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结构实验心得体会范本 机床结构基础实训总结(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数控机床结构实验心得体会范本一
江苏省张集中等专业学校(原名铜山张集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3年,是一所以农类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村职业中学。1994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合格职业教育中心校,1996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办学20多年,学校坚持艰苦创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彰显特色,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 “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首批“江苏省和谐校园”等,也成为中国青年星火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在苏北地区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学校。
学校现占地334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专任教师208人,“双师型”教师77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61、29%,在校生3980名。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实习实训设备齐全,固定资产总值3915、1万元,实验、实习设备1657、4万元。目前学校开设现代农艺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中餐烹饪、化学工艺、工艺美术等12个专业,主干专业5个,均为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其中现代农艺(种植)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为“十一·五”新一轮省级示范专业,现代农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省职教课改实验点,学校是省课改实验学校。这两个专业同时又是省级实训基地。学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向“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发展目标迈进的同时,又与时俱进确立了“以人为本,服务三农,校企合作,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采用“紧贴社会办职教,围绕市场设专业,
根据需求育人才”的办学方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倾心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数控加工设备在江苏和沿海地区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制造装备提出了大量急迫的需求。特别是20xx年,我国机床市场消费金额上升到859亿美元,跃升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根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我国机床拥有量约2378万台,但机床数控化率从20xx年的2%提高到了近10%。在我国一些制造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其机床数控化率也达到了15%左右。机床数控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近4万台数控机床。如果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xx年前数控化率达到20%以上的目标,需要增加大量数控机床及其配套的软硬件。同时需要一大批面向第一线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方面的专门人才。
江苏长三角地处改革开发的前沿,在工业化进程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正在成为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目前,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信息产品制造业、模具制造业迅速发展,所有这些行业的零件加工质量高、生产柔性化要求高,大量使用数控加工设备。近年来,伴随着江苏地区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江苏地区的数控设备数量持续增加。无论是数控机床、数控设备制造业,还是汽车模具制造业,都在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特别是模具制造业,已经占据全国模具制造半壁江山,数控设备的使用更为普遍,随话说“要加工好的模具,必须用好的数控设备”。
大量个体、私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除了一般不需要数控技术的开发人员之外,对各种数控应用人员都有大量需求。特别是由于这些企业人员比较精干,数量不太多,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
数控机床结构实验心得体会范本 机床结构基础实训总结(3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