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研究性心得体会及感悟 研究性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研究性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一个课题的完成,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学生借助网络、书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惜时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考虑,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色彩,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对高中生开设的社会研究课,说明美国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其重视,而研究课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日本的综合性学习课程,也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小组课题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 04.

[2]李其龙,张可创。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3]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阴。中国大学教学,20xx(12):25-28.

[4]徐凤生。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xx , 6 ) : 44-48 .

[5]史曼莉,姚利民,康雯,蒋家琼。研究性教学思想发展初探[m].大学教育科学20xx(6):35-40.

[6]黄丽芳浅论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程研究,20xx(6): 10-12.

[7]叶建华。数学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方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xx(9): 66-67.

[8]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xx(24): 42-43.

[9]张志亚。对结合各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xx(6):25-28.

[10]柴华芳。高中数学课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学周刊,20xx(9): 181.

[11]王聋。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渗透[j].天津大学学报,20xx (9 ) : 40-4 i

[12]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宁波大学学报。20xx(3): 22-26.

[13]黄惠蓉。现代数学与研究型课程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4): 13一l5.

[14]刘兴华,周春荔。试论中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xx(增刊):106-110.

[15]杨红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科学教育,20xx(2): 79.

[16]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66.

[17]李莹。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初探[j].赤子20xx(12): 293.

[18]钟启泉,崔允都。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一一师范生读本〔m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19]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一一教育智慧的意蕴cm.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13.

[20]连文刚。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学教研,20xx(6): 30.

[21]吕林海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实施模式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20xx(2):85.

[22]马玉焕。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一一浅谈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xx(04): 4l -43.

[23]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 04:48-5.

[24]叶纪林。20xx国外研究性学习的现状、特点及启示阴。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xx(02): 53-56.

[25]金鑫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认识[j].上海中学数学,20xx, o5:22-23.

[26]华志远。发掘教材引言中“引”的功能[j].中学数学,20xx,3: 4-5.

[27]华志远。cal在圆锥曲线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中学数学,1999, 03:25-27.

[27]周万春。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j].华章。教学探索,20xx, 03: 19

[28]李三平等。研f%,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与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xx(3): 76.

[29]何小亚。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过程分析[j].数学教育报,20xx(3): 34.

[30]陈海波。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 ol:220-222.

[31]王爱芬。国外及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 04:48-51.

[32]周霞飞。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他们可以走得更远[j].中学数学研究,20xx,02:8-9.

[33]邹秀琴。图形计算器让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04:118.

第一章引言

1.1数学教学的实践感受

1.2对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思考

l .3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2.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2.4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

2.5有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研究内容

3.2研究对象

3.3研究材料

3.4研究方法

3.5研究过程

第四章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4.1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

4.2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模式

4.2.1模式一:研究性学习前置一一激发兴趣,扫除障碍

4.2.2模式二:研究性学习同步一一辅助教学,加深理解

4.2.3模式三:研究性学习后置一一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第五章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实验研究

5.1实验目的

5.2实验设计

5.3实验材料

5.4实验过程

5.5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5.6实验结论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研究总结

6.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3未来的研究方向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5.1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原则、模式,以及整合效果的检测。

5.2研究对象考虑到文理科学生在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实验的公平性,本研究选择了文科、理科各一组班级作为被试。

5.3研究材料

1)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旨在检测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对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所产生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以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向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征求意见,命制了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在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2)前测与后测数学考试成绩为了检验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实验收集了两组班级的分班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前测,以高二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5.4研究方法

5.4.1文献法本研究收集各类论文(包括硕博士论文、期刊论文等)、书籍、网络资料,获得本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逻辑整理,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

5.4.2问卷法对高二2班的被试采用问卷法。笔者设计了一份“数学学情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2个问题。围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评价进行调查。

5.4.3统计分析法对于问卷及考试成绩,笔者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需要长期的实践研究,笔者的实验虽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此还需时问和反复实验的检验。

2.虽然笔者已经总结出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三种模式,但是每种模式未必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操作性上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笔者觉得将来还应探寻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模式。

从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要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单凭数学课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数学课内容多,课时紧,而多数的研究问题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在数学课上来完成,一定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因此,必须利用好研究性学习。经过观察研究和实验,笔者的研究结论如下:

1.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方式上的不合理,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反思和研究。

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结合存在必要性。

3.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获得了以下显着效果:首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亲身经历过数学问题的探索之后,学习热情高涨。其次,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宝贵价值和独特魅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显着提升。再次,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合作沟通的能力。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的缺陷,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使数学教学工作更顺利有效地推进。因此,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20xx.05-20xx.06 开论文会议

20xx.06-20xx.07 研究性学习国内外现状研究

20xx.07-20xx.02 确定论文题目

20xx.02-20xx.06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资料调查

20xx.07-20xx.08 确定论文终稿

20xx.08-20xx.09 论文答辩

对于研究性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要求是:“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我们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三和初一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0%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

研究性心得体会及感悟 研究性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五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