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收获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心得体会(9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对于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xx村位于xx市xx区xx街道南部,紧邻省道xxx线,距xx高速路口xx公里,距xx高铁xx北站xx米。全村共有xx户,xx口人,党员xx人,耕地面积xx亩。近年来,xx村在支部书记xx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统筹引领作用,以支部“1 3”为载体,积极借助财政奖补等惠农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生态种养产业,村集体收入由无到有、由弱变强,xxxx年实现村集体收入xx万元,村民人均收入x万余元,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先后荣获xx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x省美丽宜居村庄、xx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单位、xx市蔬菜标准示范园、xx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支部引领谋发展。xxxx年,该村在外优秀人才xx在群众推荐和党委邀请下,回乡代理村级事务。上任后,在镇村商议、群众同意的基础上,xx发挥自己从事蔬菜运输的优势,带领群众发展浅水藕种植致富增收。在党支部“一加三”引领下,该村申请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xx万元,先期建成xx亩“白莲藕种植试验田”,当年就实现亩均增收过万元。为实现规模效益,由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xxx余亩,按照“支部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立体种养产业,逐步走上富民强村之路。
建强班子带队伍。xx村党支部发挥组织优势,村两委成员团结协作,村两委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分工机制,用现代理念规划村级发展。投资xxx万元建设了一处面向党员、面向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学习教育、谈心交流、服务群众搭建了一个综合性党建工作平台。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六讲”立村风、“六评”树正气、“六帮”解民忧、“六兴”乐民生活动,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建立“村干部—党员—农户”包联服务群众网格制度,每名村干部联系3-4名党员,并与所联系党员包联服务24户家庭,全面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同时,共产党员户亮身份、做承诺,实施党员干部街区负责制、党员责任田,发挥党员骨干带头示范作用,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服务。
凝心聚力助增收。xx村按照“支部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并建立了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流转土地保底增收、入股合作社收益分红、打工增收等方式,保障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坚持产业带动,多措并举,实施扶贫济困,累计帮助本村贫困户6户10人脱贫,没有让一户群众掉队。同时,还认领帮扶了沙埠村、乔家村等周边村的4户贫困户,通过吸纳就业等方式帮扶直至脱贫。与此同时,该村按照强村带弱村的模式,帮助带动9个贫困村脱贫,与xx市贫困村相公庄街道腰庄村形成一对一帮扶,帮助发展菌菇种植产业,带动腰庄村脱贫致富。
xx村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集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高端特色的农业产业综合体,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壮大特色种植基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做大“一产”。开发整治xx干渠南北土地资源,打造贯穿园区的樱花大道;白莲藕基地发展鱼藕立体循环种养,果园基地发展野兔、金蝉、乌鸡等林下养殖经济,建立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建设现代化高标准大棚种植草莓、西红柿等无公害蔬菜瓜果,实现四季农业全覆盖。
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二产”。建设白莲藕、苹果和核桃深加工基地,主要生产荷叶茶、藕粉、莲藕酒、果汁等农副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经济效益。加强宣传推介,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农村淘宝店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了营销网络。
依托一产二产,完善旅游功能,做优“三产”。结合高铁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00余万元,建设了春华秋实、紫藤花下、生态长廊、农村大舞台等特色景观带,进一步美化了村内环境;开发了荷花摄影、水上乐园、动物喂养和产品加工体验等旅游项目,成为集生态观光、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50万元。
事靠人做,业由人兴。xx村始终坚持人才先行战略,积极引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人才。
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xx回乡担任xx村支部书记,不到五年,带领群众建设白莲藕基地,发展果园立体种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农业综合体,由集体经济“空壳村”变为村强民富的“明星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零猛增到53万元。在他的鼓舞下,xx村有5名在外人才先后回到村里加入创业队伍,并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引进外来人才合作创业。通过优秀人才培训,xx与“我爱我妻”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穆峰结识,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两人在xx村联合办起了“云耕心田”家庭农场,让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己种植、采摘,体验农耕之乐,享受田间美味,既满足了市民的休闲体验需求,又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利用价值,使xx的产业形态更加丰富。
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实施“四个一”计划,即:培养1名后备村官、1名致富带头人、1名实用人才、1名新型职业农民。借助党群服务中心,聘请专家对本村青年进行技能培训,共培育果树栽培、白莲藕种植、家禽饲养、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能手32人,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xx村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坚决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说“不”,培育好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开展“好公婆”、“ 好儿媳”、“ 星级文明户”、“ 四德榜”等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美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在这些“凡人善举”的带动下,村民争当四德表率,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大提升、农村和谐文明程度大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提升,确保了乡村文明“六个一”示范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该村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人越来越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文明乡风蔚然兴起。
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xx村投资100余万元,积极完善文化大院、健身广场、凉亭等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貌的新型村落。以“生活富、庭院美、家风好”为主题开展“争创出彩人家、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引导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庭院整治清理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家“室有书香、院有花香、人有精气神、户户竞出彩”。
弘扬传统乡村文化。xx村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把乡愁旅游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荷香生态园和林下养殖经济基地,保留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与桃花山沃泰龙山瓷、华家红色记忆展馆和民俗文化展馆相结合,形成传统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组团发展,使周边群众和外来游客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田园花草齐,白鹭东西飞,荷香池满溢,野兔丛间戏。xx村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发展,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实施了村庄道路整修、污水管道铺设、排水沟整治、苗木花卉栽植;组织全村农户实施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不仅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而且粪渣还能就近用于农业观光园,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在全区率先实行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分类房,大力倡导群众实施垃圾分类,有力促进了绿色、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今年,xx村以高铁片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为契机,围绕“春华秋实”这一主题,建设了生态长廊、平湖秋月、紫藤花下、乡村大舞台等具有乡土特色的代表性风景点,打造了以生态农场、莲藕种植、草莓采摘、户外拓展为亮点的特色农业观赏区、生态农业体验区,既满足了发展种养产业的需要,又彰显了鸡犬相闻的农家情趣,进一步提升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对于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胡陈乡农业比重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至关重要。为此,特围绕胡陈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专题调研。
(一)资金问题成乡村振兴“拦路虎”
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庞大资金,而胡陈乡财政薄弱,难以长期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出于物流等因素的考虑,好项目、大企业一般优先落户开发区、城乡结合部和交通枢纽地带,胡陈乡由于先天的地理劣势,在招商引资上明显缺乏竞争优势。
(二)创新不足制约乡村振兴推进
目前,胡陈乡由于创新不足,发展模式僵化,导致原有优势不显、发展后劲不足,最终拖慢乡村振兴进度。以旅游工作为例,胡陈旅游具有“点多、面广、环境好”的特点,并且拥有农事节庆、休闲农业、户外运动等三大资源要素,优势突出。但是,由于创新不足,胡陈绿水青山等优势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随着周边乡镇对乡村旅游的日渐重视,胡陈旅游的优势日益减弱。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今年胡陈桃花节外来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游客前往其他乡镇街道参加模式更新的樱花节、油菜花节。
(三)群众观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传统“小农思维”影响,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抱地养老”、“抱房养老”的程度,农村一些闲置土地、房产难以通过
乡村振兴对三农心得体会及收获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心得体会(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