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心得体会和感想 研究性活动心得体会(9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研究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透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刚刚进入高一,所学知识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从而选取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方案,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
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
(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状况,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构成有必须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资料
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透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如下:
不同的课题组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一、水污染问题
介绍水污染的涵义、类型,并到马家沟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的照片充分体现了马家沟的污染状况,并对马家沟的水质进行测定,同时对解决水污染问题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二、珍惜水资源
从身边说出,介绍水污染和浪费的现象,提出水危机的问题,漫画设想未来的银行存入的不是钱而是水,呼吁同学们珍惜和爱护水资源,强调透支水就是透支生命。
三、节约能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预报,似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但是你会像关心天气那样来关心我们空气的质量吗?
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公报制度,此刻,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了解我们每一天呼吸的空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四.建立绿色社区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世界性的环保潮流正朝着社区层面深入,各个国家纷纷寻求建立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社区”成为一个新的时尚名词.环境状况的严峻,呼唤着人们关注环境,参与环保。公民参与环保正成为世界环保的主要特点,它与生态建设、污染治理构成了完整的环境保护体系。
三.研究方法
系统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发挥本人探索性教学的特长,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借助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研讨活动等形式,透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用心探索培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个案分析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选题富有挑战性。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探索其方法,是中学地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领域的一个新颖课题。
第二,大胆打破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务必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地理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第三,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学习空间和用心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实践潜力和创新潜力,构成基本的地理素养。
四.研究成果及其鉴定方式
研究成果的形式:
1、论文;
2、建立相关环境保护网站;
3、结题报告;
4、学生课题研究论文集;
由学校组织专家、教师给予鉴定。
五.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20xx年9月-20xx年10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2.20xx年10月:开始第一轮实验。
3.20xx年10-12月:教学实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20xx年1月: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论文)。
5.20xx年3月-20xx年5月:进行第二轮实验
6.20xx年6月:完成结题报告和相关地理环境研究网站建设,出版学生地理环境研究论文集
20xx年x月xx日
最新研究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和任务驱动性等特点。正确理解这些特点,对课程教学会产生积极导向作用。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上面的成功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探究性学习有如下特点。
(一)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于:第一,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第四,获得关于社会的、自然的、生活的综合知识,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所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不论是探究的能力,主动积极、科学严密、不折不挠的态度,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识,也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生成,靠传授式的教学难以获得。
(三)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就不应以成败论英雄,更不应该以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是要看学生的态度和表现,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对于那些完全不投入学习活动的学生,既要在成绩上有所表示,更要让他们自己找出差距。
(四)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不同于简单的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样。要注意的是,过去我们往往把实践狭隘地理解为与体力活动或动手技能相关的操作活动,如过去在理科的实验课强调的就是动手操作技能。现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动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更重要的是能发现问题;能够制定一套方案去解决问题,技术的问题有专门人员去解决。实践并不等于操作,而包括从提出问题到求得结论、做出评价的整个过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计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写报告、写文章,都是实践。所谓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在实践中创新。
(五)教学方式的任务驱动性
要体现上述四方面的特点,就应提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进行教学,即以课题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课题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学习重点,不要给各个班级安然死任务。学习任务应由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进行评价。
最新研究性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一、摘要: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调查了各
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针对这些利与弊,我们向广大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网络发展,网络用途,心理健康,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并能够上网。但同学
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并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①方法:a,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并收回反馈。
b,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②成员分工:
③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最早的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
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并收回反馈信息,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①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 其他
②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④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⑤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头昏眼花
⑥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⑦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
①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②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30%的同学用来“娱乐”,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③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④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⑤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健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⑥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16%的(转载于:研究性学习报告)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⑦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对于调查结果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讨论,大家根据每个调查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所以大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这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还可能有危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越来越多的同学运
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体力充沛。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非但没有成绩下降,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自闭,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孩子见识了更多,学习了更多,只要有节制地上网,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①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有43%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
研究性心得体会和感想 研究性活动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