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员工作描述与心得体会实用 测量员工作收获心得体会(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测量员工作描述与心得体会实用一
5月14号早上西安下起了小雨,就在这天我们踏上了去往
秦岭主峰—太白山的路,开始了为期十天的测量实习。还没有从略阳实习的愉悦中走出来的我们,又要踏上了新的征程,然而心中更是充满了各种好奇。测量学学了快一个学期了,也该实地考查一下自己的实战能力了。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很快就结束了,中午十一点左右我们到达了长安大学太白山实习基地。
山脚下的学校显得格外的幽雅清净,是个学习的好地方。
到宿舍楼下看到一些正在等待校车的学长、学姐们,顿时感觉到这里日子应该不会好过,因为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草帽,但是还是被晒得像是“非洲人”一样黑。校园里只有一栋主楼,宿舍、教室、机房、会议室都在里面,真可谓综合楼。我们的测量实习就从我走进宿舍的一瞬间,开始了!!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重点掌握内业外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控制测量,角度测量(水平角)。高程测量,水平测量等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掌握角度计算,坐标计算,导线计算等。
(3)通过完成控制测量的实际任务,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施工放样工作的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4)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5)培养我们自己发现并解决困难的能力。
实习安排:
时间安排:
5月14日踏勘选点
5月15日导线测量(第一组的优势)
5月16日到19日水准测量
5月20日内业
5月21日到23日碎步测量
分组安排:每个班分为四组,我被分到我们班第一组,和我
同组的有组长段智军、组员崔文林、王运航、栾守领、纵坤、董少策。
实习过程:
踏勘选点
下午,老师带着我们选点。太白校区里有1、2、3、16、17、18总共六个点,4到15号点都在山上,这样更贴近于以后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但同时也比在渭水校区的测量实习难了很多。大家在学校门口一起选择了自己组的1号点。上山时候才发现,接着的测量有多艰辛,光是轻装上山就已经够累了,要是扛着仪器。可想而知。山上的点都是学校提前埋置好的,有三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方形,我们被安排测量方形桩。老师就带领我们把要测量的路线走了一遍,便于以后测量。
选点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
(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
(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标准。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测量
由于我们是第一组,所以老师安排第一天进行导线测量。14号老师发通知,15号早上八点在仪器室领取仪器。所以第一天就给了我们一个睡懒觉的机会,这估计是这十天唯一一次机会了。早上起来,和同组的成员来到仪器室,老师给了我们仪器,并且讲了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测量内容。
我们从18点开始测量,因为总共有18站,所以我们商量好一个人先测两站,然后剩下的看谁不熟练谁测。开始由我们的组长先来,在谢老师的指导下,他对中整平,由我和王运航两个人在17和1号点安置棱镜。前期由于不熟练,段智军多次在测量过程中碰到仪器,使得我们不得不在18号点耗了好长时间。但渐渐的大家都掌握了测量的技巧,能够熟练的进行操作。在测量到15号点的时候,测量的同伴在山上看不到山下的16点,当时正在下着小雨,大家都打着伞坚持要在一天内完成任务。很快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法,在山下16号点的附近有重新选择了一个点,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我就15号点的测量过程说一下测量时的具体操作:在15号点正确对中整平,14和16号店立两个棱镜。先规定盘左对准(单丝平分棱镜边缘小三角形,双丝夹着三角形顶点)14号点,然后置零,测距读出角度和距离,接着顺时针转到16号点对准,测距读数,然后松开制动调制盘右对准16号点测距读数,转至14号点测距读数。(误差要求:距离,左右盘相对误差1/10000,往返相对误差1/4000。测角,测回角闭合差小于20秒)幸运的是每一站打家都是一次性符合,所以在下午6点左右我们顺利完成了任务。虽然冒着雨,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我们的导线闭合差符合要求。
水准测量
16号仍然下着中雨,所以上午老师安排大家上课,我们就没有开始水准测量。下午雨过天晴,我们通过讨论决定,下午就不上山进行测量,只测量山下的6个点,从16点开始测,预计完成6个点的正返测。我们用的是双面尺法,在测量完16点到17点的时候,队友崔文林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数据中有小与0.200米的读数,经过查阅课本确认数据要求不能小于0.200米。所以我们意识到,测量的过程不能只求一快,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下进行。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又返回16点重新开始,第一天下午我们顺利测完了山下的6个点得正返测。之后的三天(17号到19号)我们先是用一天半的时间一路从3号点测到了15号点,其间总共测量有150站左右。打家都感觉到很是疲惫,中午都没有时间下山吃饭,就只好早山上吃早上带上去的馒头。好的一点是我们用的是制动安平水准仪,只需要粗略整平,所以平均一站只需要3到4分钟。之后我们又进行了除4到3点的所有返测。在测量过程中,我找到了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一些解决办法和注意事项。水准测量的检核计算检核:闭合导线的高差和等于个转点之间高差之和,又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此利用该式可进行计算正确性的检核。闭合水准路线的成果检测:理论上各测段高差之和应等于零,实际上上不会,存在高差闭合差,其不应该大于你容许值,即,若高差闭合差超出此范围,表明成果中有错误存在,则要重返工作。
(1)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整平,瞄准,读数。
(2)水准仪尽量安置在两点之间,使前后视距差误差不大于5m。
(3)黑红面读数之差≤3.0mm,黑红面高差之差≤5.0mm
(4)站点采用双面尺法进行检核。
(5)闭合,附和水准路线上必须含有已知的高程点。
(6)计算高差闭合差;闭合水准路线:fh=∑h≤±12√n
(7)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反其符号,按测站点分配)
(8)计算各待定点高程。
(9)视距差的积累不得超过10m。
它的注意事项:
(1)当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直。尺子的左、右倾斜,观测者在望远镜中根据纵丝可以发现,而尺子的前后倾斜不易发现,立尺者应注意。
(2)每一测站,通过上述测站检核,才能搬站;仪器未搬迁时,前、后水准尺的立尺点,则均不得移动。仪器搬迁了,说明已通过测站检核,后视的立尺人才能携尺前进之另一点;前视的立尺人仍人不得移动尺垫,只是将尺面转向,由前视转变为后视。
(3)水准仪旁边必须站人,保证仪器的安全,避免暴晒雨淋。
总之,最后我们是班里第一个完成水准测量的组,大家的辛勤劳动换来了应得的结果。水准的测量结果符合误差的要求。
碎步测量
终于到了最后一个测量项目了,大家都比较轻松,因为我们可以不上山了,只需要测绘校园。这次我用到的仪器是经纬仪,经纬仪和全站仪一样,在测量前都需要对中整平。我很荣幸的接到了画图这个艰巨的任务。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安置在测站上,然后进行定点,一般选择相邻的点进行定点。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困测绘。
步骤:
1、安置仪器于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填入手簿。
2、瞄准另一确定点,进行定点。
3、立尺员依次将花杆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杆前,先由小组成员将范围内要测的地物进行排序,选定立杆点;立干员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杆路线。最后按点的顺序进行立尺。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尺中心,读上下丝,高差及水平角。记录并计算出距离、高差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对于一些碎部点,如石头、树木、灯饰,井盖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如果遇到都是直角的事物,可以定两个点,其余的用皮尺量距进行测量。然后在图上可以直接画出。
5、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的位置,并在主要的地物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碎部测量比较琐碎,需要大量的耐心,刚开始时,我们做的很慢,渐渐的,我们熟练了,越来越快。遵循随测随算随展随绘的原则,“绘草图定点—跑尺—测量读数—记录—计算—展点”,一气呵成,我们的分工很明确,所以,我们小组的效率和质量都很高。经过两天半,我们终于完成了太白校区的碎步测量,并在23号上午画出了地形图。就此我们组又一次第一个完成了所有测量任务。
实习总结:
有很多体会都已经在实习过程中写出了。此处我想再写一遍印象最深的几个感受。
1、测量不能总想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也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2、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配合好,而配合好的关键在于组长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尤其是因测量思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3、测量和处理数据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外业测量时,度数人在读出数据后要再读一遍,记数人要将数据反馈给度数人。内业计算时,两个人同时计算,避免抄错看错算错。
总之,这是一次愉快的实习经历,它将成为我一生中一个难忘的回忆。
2022测量员工作描述与心得体会实用二
本次测量实习为期十天,通过实习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从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工程人员必备的科学严谨的精神。本专业共分十四个组,实习区域为__大学新校区,东起__东路,西至__大道,南起__路,北至__路。主要地物有工科园、理科园、图书馆、文科园等。施测方法采用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及测绘地形图。测区共有主导点二十四个(e-22—n23—n24—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e-13—e-14—e-15—e-16—e-17—e-18—e-19—e-20—e-21—e-22),支导点十四个(n-23-1n-24-1e-1-1e-2-1e-4-1e-5-1e-10-1e-12-1e-13-1e-14-1e-17-1e-18-1e-21-1e-22-1),以n23为起始点,采用独立坐标系,高程基准为1985年黄海高程系,地形测图图式为1995年版式。实习的大致流程:踏勘、选点——测量导线角度——水准测量,图根控制计算——地形测图,碎部测量——接图,整饰地形图—撰写实习报告。
二、主要工作介绍
(1)本组图根控制测量部分的角度测量包括测站e-22、n-23,
及支导点e-22-1、n-23-1,采用方向观测法,统一规定测定内角,共测三个测回,测回法观测要求上下测回角度之差小于36”,各测回互差平均小于24”。方向观测要求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小于24”,半测回归零差小于18”。
(2)水准测量部分水准路线主导线为bm—e-9—e-10—e-11—e-12—e-13,支导线为e-10—e-10-1,e-11—e-11-1,e-12—e-12-1,e-12—e-12-2.水准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水准测量路线长度应小于15km,高差闭合差为mm,每站视线长度不得大于80
测量员工作描述与心得体会实用 测量员工作收获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