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桥头堡建设心得体会 桥梁参观心得(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5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推荐桥头堡建设心得体会一

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栈桥。栈桥是青岛的象征,是青岛人的骄傲。它位于青岛湾,目前全长440米,宽8米, 与市区繁华的中山路成一条直线,由海岸前伸入海。远处看,它像一条彩虹横卧在大海之上,尽头的“回澜阁”如同飘浮在大海之颠,因此有“长虹远引”、“飞阁回澜”之美称。

30年代栈桥曾被誉为青岛十景之首、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不少文人墨客为之留下诗赋和赞誉,国内外的重要宾客、要员、知名人士在青岛观光时,都要登临栈桥,欣赏海滨风光。驰名中外的青岛啤酒商标便是以栈桥为图案设计而成的。

20xx年包括栈桥在内的海滨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风景区。

为什么叫栈桥?关于栈桥的定义,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凡是伸到海里的简易码头都称为栈桥。”那它为什么又会成为青岛的标志呢?原来青岛在100多年前是一个小渔村,1891年清政府下诏书在青岛建置。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 建了两座码头,一座就是现今的栈桥。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 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长200米,宽10米。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 也是青岛港最早的码头建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帝国主义侵占青岛后,

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南端下立,钢制桥架上面铺有木板,并设轻便铁轨,南端仍是铁木桥,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 1920xx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20xx年青岛被中国收回,1931年国民政府出巨资由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桥身加长到440米,桥南端增建了半圆型的防浪堤, 并在防浪堤上修建了具有民族形式的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24根红漆柱子支撑,取名“回澜阁”。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一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整个工程至1933年4月竣工。 栈桥从此成为青岛第一景。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 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砌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政府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要求,保持原有的风韵,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使整个桥体焕发了青春。

栈桥是青岛历史的见证,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她身上即刻录了青岛的屈辱岁月,也记录了解放后青岛市的建设与发展。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站在栈桥桥头,沿着这条通往海中的路往前走,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能充分感受到海的气息,体验到海的宽广伟大。碧波拍打着桥面,白云在头上飘过,海鸥在天空中飞翔,游船在海中穿梭,大家在行进中可以看到岸边的红瓦、绿树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康有为先生所描写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个沙滩是栈桥海水浴场,它是市区浴场中最小的一个,它与繁华的中山路相邻而且周围环境十分优美,有很多人到此游泳。

海关大楼前面那座造型奇特的建筑是海上皇宫,海上皇宫是一座集游览、娱乐、演出、餐饮于一体的旅游场所,投资一亿多人民币,整座建筑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的圆体组成的,共6层,地下一层,地上5层,整体用108根柱子支撑,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它以一流的环境,五星级的服务,被列为青岛餐饮特一级店。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回澜阁,我们可以在阁楼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和著名建筑。个别景点,我们等一会还将去参观游览,现在我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上因为植被茂盛,郁郁葱葱,看上去一片翠绿因此得名“青岛”。青岛建市后,便以它命名,这个岛便改名“小青岛”了。

在小青岛南面还有一座岛,那就是“薛家岛”。薛家岛原来是一个荒僻的小岛,在明朝初年,岛上渔村里有一姓薛的人家出了一员大将叫薛禄,从此逐渐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渔村,改名为薛家村,此后小岛又改名为薛家岛。它的面积为2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8公里,并有青岛最长的一个沙滩-“金沙滩”。

大家看到与小青岛仅一水之隔停泊着许多军舰的是中国海军博物馆,她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反映中国人民海军面貌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临海处原是海军驻青部队小型航舰的停泊之处,陆地为海军部队驻地。1989年在此筹建海军博物馆。海军各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该馆文物处还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征集,经过两年的紧张筹建,在1991年正式开展,现每年接待游客达几十万人之多。新的海军博物馆正在原址规划建设,再过几年这里将建成世界一流的代表中国海军现代风貌和水平的新的中国海军博物馆。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北面那两座高高耸立的塔楼,那就是天主教堂。天主教堂于1932年动工,1934年竣工,高56米,上面的两个十字架分别为4.5米,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它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宗教景点。

与栈桥北端相接的是青岛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山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于1899年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码头,于是开辟了一条南北连接的道路,这便是中山路的雏形。德占领青岛时期,德县路以南是德国人居住区,命名为“斐迭里街”,德县路以北是中国人居住区,称为大马路,1920xx年,两条路合并在一起,命名为山东路,1920xx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又改名为中山路。中山路全长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场,同时它还是国家确定的全国100个文明示范点之一。

在栈桥的东侧,是泛海名人大酒店,原是德国青岛大饭店附属的旅馆部,由德国建筑师保尔·弗里德里希设计,为典型德国古典式建筑。而原德国大饭店的主要建筑于1993年拆毁,在原址上盖起了泛海名人大酒店。

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亲王多次来过青岛,并曾下榻于这座饭店,因而当时俗称“亨利亲王大饭店”或“亨利王子饭店”。当时的德国墨克连堡亲王、清朝邮部大臣盛宣怀也曾在此住过。1920xx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孙中山先生于1920xx年1月出任临时大总统。3个月后让位于袁世凯。同年8月,孙中山到北京与袁世凯会晤后,转道青岛返回上海。9月28日,孙中山抵达德国统治下的青岛,曾下榻于此饭店。

推荐桥头堡建设心得体会二

天星桥在太平镇南面约4公里处,龙滩河与卧龙河在这里汇合。两河相交处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桥,因桥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径30厘米的天然圆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当时,可见一股河水流进石洞形成很深的旋窝再从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桥,后又被人们改写为天星桥。此桥是五洞镇至太平镇的交通要道,宽阔的石板大路跨桥而过。

天星桥的正上方是一狭长形的半岛,在这半岛的顶部有一座极富盛名的古园林式的民居建筑,名曰天星桥湾。因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所处地理位置又恰似重庆两江交汇处的朝天门,人们便送给天星桥湾一个美名,称其为小重庆。

天星桥湾坐北向南,砖木石混合结构,为四进四坝的复四合院式建筑群体,是一座封建地主庄园,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为当地豪绅易时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时庭曾做过石匠、木匠和字画裱糊等业,30岁开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赚了很多银两。易雨庭做官京城,专管建设事(官阶无考),积蓄颇丰。为感母厚德,弟兄2人将所有积蓄合并一起,修建了这座庄园。占地近10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由石、木工匠数十人,历时20xx年余才建成。

从五洞方向过天星桥,经桥头店子(此店是庄园主专为过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据易氏之后易泽生先生说:此坊是庄园建成之后,为彰扬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节孝坊。牌坊高至少在13米以上,宽亦不下10米。缕空石刻极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竖匾,匾内刻斗大的“圣旨”2字。牌坊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从中孔通过,两旁有雌雄石狮各一尊,狮高3米,场面壮观。

穿过石牌坊,经过马道子(跑马场地),过龙滩河上的石平桥,便到了庄园正前方的第一道屏障——前围墙。此墙为青砖建成,墙高3米,长30余米,墙帽为斗拱花砖彩绘墙帽。围墙雨端各有一小朝门。从小朝门进去便是块长30米、宽20米的石板地坝,地坝前有鱼池,右方(观者方向,以下同)是一幢占地40平方米的正六边形书楼。此楼为砖木结构,共6层,高20余米,每层各面皆是花雕木窗,砖瓦屋面,翘角飞檐。屋顶中央是由3个圆球形状的绿瓷花瓶叠成的宝鼎,阳光下,宝鼎反射出耀眼的绿色光芒。

在地坝左面建有戏楼,名曰草亭子,因其地面为草坪而得此名。

地坝正面是一排宽5米、长24米的砖木结构房屋,称为下屋,共7间,临地坝一面

桥头堡建设心得体会 桥梁参观心得(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