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及心得体会简短 读书笔记简短感悟(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阅读笔记及心得体会简短一
这不,最近我就迷上了一本书------《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像我这样热衷于科学的人,也就自然而然的爱上了这本书。
放假在家,作业做完的我一把抓起《昆虫记》,开心的说:“作业全部写完了,妈,我可以看课外书了吧?”
“不行,你的英语单词还没背!”
“哎呀,妈妈,你让我休息一会儿,看看课外书,换换脑子吧。”
“那…只能看30分钟!”
“耶!太棒了!谢谢妈!”
我捧着书,如饥似渴的读着。1分钟,2分钟……眼看着30分钟就快到了,妈已经拿着英语书,在我身边候着了:“蔡紫君!30分钟到了!”
我恋恋不舍地看了看手中的书,使出了杀手锏:“妈,好像有人敲门!”妈听了着急的跑出去开门,我心中暗喜,又争取了一点时间。正津津有味的看着,突然,我眼前一晃,手中的书变成了英语书。
“妈,我再看一章,好不好?”
老妈白了我一眼,想了想,无奈地说:“就一章啊!”
我连忙小鸡啄米似得点着头,嘴里“嗯嗯嗯”的应着,眼睛早已忙的不亦乐乎了。不一会儿,一章看完了,妈马上就跑过来把英语书往我面前一放。
“知道了,我马上背,不过,我得先上个厕所。”我眼珠一转,又想到一招。
得到允许后,我顺手把书藏到怀里,趁着上厕所的机会,把书转移到我小床的枕头下,哈哈,晚上晚上打个手电可以继续“战斗”啦!
其实我读书可不止这一种方法呢!厕所可是个好地方,每当我去厕所时,总会在衣服里藏一本喜欢的书,偷偷的带进去。我一边看一遍竖着耳朵听外边有没有妈妈的脚步声,还要不停的用余光扫扫门口有没有妈妈的身影。
这种窃读的滋味,既让我提心吊胆,又让我快乐,不过能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什么都愿意!
主题阅读笔记及心得体会简短二
法布尔以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
第一次接触《昆虫记》,是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一提到《昆虫记》我就想起了那种平淡无趣的说明文,让我顿时没了兴趣,但是才读了一点,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那些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让我感到了他们的存在。在这之前,昆虫的世界几乎是我想象的,因为我没时间也没精力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想象着他们十分和睦美好,不会有一地争吵或是斗殴,但是自从看了《昆虫记》,昆虫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颠覆了,原来昆虫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生与死,有劳动与掠夺等许多活动,这都与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他跟我们人类一样,又善良的食草性昆虫,又残酷的食肉性昆虫,我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好像他们就在我眼前进行着一切活动,把我带到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
《昆虫记》中对昆虫的细节描写更是令人不得不佩服法布尔超人的观察力,如蝉和蚂蚁乞讨粮食时的狼狈形相:“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摆放着大袋大袋的麦粒,正调过脸去背对前来乞讨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唔,对不起,是伸着手。头戴十八世纪宽大撑边女帽,胳膊下夹着吉他琴,裙摆被凛冽寒风吹得贴在腿肚子上,这就是蝉的形象。”这段乞讨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更令人赞叹的是,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真是细致入微。
试问一下,那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呢?但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对上千种昆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狼珠是怎样猎食的,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神的内涵。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
主题阅读笔记及心得体会简短三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大洋中一个由动物主宰的小岛被一场暴风雨打破了宁静,“不速之客”鲁滨逊与动物岛主们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的遭遇战,更携手保卫家园的故事。
>
本书成书于1719年左右,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1660—1731)受一个名叫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的海上历险经历启发而写成的。书中主人公鲁滨逊在流落荒岛以后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以及挑战自然的信心与勇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而笛福也因本书的成功而被喻为“英国小说之父”。
笛福本人的生活经历相当丰富,年轻时在多种行业中谋过职,混迹于复杂的英国政坛,甚至为政客们充当秘密情报员。年近花甲时,他提笔创作《鲁滨逊飘流记》,获得极大的成功,并因此奠定英国小说鼻祖的地位。《鲁滨逊飘流记》是笛福文学作品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到20世纪初,己出版译本或模仿本至少达700种之多。
>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他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经历过破产。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笛福到了晚年才开始创作他的那些长篇小说,写《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他已是59岁了,此前他也许从未想过当个文学家。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不甘过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小说第一部分写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写鲁滨逊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经历。仆人:星期五
>
①故事精彩离奇;②小说表现了鲁滨逊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③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④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⑤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
鲁滨逊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鲁滨逊”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
读过上一章,知道了鲁滨逊真是命运多舛,不但海上遇难,流落荒岛,缺吃少穿,孤苦伶仃,而且又屡遭塌方和地震的侵扰,真够悲惨的。但读了第六章才明白,“上帝”的“惩罚”远不止这些。经受住了恶劣环境考验的鲁滨逊竟又身患疟疾,备受折磨。在身心俱疲的关头,鲁滨逊深深反思起自己以往的所作所为,并努力自救。我觉得他最终能获救并非他所认为的“上帝”的功劳。“功臣”应该是他内心反思后精神变得强大及他一贯的不放弃态度。自己内心强烈的求生欲望迫使他不断反思,不断思考,如何将自己从生死边缘拉回来。同时,阅读《圣经》也让他的精神有所寄托,使他内心不再孤寂,不再那么愁眉不展,为他积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境遇,并努力建设崭新生活做了心理建设。
可见,精神世界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
书的第七章讲的是鲁滨逊找到了治疗肉体和精神两重疾病的良药后,开始创造并安排崭新的生活了,积极面对一切困境,努力建设自己生活的“家园”。他慢慢称自己的海边住宅为“家”了,这说明他已放松心情,平和心态,去适应荒岛生活,并试着去享受自己双手创造的新生活。虽然制造工具,改善生活条件的过程是艰难复杂的,但是鲁滨逊的轻松心态决定着他的工作、生活都愉快了许多。
试想,如果自己遇到鲁滨逊的境况,那该是多么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反思自己,其实是
阅读笔记及心得体会简短 读书笔记简短感悟(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