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滋养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古诗滋养的孩子 读后感(五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古诗滋养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一
正因为如此,新课改以来,我们语文教师纷纷投入到古诗文教学这块阵地中,利用古代美文的熏陶优势,大量诵读、积累古诗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会、移植诗人的思想精华,使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通过培训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在古诗文教学方面,我也有一二心得,现交流如下: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情发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才会参与它,热爱它,学习古诗文也同样如此。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我在班级布置上别出心裁,专门列出一个“每周古诗文专栏”,定时更换栏目内容,学生记诵,积累其中的内容并且定时检查;再者是在班级文学社的手抄报内,设制古诗文专刊,总结归纳学生每日记诵的古诗文,以供学生传阅、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自身的古诗文功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好的激励。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和感染,这种人格魅力,会促使、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
因而,我在教学的百忙之余,见缝插针,搜集了《古代文学作品选》、〈〈唐诗三百首〉〉、〈〈宋词〉〉、〈〈千家诗〉〉等古文作品,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更是激励学生学诗、背诵,并且在年级以内设立“超师奖“,在学期末与学生进行比背古诗文,这样在比、背中造成一种声势,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兴趣也就培养了起来。
笛卡尔曾说: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有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还不行,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学素养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底蕴内涵是靠日久天长的积累和打磨培养出来的,因而,学习古诗文时积累是至关重要的。我受唐代诗人李贺“锦囊妙句”典故的启发,我也引导学生随时随地作积累,小卡片、铅笔头随身携带,在电视、歌曲、闲聊中获得的佳词锦句都可以积累下来,整理之后背诵下来,让他真正的成为自己的知识。
另外,在课堂教学时多方迁移和拓展也可积累。可由一首诗延伸与其主题相同的、内容相关的、或同一诗歌流派的其他诗,也可以是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由这样的拓展可以是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交给积累的方法。还可以由教材中的课文,如《香菱学诗》这样的文章,相应拓展到名著中的古诗文积累,像《红楼梦》就是一个古诗文学习的典范,曹雪芹在这部名著里撰写的仅诗词就200余首,还有其它的铭文、悼文等,总计300多,引导学生积累、记诵。这样就形成了以课堂为基础、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让课内学习与课外积累,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多层次、多方位的阅读、积累、感悟中,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做到净化学生的灵魂,滋润学生的心智。
学生在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他们把言简意赅、灵活秀美的古诗文,引用或活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使他们的文章增色添彩,底蕴丰厚,文采斐然。教师也在成功与喜悦中收获着从教的快乐与幸福。譬如学生在作文《诗歌,它走进了我的心中》中,就曾有这样的抒写:“比如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如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日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比如刘禹锡的‘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比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每次让我品读,心灵都如初读一般悸动,每次都别有一番滋味心头”……学生之所以对诗歌能有如此之深的感悟,就是因为他们对诗歌那种强烈的爱好和多方面的积累、记诵。
同时还可以让古诗文成为学生作文的载体,让学生尝试作文训练,即使使学生既深刻地把握了古诗文的内涵,又锻炼了文笔,这样做到以读促写,读中学写,以写促写的读写统一。如在学习《三峡》一文时,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文贵自得这种境界,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改写成游记,可使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学生动笔前让学生反复吟诵,使学生感悟联想,然后再进行创作。在学习古诗文时还可以进行同类文对比,在类比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感情。例如,在学习《答谢中书》和《小石潭记》两篇文章时,通过类比联系,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获得了又一次的升华,课堂教学的思想教育再一次得到体现。有些古诗文还可以改成剧本,如《石壕吏》等这样情节性比较强的古诗文,可以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表现,在编、写、演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有了展示平台,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因而,我在教学中曾多次给学生创造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古诗文朗诵活动,古诗文积累大赛,古诗文积累汇报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表演的形式繁多,有诗词配乐朗诵、诗词赏析、诗文演唱、改编剧本、反串《长恨歌》等,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古诗文积累功底。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要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经典古诗文字句凝练,音韵优美,词汇丰富,意境深邃,思想深刻,虽经历沧桑,却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诵读、积累、运用古诗文,对于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继续研究古诗文的教学。
对于古诗滋养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二
甲: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乙: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甲: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乙: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甲、让我们每个人都走进古诗文的乐园,
乙、让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甲、让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中华少年的心田。
乙、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朝气——
甲、让我们的心灵沐浴书香——
合:亲爱的同学老师们,我们今天的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拓创新,传承文明,把中华古诗文发扬光大,让我们:——
(合)把经典诵读融入每一天,展翅高歌飞向未来。
甲:xx中学x年级古诗词吟诵吟唱比赛活动
(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对于古诗滋养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
展示古诗:朱熹所作的《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各位老师可以作为参考使用。
对于古诗滋养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四
记得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发给的《娃娃乐园》里,每期都有古诗。每当我们小朋友一起跟着老师朗诵古诗时,我就感觉到特别有趣。于是,就和爷爷商量好,一起学背古诗。
我们背诗的方法很特别,全是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背。爷爷每天骑车送我去上学,大约要用十分钟的时间,十分钟的时间能干什么呢?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十分钟。我们在这十分钟的时间里,就可以学会背两句诗。爷爷背上半句,我背下半句。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们还是按照这种办法,再背两句诗。因为背的都是绝句,绝句都是4句诗,这样,一天就可以背诵一首诗。
我们坚持了一个月就背了二十多首诗,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背诗,因为背起来很好听,词句优美、顺口。我也经常和爷爷边拍手边背诗,你一句,我一句,看谁接不上来。
又过两个月,我已经会背六十多首诗了。我感觉古诗把我带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知识的大门向我敞开了,我的眼界也大大扩展了。诗中描写的锦绣河山、人物生活、花鸟鱼虫、诗人展现的,好像都是一幅幅生动的、五彩斑谰的美丽画卷。每首诗都会让我有许多想象。
后来,在春天里,妈妈带我去南方旅游。当我看到江南的美景时,我便情不自禁的想起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夏天里,大姨带我去洪泽湖看荷花。当我在湖边看到满湖美丽的荷花时,我想到了杨万里的一首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在秋风萧瑟的季节里,我想起了一首关于菊花的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引花开尽更无花。
在大雪纷飞的时候,看着皑皑白雪,我会想到《白雪歌》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古诗给我带来了知识和快乐。后来,我一直坚持利用这十分钟,背完了一百零八首诗。幼儿园毕业了,我不再那样背古诗了。但是,那段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多么希望还能和爷爷一起背古诗啊!
对于古诗滋养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五
微课题研究小组
抓住关键词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研究
教学内容
4.秋天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十六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策略/方法
第一课时
一、目标导学,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课题)
2.(多媒体课件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什么问题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
二、精讲点拨,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错、不添、不漏。同时,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指名领读齐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提问: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容易写错的地方?我们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并交流反馈。
6.齐读。
7.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秋天?
8.小结: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
三、有效反馈,布置作业:
1.小结:读了这一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诗歌,背诵全诗。
②听写生字词,描红习字。
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根据内容画一幅秋天的画。
④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课后词语,并反馈。
2.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①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此处可让学生质疑)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画画谈谈自己的理解。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②指导学生重点品读:其中,你喜欢什么呢?把描写这一景物的语句勾画下来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批注上你的体会。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组织讨论: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谈话“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出示分组活动内容: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1-1揭题,生齐读课题。
1-3生自由谈
2-1生自读全诗
2-4教学易错字
2-7生思考
3-1创设情境,学生发言。
3-2引导学生在图画中、从身边景物、人物、事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秋天的特点。
1-2学生质疑
2-1让学生有充分自由、自主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品析,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2组织学生讨论。
古诗滋养孩子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古诗滋养的孩子 读后感(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