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职人文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步入高职心得体会(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高职人文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关键词:“互联网 ”;儿童护理;教学设计

儿童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学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构建“平台课程 专业岗位方向模块课程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按“生命周期模式”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以医学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结构、常用护理技术等为先导,为后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职业拓展课程打下基础。

1整体教学设计

1.1教学分析。1.1.1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以女生为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并分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结果表明学生对未知内容有强烈求知欲,但碎片化思维明显,人文关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缺[1-2],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其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喜欢多媒体、动画、情境模拟等信息化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儿童护理课程中新生儿部分的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记录显示,学生已经具备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健康检查评估方法等基础知识。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比较抽象,传统护理技能操作训练难以模拟,新生儿护理理念、技术、设备日新月异,操作标准与要求更新快,同时很多学生没有接触新生儿的经历,对新生儿出生的概念仅来自影视或文学作品。学生对新生儿基础特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但动手意愿比较强,因新生儿科室环境的特殊性,教师难以带学生进行临床现场观摩。1.1.2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依据高职办学宗旨,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结合“1 x证书”制度,以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为主线,基于儿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并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将课程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有3个学习单元,14个学习任务。(2)教学目标。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3],设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描述新生儿分类、生理特点和一般护理措施;能描述新生儿即时处理步骤,能叙述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区别;能叙述阿氏评分标准;能说出窒息复苏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描述新生儿沐浴和抚触的操作前准备,能叙述新生儿沐浴和抚触的注意事项,能叙述窒息复苏的评估内容。②能力目标:会识别足月儿与早产儿,能运用有关知识制订新生儿常规处理计划并为新生儿及其家庭提供整体护理,能根据阿氏评分标准为新生儿正确评分;能准确判断窒息程度并规范操作窒息复苏;能正确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抚触操作前准备;能独自完整、流利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抚触操作;能团队合作演练窒息复苏。③情感目标:培养安全意识、信息素养,树立爱婴观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3)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早产与足月儿的区别,窒息复苏流程,沐浴抚触操作过程。②教学难点:新生儿即时处理步骤,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具备初步辨识新生儿窒息程度的能力,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即新生儿早期保健、人文关怀等。1.2教学策略。1.2.1教学方法。本次课的教学理念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学情特点,以案例为载体,新生儿护理为主线,科学设计课前导学、课中学练、课后拓展教学环节,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教室与实训室互相融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依托课程网站、虚拟仿真软件等,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示范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将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后。1.2.2教学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以“家庭为中心”及“儿童发展理论”为主轴,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护理技能三大护理核心能力为主要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合理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同时借助儿童护理网络教学平台、微课、动画等信息化资源及手段,提高学生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1.2.3教学资源。授课地点为儿科护理实训中心,中心创建仿真教学环境,配置触控一体机、录播系统、无线网络等。以循序渐进、稳步提高为原则,采取选用、引进和自编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教材建设。选用教材是“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将内容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行业标准,“1 x”证书制度和技能大赛相关要求,重新整合原有章节,结合具体临床病例,遵循护士实际工作流程开展项目教学。我校妇儿教研组成员制订配套的实训大纲,编写《实训指导手册》。此手册每一个实训项目附有考核程序标准,同时在每项护理操作中设置了操作场景[4],要求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具体情境中进行操作训练。

2教学实施过程

2.1课前导学。学生登录超星平台,自主学习本课相关导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任务、熟悉操作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新生儿的特点,并完成在线测试,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2课中学练。教学中借助超星平台,直播医院助产新生儿工作场景,使学生真正“进入临床”“融入临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制订处理流程图,上传超星平台。随机选择一组学生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及提出修改意见。接着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体验即时处理场景,然后学生实操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最后随机抽取小组进行现场模拟演练,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师生共同点评、连线专家点评,归纳要点,同时开展远程职业体验[5],让学生看到弱小的新生儿独自面对nicu的医疗环境,培养同理心。2.3课后拓展。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思考。学生领取仿真婴儿(会哭闹、饥饿、夜哺等)回宿舍进行为期一天一夜的连续照护,连续照护过程中学生及时记录感受并在结束后进行座谈,谈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聆听并依次指导学生移情和慎独的照护理念,要做到以婴儿为中心,并根据其特点关怀照护对象[5]。儿童节、儿童疾病防控日组织学生举办相应主题的小讲座、制作宣传海报、自制科普宣传资料、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把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并计入考核,真正了解新生儿护理特点,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爱婴观念,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个护理细节中。2.4教学评价。基于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 线下”评价、“期末 过程性”评价、“知识 能力”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使用新生儿高级模拟人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案例情景模拟和高仿真外观及生命体征数据显示,让学生体验nicu工作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教师也可通过结局指标获得直观感受、客观评价。此外,综合实训采用osce模式[8],由监考人员从病例库中抽取病例并最大化模拟新生儿病理、生理变化等,并为学生提供操作所需物品,让其自主分析病情并进行护理操作,考核其案例分析、专业操作技术和护理措施实施能力。

3教学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本次教学对象中,80%的学生对“学会知识”“获得技能”“激发兴趣”3个方面的正面评价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主要表现为:(1)学生课堂主动提问和自行开展讨论的学生明显增多。(2)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和技能考核的熟练度均有所提高。(3)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增强,能及时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可积极探索解决办法。(4)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能在实践中不断自主创新,有很多创意和想法。另外,学生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护理技能均有所提升。

4特色与创新

4.1教材重构。教材章节设计中,新生儿内容与常用护理技术进行重新整合,同时为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将教学设计与临床实际场景任务相结合,如将“新生儿护理内容”设计连续性案例:新生儿出生后的即时处理—常规护理—连续护理,创设教学情景,将教学主线设计为“新生儿降生记”—“准妈妈的担心”—“争分夺秒要他哭”—“从揪心到平安”。4.2融合多种信息手段。以儿童护理网络教学平台、智能互动版小儿急救模拟人及多室合一系统为载体,整合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差异化的教学和多元化的评价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真正实现学习工具智能化、学习要求差异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评价多元化。4.3渗透“以职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窒息患儿急救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患儿病情的危急、家属的恐惧和医护人员抢救患儿的紧迫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任感。在课后通过儿童节、儿童疾病防控日组织学生举办相应主题的小讲座、制作宣传海报、手绘科普宣传资料、参加社区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培养学生爱婴观念。4.4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学评价上,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相结合的、注重学习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教师、学生、临床专家评价共同参与学生专业信念价值、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素养能力的实时、多元评价。

5反思与改进

5.1不足之处。(1)案例情境及标准化病人模拟欠真实。(2)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应变能力及对新生儿的人文关怀有所欠缺。(3)考核流程不够规范化。(4)同一小组中个别学生存有依赖心理,小组任务参与程度较低。5.2改进思路。(1)鼓励教师积极完善知识结构,主动关注课程新的知识点,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高,为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2)组织教师进行统一标准化病人培训。(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监测学生表现,并在教学评价上予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周瑞芳,王卉,姚阳.等,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12):21-23.

[2]徐志芳.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5):128-131.

[3]陆娴.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儿科护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5-77.

[4]曹楠.“互联网 ”背景下cdio教学模式在高职学生外科护理技能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103-105.

[5]柏道梁.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的儿童护理教学设计: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儿童护理学生培养与教学方法经验分享的感悟与启发[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94-96.

推荐高职人文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国旗下演讲稿《注重仪容仪表,崇尚文明礼貌》

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关于校园文明这个主题,有着许多内涵,今天我就专门谈一谈学生的仪容仪表问题,题目是《注重仪容仪表,崇尚文明礼貌》。

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金钱;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礼貌,你是彻彻底夜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没错,我们做人的行为规范就是讲文明礼貌。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来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骑马跨天下;孔融让梨,尊敬长辈,长期以来令人赞不绝口;杨时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终成大器……。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生活在“礼仪之邦”的炎黄子孙,莘莘学子,我们更应该处处崇尚文明,让一言一行、音容笑貌展现出青春活泼、自然大方、积极向上、文明礼貌的风采。

中国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仪容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打眼一看,穿着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反映出一个人精神风貌。在日常交往中,这是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

同学们在电视上都目睹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都见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那统一的军服、挺拔的身姿、坚实有力的步伐,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中国的强盛;人民警察那一身笔挺的警服、帽子上那熠熠闪光的警徽,无不透射出法律的尊严;白衣天使们那一身洁白无暇的大褂,象徵着生命的圣洁;生产线上工人的统一着装,体现出大工业生产的规范和勃勃的生机……

同学们可以作一假设,如果没有统一的着装,你会看到怎样的情景?

社会赋予广大学生应有的仪容仪表要求,穿着校服可以端正学生的思想作风,抵制攀比等不良风气,穿着校服能够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整齐的校服、干净朴素的仪容仪表、文明友善的行为举止,处处折射出同学们青春靓丽、朝气蓬勃。不化妆、不穿奇装异服、不留长发怪发,并不是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是希望辅助同学们更为健康地成长。过早接触那些并不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所谓时尚,并不能让同学们显得更为优秀和健康,反而会在某些程度上显得不伦不类。

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数控系的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着装规范、举止文明、遵章守纪。但是,我也不得不明确指出,目前在仪容仪表方面出现的一些不和谐。有极少数的同学,仍然我行我素,无心学习,无视学校规章制度,表现在不穿校服;男生留长发、怪发;女生染发、烫发;也有一些同学,佩带戒指、耳环、项链等;还有一些同学指甲留得比较长,暂且不说你学习、生活、运动是否方便,单就个人卫生而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还有一些同学,成天萎靡不振,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随手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卫生习惯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

虽然这些问题都发生在极少数同学身上,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极少数的不和谐,影响了我们的校园文明。从表面看来,发型、妆容、服饰、卫生习惯、待人接物,这些话题显得有些过

高职人文学习心得体会和方法 步入高职心得体会(9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