及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
3.推进完善“国医堂”项目建设,拓展特色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4.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学科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医疗管理,重视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差错的发生。
6.认真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7.加强行风建设工作,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证医疗服务承诺内容的落实,有效地促进医德医风建设。
8.稳步实效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更好地。
二、“十三五”期间工作安排
1.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打造“国医堂”项目建设,不断挖掘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新举措。医院将充分发挥中医药保健养生资源的优势,树立引导中医药健康养生新观念,推进旅游与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整合发展。努力培育出在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知名品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服务需求。
2. 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我院在全县中医药的龙头和纽带作用,方便群众就医,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全县广大群众。
3.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预约和分诊管理,全面推进诊疗服务创新,努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和体验。进一步强化临床诊疗中医思维,努力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中医药诊疗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急慢分治中的作用。同时不断优化诊疗环境,大力推广实施中医医疗技术,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重点加强妇产科、骨伤科、糖尿病科、肛肠科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5.创新人才招聘和管理模式,特别是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自主权,探索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度,着力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有关中医诊断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姓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韶关
身材: 156 cm52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30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医院/医疗/护理/美容保健类:中医师 其它类 其它类
工作年限: 5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2000--3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6-07-01
所学专业一: 中医学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1996-1999 湖北省中医药学校 中医学
2002-2006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大专
2007-至今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本科
2007.9.22-23 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
主修课程:
中医基础学 解剖学 生理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药理学 西医内科学 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生物化学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外科学 西医外科学 中医急症学 针灸学 医学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邓小平理论 医学心理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操作与应用等课程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999年10月-2001年4月 乳源县中医院 中医士
2001年7月-2007年3月 广东省银行医院 中医士
2002年9月22日 考取国家执业助理中医师
2007年3月至今 从师省第二中医院学习临床知识
2007年9月22-23日 考取国家执业中医师
本人遵守国家纪律、遵纪守法、性格开朗,待人温和诚恳、热情大方。本人通过学校的实习安排以及个人从师学习期间,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能热忱对待病人、关心病人,并掌握了临床上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除常见病外,还突出了对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腺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疾病。本人自我约束能力纪律性强,能恪守时间,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本人能吃苦耐劳、积极向上,于2006年10月再次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医学知识和自身素质。相信在贵单位培养和自我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有关中医诊断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怎么写三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李格
2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 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 胆汁 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 良好的生活习惯。
9. 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 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 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 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 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 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 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 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
20.\"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1. 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 “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 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 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 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 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两种: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它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它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 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 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
中医诊断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怎么写 中医诊断实训望诊心得体会怎么写啊(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