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族振新心得体会及收获 民族复兴心得体会400字(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4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民族振新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活动,我演讲的题目是:民族团结至关重要。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在用自己无私的行动,艰辛的努力来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并且让团结之花结出异常丰硕的成果。 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并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个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在历代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中华各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根本原因就是爱国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着作用。新疆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团结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地区的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隆重召开新疆首次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发出了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倡议,将每年5月定为全区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每年5月春暖花开时,新疆各地就荡漾起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之风和政策之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报刊、广播、电视宣传,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各族干部群众的身边,团结互助蔚成风气。

我们学校就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达乌尔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和实际行动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我们坚信只有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举一个事例)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风尚,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

我们坚信只有加强民族团结,才能汇集各民族的智慧,使各民族拧成一股绳,形成坚不可摧的民族之墙。今天的新疆正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迸发出惊人的发展潜力。20xx多万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互助友爱,在新疆这片西域热土上好好的呵护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维系来之不易的团结与稳定,民族团结的鲜花也将在新疆越开越鲜艳。

描写民族振新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

1.提高认识: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学习,向全体教师传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对开展此项工作意义的认识。

2.学习、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1)组织相关学科教学科任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2)组织德育处、大队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

1.在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开展国情讲座。

3.扩宽课堂教育渠道:结合思品、科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课程,强化民族常识教育。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

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4.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1)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2)举办征文竞赛。

(3)结合"激-情红歌大家唱"活动,歌颂民族团结与进步。

(4)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系列讲座(如: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

(5)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

(6)民族教育讲座。

(7)民族教育主题的升旗仪式(祖国是个大家庭,56个民族一家亲,校长作专题讲话)。

(8)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民族知识竞赛.。

描写民族振新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滨,距市区8公里,占地面积1250亩,是云南省新兴旅游基地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风情的窗口。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鸟语花香,自然人文景观与民族风情和谐地融为一体。

云南民族村拟建25个少数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民族团结广场、民族歌舞厅、风味食品城、宿营娱乐区等一批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配套设施,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和爱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寨内绿树、鲜花掩映着一幢幢"干栏"傣家竹楼,交错蜿蜒的红砂石小径通向庄严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风雨桥、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乡的浓郁风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动态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活泼欢快的"象脚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还有节庆期间的傣族婚礼表演、赛龙舟、丢包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异常热闹。

白族村

白族村位于云南民族村以西,占地62.5亩。村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本主庙"以及按实物比例缩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建筑,造型对仗工整、富丽堂皇,整座村寨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以经营精美工艺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编工艺、珠宝玉器、木雕石刻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白族文化历史悠久,白族民间艺术"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民俗节庆活动有热闹欢快的"三月街"、"绕三灵"、"迎新媳"等;白族传统"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绝,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礼仪氛围,使人有"此茶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饮几回"的感觉。村中还有堪称"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绝伦的蝴蝶标本展览,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白族典型的民族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彝族村

彝族村地处民族团结广场以西,占地面积51余亩。村内具有导向性的三虎浮雕墙、别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绚烂的虎文化特色。雄伟壮观的太阳历广场中央耸立着高大的图腾柱,柱上有太阳、虎、火和中国古代的八卦图,周围环绕着黑白面向不同方向的十个月球雕塑,最外围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村内有烤酒作坊、文化楼、"土掌房"建筑和茶山、斗牛场、磨秋等,全面生动地体现了彝族粗犷古朴而不乏精巧别致的民俗风貌。彝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彝族"左脚舞"、"大三弦"热情奔放;"土司礼仪"、"拦路酒"等民俗活动情浓意深。每逢"火把节",在太阳历广场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燃起篝火、点上火把、弹起大三弦、纵情高歌,气氛异常热烈欢快。

纳西族

纳西族村位于白族村以西,占地面积 49.5亩。村寨入口处的纳西族保护神"三朵神"坐骑塑像和两面以《创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墙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东巴文化气息。以重彩绘画、雕刻为主题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楼"、"花马坊"、"工艺楼"等主要建筑衬托出极富特色的丽江"四方街"。纳西族历史文化悠久丰富,著名的东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称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还在民间流传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这种象形文字写成的典籍叫"东巴经",是一部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清新优雅、娓婉动听的纳西"洞经音乐",溶合了古代中原宫庭宴乐的旋律音韵,是当今民族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佤族寨

佤族寨内建有茅草房、牛头广场、神灵广场及粮仓等。牛头广场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动场所,而神灵广场表现了佤族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观念。佤族"木鼓舞"节拍鲜明强烈、风格粗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长发飞舞,舞姿刚健,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藏族寨

藏族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礼俗节日等都带有鲜明的高原印记。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自酿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饮,食物多为肉制和奶制品,且爱吃风干的牛羊肉。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有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基诺族寨

步入基诺族寨,可以看到绿树鲜花丛中点缀着嶙峋怪石,一幛幛基诺茅草屋错落有致,仿佛走进了滇西南山峦起伏的基诺山区。基诺族寨建有基诺族大公房、民居楼、粮仓和太阳广场。基诺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同时能歌善舞。在表现基诺族太阳崇拜的太阳广场上,欢快热烈的"太阳鼓舞"鼓声雄健浑厚,舞姿轻快活泼,是基诺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项活动。

拉祜族寨

拉祜族寨内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芦广场。位于拉祜族寨中心位置的葫芦广场形似一只硕大的平面葫芦,中心有一组石雕葫芦。传说拉祜族的祖先源于葫芦,因此葫芦广场表现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观念。拉祜族寨中,葫芦笙悠扬婉转、口弦声余音绕梁,表现拉祜族劳动场面的"丰收摆舞"充满欢腾和激情,使人难以忘怀。

布朗族寨

布朗族寨内建有民居、鬼神广场等建筑。鬼神广场表现了布朗族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广场中央竖立着布朗族的图腾,同时,广场也是布朗族祭拜神灵和表演歌舞、习俗活动的重要场所。

摩梭之家

紧依"泸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风格古朴的四合寨楼取名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宁地区的泸沽湖畔,人口约8万多,至今还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习惯。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类学家的关注,由时给摩梭人增添了奇异,神秘的色彩。在"摩梭之家"这个风光秀丽、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热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载歌载舞,向贵宾献上酥油茶,为游客荡起"猪槽"船,一曲情深意长的"玛达咪",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民族团结广场

民族团结广场座落在翠漪洲北面,象征着云南各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她汇集了云南各民族体育、民俗活动之精华。每天有苗、彝、藏、佤、傈傈等民族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动表演。亚洲象群表演是云南民族村新近开展的一项游乐项目,7头训练有素的大象在驯象员的指挥下表演各种惊险、滑稽节目,让人捧腹开怀,乐不可支。

描写民族振新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唱起这首歌,我都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多年前,一位从南疆来乌鲁木齐闯生活的维吾尔族小伙,身无分文,饥寒交迫,蜷缩在一个天桥下,努力抵御着乌鲁木齐零下20度的寒冬,奄奄一息。一位汉族中年人,看他并非好酒,宿醉于此,只因穷困潦倒。于是叫醒他,带他回家,中途在菜市场,买了两公斤羊肉,一口崭新的锅,几个馒头。回家后拙劣地为这个维吾尔族青年做了一锅“清炖羊肉”,维吾尔族青年狼吞虎咽之后,中年人送了他200元钱,将他送走。

多年后那个穷困的维吾尔族青年,以他当年独闯乌鲁木齐的勇气闯劲与语言优势,在外贸市场闯出了一篇天地。身价百万计,生意之余,他也陪同他的外国生意伙伴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但也不忘花费数万去寻找当年那位恩人,甚至曾悬赏寻人,但一直未果。私下朋友们和他聊起这事,他才将恩人一事全盘托出。

他说当年恩人相助,他最感动的,不是那一顿救命的饭,也不是在当时还算“巨款”的200元钱,而是那一口崭新的锅,那一口锅证明恩人是真心相助,而非怜悯他,可怜他。

那一口崭新的锅,证明恩人“尊重他的信仰,尊重他的民族,更尊重当时穷困潦倒的他”。

这个感人的事例,不正真实地突出了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吗?

中国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爱的民族!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爱,在中华民族里洋溢!

此时此刻,我又情不自禁的唱起了那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描写民族振新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仲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俗称“海埂”。其占地面积2万亩,有天然的游浴场和体育训练基地,为消夏娱乐度假的好地方。它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郑和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有索道连接西山龙门,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风景区的旅游环路。近来为发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馆。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主大门是一组造型富丽典雅,气势恢宏的钢架式建筑。门首悬挂着“云南民族村”五个雄浑遒劲的烫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腾飞的金孔雀图形徽标,象征着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大门前是宽阔而平整的人流集散广场,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组形态逼真。活泼可爱的白象群雕塑,名为“白象迎宾”。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水陆交错,清新优雅,各村寨景点错落有致,风格迎异。其间有绿荫小径,亭阁回廊、拱桥石阶相衔相接,并与滇池湖滨大道首尾贯通。游览线路,路转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胜。周围自然的景观和得天独厚的天然调节,使得民族村内花枝不断,四季缤纷,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动人的美景。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结合各少数民族节日,在村里还举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让人们尽兴观赏,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区。

云南民族村景区内建有造型各异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有五彩缤纷的衣着服饰,有妙趣横生的婚俗礼仪、有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有优美诙谐的音乐舞蹈,兼有博览、游乐、度假、餐饮服务等各种综合配套设施。

云南民族村里,吉祥的傣寨白塔,壮观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耸的彝家图腾柱,源远流长的纳西东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诺族的太阳鼓、拉祜族的芦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龙巴门、德昂族的龙阳塔、景颇的木脑纵歌、壮族的铜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遗承、以及风趣的亚洲群象表演、精美独特的民族风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的民俗展示,将令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主要村寨

白族村

占地62.5亩。村内以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白族传统民居为主。“三坊一照壁” 云南民族村泼水节、“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园茶社 ”、“戏台”、“本主庙”及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布局,使整座村寨院落鳞次栉比,宽敞整齐。一条以经营精美工业品的“大理街”贯通南北,沿街设有民俗馆和蝴蝶展馆。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 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尊敬长辈是 白族的传统美德,见到老人要主动打招呼、问候、让道、让座、端茶、递烟。家里的火塘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止从火塘 上跨过。

主要节目有民间艺术“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等充满喜庆欢乐气氛;民俗节庆活动“三月街”、“绕三灵”、“迎新娘”等。

彝族村

占地50余亩,三虎浮雕墙与虎山造型表现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阳历广场中央的 云南民族村图腾柱上有太阳、虎、火和八卦图形象,周围环绕着黑白面 向不同的10个月球造型。广场外圆周分布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筑群,真实再现了彝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观。建筑中有 土司院、文化楼、知青房、酒坊及织绣间等。村中建有斗牛场和茶山园,还有秋千等民间体育设施。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 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苗族村

选取山地为营造环境,颇具代表性,提炼了苗族建筑的精华。吊角楼展示苗族服饰及手工制作工艺,民居楼则反映了生活起居的民间风范。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山歌和芦笙舞都很受群众喜爱。芦笙舞又称“跳歌”、“打跳”、“踩芦笙”,是苗族群众自娱和表演相结合的民间舞蹈。每逢喜庆节日,苗家人身着盛装 欢聚在芦笙场上,吹起动人的芦笙,边奏边舞,尽情狂欢。芦笙舞欢快,热烈,舞姿富有禀性,小伙子们粗犷炽热,豪放稳健,姑娘们体态优 美,含蓄抒情。

苗族传统节庆分为农事活动节庆、物质交流节庆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祭祀性节庆、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一年一度的“花山节”是苗族的传统佳节,也 是青年男女寻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的佳节。“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祭视先人,并邀亲朋共聚一 堂。

傣寨

占地面积27亩,三面环水,绿树掩映。一幢幢“干栏式”傣家竹楼,通过蜿延 傣寨的红砂石小径联向肃穆的缅寺。巍峨壮观的白塔,精巧玲珑的 风雨桥,以及风雨亭、水井、钟亭等建筑充满着傣家的浓郁风情,是傣寨真实的民间景观再现。

壮族村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期间,有活泼欢快的 “象脚鼓舞”(“嘎光舞”)和婀娜多姿的“孔雀舞”。节日: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时间是傣历六月(公历4月中旬),举行3天,头两天 送旧,最后一天迎新。这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认为这样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藏族村

占地21亩,村内有大小坡顶民居和雕楼式平顶民居。庄严神圣的藏传佛寺,壮观的迎宾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与独具风格的藏式建筑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在节日期间,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节日:黄藏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如祈愿大法会; 农历四月八日转山会(沐佛节、敬山神);五月端午赛马大会;七月“旺果”节;冬月二十九跳神会等等。

瑶寨

由民居吊角楼、平房民居及乡村道观、粮仓、寨门等建筑构成,错落有致;一些道 云南民族村教文化元素的渗入,颇具典型性。

瑶族音乐、舞蹈与其民间歌谣一样,起源于劳动与宗 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长鼓舞、铜鼓舞,系祭祀盘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间 盛行的舞蹈还有狮舞、草龙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师舞等数十种。

节日: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每 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 保佑赐福。盘王节,一般是自称“勉支”的瑶族的节日,十分隆重。

阿昌寨

以一幢合院系建筑为主体,与寨门、手工作坊等建筑互为呼应,青瓦砖墙,石础抬柱,颇具特色。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客来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 ,吃饭礼让上座,如客人年轻辈分小可推辞坐边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礼让就接受。有劝饭习俗,无论会喝酒、喝茶否,忌讳客人不 接受;遇劝饭时,无论已饱否都应伸双飞捧碗相接;双手接递或起身行礼,视为恭敬。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出洼”、“白柴”、“水节”。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 节、尝新节、泼水节等,都与傣族相同。

摩梭之家

紧依“泸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 楞房”,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风格古朴的 壮族村四合寨楼取名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宁地区的泸沽湖畔,人口约8万多,至今 还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习惯。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类学家的关注,由时给摩梭人增添了奇异,神秘的色彩。在“摩梭之 家”这个风光秀丽、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热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载歌载舞,向贵宾献上酥油茶,为游客荡起“猪槽”船,一曲情深意长的“玛 达咪”,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描写民族振新心得体会及收获六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

1982年,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把每年5月确定为新疆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多少个民族么?有一首歌这样唱到:“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都是亲如手足的兄弟,应该怎样做?对,应该团结。

今天的国旗下讲话题目就是:民族团结大家庭。

我们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部分不法分子,企图利用民族这一问题,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这种行为遭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谴责。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我们共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我们共同“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为实现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民族振新心得体会及收获 民族复兴心得体会400字(6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3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