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课件视频心得体会总结 视频观摩课心得体会(三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观看课件视频心得体会总结一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效果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可能成为我们教书匠一个新的课题。总结几年来的直接经验,观察同行们使用的效果,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中存在一些误区,对此我有一些浅显的感受。
一、热衷于形式上的热闹,掩盖教学的主体目标
多媒体课件与黑板 粉笔的教学相比,一个最突出的特色,莫过于能用图形、图像,音乐、动画等多种强烈的感观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巩固学生的记忆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在课件中加入合适的图像、音乐是常用的手法,固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却刻意装饰,追求美感动感。一堂课,装饰精美的课题、标题,要展示的重点难点、公式定律,接连不断的动画,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我们应注重的教学目标,却被这些精美的装饰所掩盖。我们本想传授的知识或方法,却远不及这些动人场景留下的印象深刻。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这些精美的装饰的确吸引人,但却忽略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际上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认为,每堂课,课件应以一种背景颜色为主,尽量点缀少量的其它颜色。插图和动画,应少而精。
二、喧课件之宾,而夺教学之主
多媒体课件,现阶段仍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流。我们不难看到,很多老师都想以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和粉笔,这种试图以多媒体替代教师的言传身教的想法,应该是不宜提倡的。
例如我教学的《美丽的武夷山》一课,这是一篇散文,文中用优美的语言表现了武夷山风光的美,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比较抽象,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最后再配合简明的板书来总结全文。如果只让学生观看美丽的图片,那岂不是成了欣赏山水片了吗?学生怎么可能领略其中的感情呢?还如我听过我的同事们上过的《理想的风筝》、《珍珠鸟》等,都是把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真正的主角仍然是师生的交流。
三、用多媒体课件代替课本
随着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许多老师都绞尽脑汁地变换花样,力图制作的课件与众不同,富有新意,有的甚至用课件代替了课本。在一节课的课件中,包括课题、课文内容、重难点、课后思考题、插图等都被搬上了大屏幕,学生的眼睛盯着屏幕看,课本倒成了一个辅助品。其实,越是现代的,传统的东西越不能丢。一堂课,学生的听、说、读、写、圈、点、勾、画,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是为了学生学到掌握知识的方法。
四、为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
教师们往往精心策划,使一个课件的内容恰好能用40分钟,通常都把时间计算得很准,上课时,力求恰到好处地把课件用完。这就是所谓的一课一件。在现有的条件下,课件也只有在公开课、评优课、观摩课、实验课中使用,其余大多数时间仍然是在教室里进行着传统方式的灌输。教师们制作课件,本来认为这节课的某一环节,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其效果会比较好,不得不因此而做了一整节课的课件。由于职业习惯,教师们制作课件,总是力求完整,常常将一节课的几项内容,凑合做在一个完整的课件中,然后作上开头结尾标志,写上作者的名字,最后顺序播放。很多教师花费了不少精力做好的课件,用了一节课后,就被蒙上面纱,藏在黑暗的角落里,上好的资
观看课件视频心得体会总结 视频观摩课心得体会(三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