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悟(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苏东坡传读后感一

这里原是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字子瞻,号东坡)贬谪海南时居住和讲学的地方。苏东坡因朝庭险恶的政治斗争被一贬再贬,绍圣四年(1097)四月又从广东惠州任所贬到海南岛。海南岛古时候是流放罪臣的地方,文化落后,蛮荒闭塞,疾病流行。朝庭任命苏东坡为琼州别驾,是名义上的琼州府官员,但是不允许参与政务,而且不让在府城居住,必须到昌化军安置。昌化军大体就是现在的儋州。苏东坡这时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正所谓风烛残年,万里投荒,景况十分凄凉。他身边只带着次子苏过,先是居住在昌化军使安排的官屋,后来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广西时,遣人渡海把苏东坡从官舍中驱逐出去,使他不得不偃息于桃榔林中。次年,昌化军使张中、仰慕者黎子云等共同为苏东坡修造房屋。事成之后,苏东坡引用《汉书·杨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欣然命名其屋为载酒堂。

从此,载酒堂便成为苏东坡以文会友、传播中原文化的地方。来自各地的学子常于载酒堂问奇请益,载酒堂因此名闻遐迩。苏东坡居儋三年遇赦北返,这里便成了儋州人民和文人墨客抚今追昔,缅怀、纪念东坡先生的一处胜地,被誉为天南名胜。到了清代,进士王方清和举人唐丙章在此掌教,载酒堂才改称东坡书院。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党政要人,不远万里来此观光榄胜,感慨万千。1984年,原儋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载酒堂和院内其它设施。

东坡书院景色宜人。院内亭台雅致,殿宇堂皇,古木幽茂,群芳争艳。山门悬挂的东坡书院黑色牌匾,字体端庄、刚劲,是清代书法家张积的手迹。穿过山门,跨过石桥,先是载酒亭。亭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飞檐,十二根据色的圆柱支撑起翠顶,造型古朴,气势雄伟。亭内镶着以东坡与春梦婆攀谈、东坡惜别儋州百姓为内容的木刻。亭的东西各有一个清水池,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似与游人同乐。走出载酒亭,拾级而上,就是载酒堂。正殿悬挂着一块刻有载酒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那是乾隆年间书法家、当地举人张绩的墨宝。殿内留下的是琳琅满目的碑刻和检联,翔实地记载着载酒堂的兴衰以及古今名人的感慨。正联写道:高人庭院故依然,何时载酒寻诗,重约田家屐履;学士文章今见否?此地标奇揽胜,请看大海风涛。

载酒堂有13块碑刻,其中既有古代的诗文碑记,又有现代的碑刻作品,集中体现了历代文人对苏东坡的景仰和追怀之情。最有特色的是右边墙角的一块大理石碑刻,那是根据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的原作雕刻的《东坡先生笠屐》,上面还有唐伯虎所题的诗。左边的三块诗碑,分别是现代三位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田汉和邓拓在60年代题访东坡书院的遗墨。

大殿正中是东坡讲学的彩雕。苏东坡循循尚诱地讲授,黎子云聚精会神地聆听;站在苏东坡后面的是随他来儋州的儿子苏过。

书院两侧还各有一座小园。东园有钦帅泉和钦帅堂;西园有一处再现东坡居儋功绩的陈列馆,馆名由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柞题写。陈列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铜像的汉白玉座墩正面镶着东坡居士四字,是郭沫若的手迹。铜座周围广植槟榔、桄榔、杨桃、翠竹,青枝绿叶,生气盎然。东坡签屐铜像的创作者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李汉仪。铜像取材于《东坡笠屐图》。据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签和木展,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苏东坡在逆境中旷达乐观,入乡随俗,与民相亲,历来受到当地乡民的敬爱。据说铜像运回书院那天,书院所在中和镇的的父老乡亲就如过节一样兴高

采烈。大家奔走相告:苏东坡又回中和啦!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历尽艰辛困苦,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

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在东坡当年所居住的中和镇一带,大人小孩都熟知东坡故事。这里的人崇尚读书,读书人之间经常诗歌唱和。甚至这里讲的方言称东坡话,尾调颇似四川方言。对苏东坡的情感,体现了海南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向往。

精选苏东坡传读后感二

各位游客,提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而要提起他与我们常州有何渊源,知道的朋友也许并不多。

东坡先生一生曾11次来到常州,并终老于藤花旧馆。在常州现今许多地方,还都保留有先生当年所踏足之处,今天,就请各位随我追随先生的足迹,走近这位大文豪。

现在我们来到的景点—东坡公园始建于1954年,由舣舟亭扩建而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公园的景点平面示意图。东坡公园位于市区的东部,古运河东去的咽喉要地。整个景区是由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和古运河中的半月岛组成,二岛之间由一座明代古桥相连。东坡公园是一座凝集常州历史文化、富有常州园林特色的公园,20xx年4月28日改造完毕后免费对市民开放了,改造后的东坡公园与周边的红梅公园、天宁寺景区联袂成片,共同形成延陵东路历史文化街区。

各位游客,现在就请各位随我步入园内,开始我们的怀苏之旅吧。 东坡园大门上的门环与众不同,其形似虎,名曰狴犴(bi an,毕岸),相传是龙的第七个儿子,半亭屋脊两端的卷尾龙头,名叫螭(chi 嗤)吻,相传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因为“龙生九子,子子不成龙”,所以它们的地位比龙低下,只有在园林建筑上能看到它们的形象。门上的狴犴能明辨是非,急公好义,有威慑力,而螭吻属水性,能克火,装在屋脊两端既美观,又能灭火消灾。苏东坡深受世人敬仰,而常州人对东坡先生则更敬爱有加, 1982年修建门庭时,特以龙子护门,日夜守护先生正气。

东坡公园

进入洞门眼前这组湖石小品,名曰:“三苏苑”。 主峰后的松、梅、竹为“岁寒三友”,与前面这三座湖石相呼应,难道这“三峰、三友”不就是隐寓着“一门三父子,文章四大家”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吗?穿过洞门,就是怀苏庭。我们眼前这块湖石之上的“雪浪”二字,则为我们引出了先生爱石的一段佳话。相传,东坡在扬州曾得奇石一块,其纹路皱折如长江风浪,洁白无瑕,遂名“雪浪石”,并将其清供案头盆内,终日观赏,后又将其书斋改名为“雪浪斋”,先生爱石,由此可见。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出生于北宋仁宋景祜三年(1037年)十二月十九日。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也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列名于“唐宋八大家”。苏东坡的一生曲折坎坷,他曾在京城里做过官,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有分歧,后自请任地方官。先后担任过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太守等职,屡遭贬谪,晚年流放海南。东坡生前博学广记,才华横溢。他的文章、诗词、书画,堪称千古一绝。

我们现在来到了龙亭,此亭临池而建,造型奇特,象亭子又象水榭,是亭榭结合的建筑,不太多见。之所以称为龙亭有二个原因,一是乾隆皇帝曾在亭内召试地方文人,二是该亭顶上有二条龙,因此被称为龙亭。

水池南边有御碑亭,亭内保存乾隆皇帝南巡时所写的六首诗的碑刻,这些诗文表达了他对苏东坡的崇敬和对地方官员的训导。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四次来常,这些碑文记述了他南巡时的盛况和表达了他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颂扬。大家请看,这块碑文上写道:毗陵驿口驻飞颅,城郭周巡六辔纡。老幼欢欣称就日,江山风物已勾吴。勖哉尔牧无胥怠,弱矣斯民未尽愚。户口实繁盖藏少,隐忧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悟(七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