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际交往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人际交往的心理心得(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大学人际交往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般资料:男 28岁 集体企业员工 未婚 宗教信仰:无
主诉问题:人际关系不良,跟领导、同事处理不好关系。
来访者自述:
我是在集体企业上班的,在集体企业中人脉关系是很重要的,好的人脉关系意味着在升职、奖金以及提拔方面会占有优势。但是我目前遇到的问题就是无法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经常会有领导给我穿小鞋。
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到这家企业应聘,之后也顺利被录取。由于是集体企业,福利、待遇以及工资各方面都很好,自己也很满意。在这样的企业里最重视的就是人脉关系,但这偏偏就是我的弱势,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我也很少去跟同学交往,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那时候我虽然也意识到这是个问题,但是由于对我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我就没有理会。现在出来工作了,我不得不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关乎着我的事业以及我的前途命运。
咨询师深入详细的了解之后,发现来访者经常在领导面前不重视领导说过的话,而且态度比较高傲,领导讲话常常不服气,性子比较傲气,在同事的相处过程中也存在这个问题,渐渐的同事都不喜欢跟他交往,让来访者很困扰。
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来访者意识到了自己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带给别人的感觉是高高在上的,同事对他的这种高傲的态度很不屑,所以人缘也不好。
在与领导接触中,来访者还存在有时候不尊敬领导,对领导不耐烦,种种的不良表现使得领导对其印象更不佳,所以经常刁难来访者。
咨询师提示来访者:自己与领导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领导是自己的直接管理者,管理者是发号施令者,自己是执行者,当发号施令者决定让执行者这样做时,执行者需要遵从发号施令这的方式去执行,或者提供相对的意见,而不是违反发号施令者的命令,使得发号施令者的威严无处存放。而在与同事的交往过程中,自己与同事是平等的,但是来访者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同事的有些观点以及做事方式常常表达出来一种蔑视以及高高在上的态度,导致同事也不喜欢与其交往。
主题大学人际交往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二
1、霍桑试验简介:霍桑试验是从1920xx年到1932年之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霍桑工厂当时有2.5万名工人,主要从事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生产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们仍然有很强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很低。为了探究原因,1924月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进行试验。试验分成了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厂小组试验(福利试验)、大规模访问交谈(谈话试验)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群体试验)。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1)工厂照明试验:工厂照明试验是证明工作环境和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因果关系;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
(3)谈话研究:3年大规模访谈 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
(4)观察研究: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通过以上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这个结论对“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根据霍桑试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人际关系理论。
2、人际关系理论
乔治.埃尔顿.梅奥出生于澳大利亚,1899年在阿德雷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后,在昆士兰大学逻辑学和哲学。后来在苏格兰学习医学,并参与精神病理学的研究,后移居美国。从1920xx年起,他应聘于哈佛大学,任工业研究副教授,随后带队参加了霍桑试验。梅奥的代表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
(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士气”的高低取决于工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
(1)激起了管理层对人的因
大学人际交往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人际交往的心理心得(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