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故事心得体会范本 东北特色故事(五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东北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一
很多、十分多的意思
2、赶趟
意为不着急,来得及。”上课的时间还早呢,赶趟。”
3、削
同打,醢。我削你
4、鸟敲的
指悄悄的
5、占圈
辽宁方言、只某行第一或是老大,一般有欺行霸市的感觉。
6、个棱子
与众不一样、但多是贬义
7、舞舞喳喳
乱比划、不知所云的感觉
8、不稀勒你(我)
不屑于搭理一个人
9、嘎嘎
十分、很的意思
10、嘎嗒
意为“地方”,有时简称“嘎儿”。发音:(gada)嗒为轻声(有人常误写成疙瘩,其实是不对的)举例:你住哪嘎嗒是不是铁岭那嘎儿
11、母们
意为“我们”,“俺们”。发音:“母”音并不咬实,嘴唇没有动作,在鼻腔里面发音。举例:母们哥俩儿一块去的。
12、整个浪儿
意为“全部”,“整个”发音:个读轻声,浪为重音。举例:大兴安岭大火太厉害了,把林子整个浪儿都烧光了。
13、浮溜浮溜
意为“异常满”,形容水要溢出的样貌。发音:重轻重轻。举例:松花江的大水太大了,都浮溜浮溜的了。
14、唠嗑
意为“聊天”。发音:lao四声ke一声。举例:闺女,干啥呢没事儿陪大娘唠唠嗑,中不
15、老灯
贬义,意为“老头子”。举例:你这个老灯,真碍事儿。
16、扯哩咯儿楞
意为“扯淡”。发音:che三声li一声ger一声leng一声举例:你别跟我扯哩咯儿楞,说点正事儿。
17、闲嘎嗒牙
意为“闲扯”,能够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发音:xian二声ga四声da轻声ya二声举例:阿嚏没事儿就到网上闲嘎嗒牙。
18、解嘎吱
意为“过瘾”。发音:jie三声ga二声zhi轻声举例:你给我挠后背没挠准地方,一点儿都不解嘎吱。
19、老蒯
意为“老婆子”,“屋里人”。发音:lao三声kuai三声举例:这位是我老蒯。
20、无级六兽
意为“无聊”“无事可做”。举例:看你在家闲的无级六兽,快跟我去整两盅。
21、边旯儿去
意为“到旁边去”,“离某人远一点”。发音:bianer轻声la三声qu轻声。举例:什么破草药啊,拿边旯儿去!你给我滚边旯儿去!
22、熊色
贬义,形容一个人厌恶的样貌。发音:xiong三声sai三声。举例:你看你那熊色样。
23、晒脸
意同“的色”,多指小孩子。举例:你这孩子真晒脸,看我不收拾你!
24、求
发音qiu三声,拿回,取回的意思。举例:你嘎哈去?我求孩子去。
25、撩撩竿子挠杠
跑的意思或是不通知别人不辞而别。可是多有些贬义、一般指做了坏事以后走人了
26、肉
正常发音,意思是不着急、不上火,慢慢腾腾,磨矶、磨蹭。举例:你咋这么“肉”呢?
27、扇pia叽
pia读四声。意思是进行一种娱乐活动。玩具是用纸折成的,也有专卖的用纸剪成的圆片,上头常有图案。
28、立正
整齐,漂漂亮亮的[例]:打扮的这么立正,上哪儿呀~
29、牢绷
意为特结实。“这个糨糊质量好,年画贴的特牢绷。”
30、邪呼
意为夸张、吹牛。“这个人说话太邪呼,没一句是真的。”
31、箍漏
意为”节”。“甘蔗是按斤买,还是按箍漏买。”
32、得劲意
为舒服。“躺在这个床上真得劲。”
33、那家市
口头语、一般指赞同某人或某物不一般
34、哥能
意为“垃圾”。发音:前重后轻。举例:把地上的哥能扫了吧。
35、急眼
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举例:听说媳妇被人调戏,他急眼了。
36、埋汰
意为“肮脏”,“侮辱”。举例:你这孩子不爱洗手,真埋汰。别埋汰人。
37、滚犊子
意为“滚蛋”。举例:滚犊子,别让我再看见你。
38、砢碜(寒碜)
意为“丢脸”,“难看”。发音:kechen前重后轻。举例:你这不是砢碜(寒碜)人吗某某长得太砢碜(寒碜)了。
39、隔路
贬义,意为“异常,与众不一样”,能够理解为“特立独行”。举例:这只羊长了4只耳朵,真隔路。
40、嘎
意为“吝啬”,“抠门”。发音:ga三声。举例:东西到了他手里,谁也不给,这孩子真嘎。
41、抓瞎
意为“白搭”,“白做了”,“做不成了”,“找不着北”。举例:找他好几趟也没找着,这不是抓瞎吗
42、嗨
意为“打”,“用重物猛击”。发音:hai一声。举例:我嗨死你。
43、咋整
意为“怎样办”举例:龙泉山庄给封了,这可咋整
44、丁价儿
意为“总是”,“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发音:ding一声jia四声er举例:这个人怎样丁价儿来
45、急歪恼火,生气。[例]“吴三胜中的有些~:‘什么,还让老太太做买卖,你,你是死人哪。’”
46、急眼发火,发脾气。[例]“慢慢他们一~,自我一转组就算了。”
47、急头掰脸
亦作“急赤白脸”、“急头白脸”。形容不冷静,着急发火的样貌。[例]“石匠王:我愿意~吗?这黄沙江流的金,青石山堆的`银,挖出沙子抠出石板就是钱哪?”
48、干哈
也就是“干啥”的意思,“哈”与“啥”为通假关系;你干哈去啊,不干哈,也就和你们年轻人学[读xiao]习学习,俺就是想出趟国旅旅游,活了半辈子了,怎样也得去趟牡丹江啊。
49、行不
相当于“行不行”的意思。这类的普通话缩语代表了我国语言制度改革的大趋势,现代信息社会里,就必须使用最简练的语言来传递最明确的信息。
50、透
东北人喝酒厉害,尤其让外地人胆寒的是“透”这个词。接二连三地干杯,说明了东北人的酒量,也说明了东北人喜欢爽快的性格,一碗凉水看到底的透彻是最让东北人激动的,这是一种寻找到知己的感觉,所以有人说东北人好交。如果一桌的人有那么几个喝酒扭捏的,立刻被认为不够透亮,别的东北人是不会和你“透”酒的,因为你还不够“透”。
51、得儿
读denr,德恩切,方言中指男孩的小鸡鸡。和难听的骂人话相比,这个词汇不带有强烈的恶意侵犯倾向,反倒显出几分情趣来,用来形容某人稚嫩,脑袋不开窍;你咋那么得儿呢?我瞅你咋觉得得儿的呵地呢?
52、硌应
厌恶的意思。结合句式,能够是“犯硌应”,或者是“硌应人”。有句话,癞蛤蟆上脚面,它不咬人却硌应人,所以能够得出结论,“硌应”是厌恶一词的含蓄讲法,毕竟不好直接提出某人是癞蛤蟆,说句硌应就已经道破玄机了)
53、扯蛋
也有作“扯淡”,似乎正统写法应当如此。但此“扯蛋”却更有新的含义:缘自赵本山小品的典故,从而也看得出东北人对互相推诿不干实事的厌恶。所以赵本山扮演的牛大叔非要提着一串王八蛋回去给个说法,扯着这些蛋就是让人明白东北人看重的是实效和成果,决非是嘴皮子上的口号。
54、实撑
东北人很看重力量和健壮,那是因为本身就长得高大,同时粗犷豪迈的个性也决定他们对健美的热衷,所以有时候会流露出对南方人瘦小的轻蔑——一点不“实撑”。所谓实撑,就是有厚实的资料对骨架进行稳定的支撑。要不然父亲为什么总喜欢捏着儿子开始结实的臂膀骄傲地说“挺实撑”?“撑”发轻声。
55、忽悠
这个词足以说明了东北人的口才。并非东北人就是一种傻大憨粗的形象,伶牙俐齿在这个关东的地方比比皆是,像赵本山能凭三寸不烂之舌把正常人说成病人,把范伟给忽悠瘸了,把全国观众给忽悠乐了。
56、得瑟
贬义,一般用在训斥别人做错事情的时候,能够理解为“臭显派”,“瞎逞能”。这个词的音对外地人来说还真不是好发,按照方言来读就是“de(四声)se(轻声)”。这是东北人比较反感的行为,由于里面包含张扬跋扈和自我表现,所以让东北人认作不稳重成熟的替代品。可是因为东北人中新新人类的成长,个性和另类被看重已经成为趋势,看来的色还是要的色下去的,但能够换个词形容:作秀。举例:不在家呆着,上这儿的色啥这么冷的天不穿棉袄,的色啥
57、憋屈
干净利落一向是东北人崇尚的做法,并且与任何的阻碍和困难作彻底了断是东北人很习惯的取向,所以有了“宁可被打死而不被吓死”的豪言。憋屈对东北人来说恐怕是最不妙的心理体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令人憋屈——自我本事高而没被提干,憋屈;自我贡献不小而没房子,憋屈;自我资格老而下岗,更憋屈……但东北人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手段,能够经过很多方式来排遣憋屈所带来的压力,因为本性的乐观决定他们不会就此颓废的。
58、敞亮
形容某人大方,也用来表示自我心境愉快。哈尔滨的有钱人被称做“管子”或者“馆子”,反正他们不是寻常难得一见的大管道,就是经常上街下馆子,如果他们发达不忘兄弟,致富还惦记着乡亲,大家就都赞美他办事“贼敞亮”;等哪位不开心的时候,忽然解决了问题,更是要说上句他此刻心里“可敞亮了”。在普通话里,敞亮一词都是用来形容房屋开阔明亮的,有道是宰相肚里能盛船,哈尔滨人的心中装得下楼呢)
最新东北故事心得体会范本二
爱国故事1
这是一个当年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的真实故事。
蒙族少女龙梅与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利用假日自告奋勇为生产队放羊,不料半路上遇到暴风雪。羊群经不住暴风雪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走越远。姐妹俩冒着刺骨的风雪,一路保护着受惊的羊群。龙梅为救一只埋进雪里的羊和玉荣、羊群失散了。待她找到玉荣时,发现妹妹光着一只脚在走路,那只光脚已冻成了坨子了。龙梅急忙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是靴子已冻在了脚上,脱不下来。她只好撕下了袍子的一角,包好妹妹冻僵的脚,背着她艰难地往前走,走着走着,终于倒了下去。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书记等人及时赶到,姐妹俩和羊群都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爱国故事2
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民党的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爱国故事3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爱国故事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清代诗人写的《竹石》。众所周知,郑燮,号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他的为人和品格又如何呢?我要讲的故事就是“一尘不染的郑板桥”。
乾隆元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中了进士,担任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
东北故事心得体会范本 东北特色故事(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