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贫困心得体会精选 帮助贫困儿童的感悟(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儿童贫困心得体会精选一
大家上午好!
在这鲜花烂漫,绿树如茵的初夏时节,我们将迎来孩子们的盛大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本周六,我们全体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共度这美好的节日!值此机会,谨让我向全体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向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你们刚刚迈进新世纪,这对于你们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你们的人生历程是与新世纪的前进步伐紧紧相伴的,你们是新世纪的小主人!!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也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今天你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祖国现代化的实现要靠你们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靠你们去奋斗!要切实肩负起这样的神圣使命,就必须把自己锻炼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希望你们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为长大以后推进祖国新世纪大业做好全面准备。
同学们,你们是家庭的宝贝,更是家庭的希望。你们能够快乐地成长,家庭就充满欢歌与笑语。你们是学校的孩子,更是学校的希望。你们能够全面地发展,学校就充满生机与活力。你们是社会的未来,更是社会的希望。你们能够和谐地发展,社会就充满热情与友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希望。你们能够茁壮地成长,祖国就充满美好与繁荣。
我们学校“构建了快乐教学、塑造美丽心灵”,就是希望同学们保存那原始的童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做一个文明好学、具有美丽心灵的好学生!
同学们,儿童时代是美好人生的开端,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你们一定要珍惜、要努力啊!!我相信你们,学校相信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一定能够肩负起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神圣使命。你们一定能行!
最后,再次衷心祝愿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乐!谢谢大家!
2022儿童贫困心得体会精选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伴随花的芳香,身穿节日盛装。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度过我们的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
尊敬的老师,在过去的岁月里,你们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度过了许多严寒酷暑。为了帮我们批改作业您深夜还没休息。您就是那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我们成长。再次,我谨代表各位少先队员向你们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学校里念书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们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可那都不算什么了。只要我们是学校的学生,这点困难我们不怕。我们要以优良的成绩回报祖国,回报父母,回报老师。
同学们,我们可是祖国的栋梁啊。我们要向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前景出发。我们要向德、智、体三个目标前进。
最后,祝大家节日快乐。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2022儿童贫困心得体会精选三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这既是他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然而,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限制,农民工的“空间城镇化”并不代表身份的市民化,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享受和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和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不平等公共服务和福利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依然在起着身份区隔的作用。同时,受制于家庭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城市社会排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他们在流动过程中作出了携带或不携带子女进城就学的家庭决策,从而形成了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随迁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入学机会、就学途径、经费保障等方面,问题显而易见且相对紧迫,同时他们的空间流动会对城市教育资源分配形成冲击,触及了相关主体的教育利益,因而更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较早成为政策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则主要表现为安全、生活、学习和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较少直接触及其他主体的利益,自然难以形成“利益冲突式“的社会关注效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弱势和弱小群体,作为家庭结构肢解化的承受者,作为中国城镇化不完全发展的代价承受者和衍生现象,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全国妇联课题组2019年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1]。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2]十年间约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
当前,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多持“问题化”的研究进路,存在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夸大化、标签化甚至污名化的倾向,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本文以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甘肃省10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为样本,通过统计和推断方法,整体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特征,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的真相,深入探究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和学习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判断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态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和潜在问题提供有效的实践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对于“留守儿童”的认定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父母外出的结构,即双方均外出还是仅单方外出;二是父母外出的时间,即不能与子女见面的时间为半年以上还是一年以上;三是留守子女的年龄,即是18岁以下还是15岁以下或者12岁以下。我们这里所呈现的数据是父母至少一方外出、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在义务教育学校读书的儿童。为了全面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我们把留守儿童分为三类:一是父母双方外出的完全留守儿童;二是父母一方外出的半留守儿童,其中包括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两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总体特征
1.农村留守儿童占39.69%,劳务输出大省尤甚
在我们所调查的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有3750人为留守儿童,占39.69%,比全国妇联课题组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的37.70%高出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国妇联课题组是按0~17岁全口径计算的,如果仅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计算,则农村留守儿童(2948万)仅占农村同年龄段学生数(10128.5万)的29.11%,这样我们的调查数据要高出六普数据10.58个百分点。在所调研的10个省(市)中,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平均值的省份有河南(57.82%)、山西(44.25%)、湖南(44.11%)、重庆(43.17%)和湖北(40.16%),尤以河南省数量最多,可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
2.完全留守儿童高达43.36%,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最多
从父母外出结构看,有43.36%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达1626人,如果按照严格的留守儿童定义,即父母双方均外出且一年以上不能与子女见面,那么,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比例为17.21%。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为半留守状态,达2124人,占56.64%。在半留守儿童中,父亲外出的占82.82%,为1759人;母亲外出的仅有365人,占17.18%。男子作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外出打工比例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甚至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性。而母亲作为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人物,留守家中陪伴子女、从事农业生产应该是家庭较为理性的决策,对缓解社会矛盾意义重大。
3. 留守儿童呈低龄化趋势,年轻外出母亲更倾向子女留守
尽管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对数量上看4~6年级最多,占50.68%,7~9年级次之,占33.58%,1~3年级最少,仅占15.74% ,但是从留守儿童占该年龄段儿童的相对比例上看,1~3年级最高,达44.05%,4~6年级次之,占40.26%,7~9年级最低,只占37.96%,小学高于初中,小学低年级多于小学高年级,基本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与范先佐教授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3]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关。一方面,年轻人刚刚组建家庭,经济基础较差,需要通过外出打工来巩固家庭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年轻人有着比其他群体更具优势的打工资本(如知识、体力、健康、适应能力等) ,而且父辈尚有精力帮忙照料孩子。在三类留守儿童中,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低龄化趋势更为明显,小学 1~3年级留守儿童在同类型中的占比,母亲外出最多,占22.44%,完全外出次之,占16.27%,父亲外出最少,只占13.88%;小学4~6年级同样是母亲外出最多,占55.11%,父亲外出次之,占53.54%,完全外出最少,仅占46.62%,母亲外出的低龄留守儿童需引起重点关注(见表1)。
4.三分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跟祖父母居住,22.62%同兄弟姐妹居住
调查显示,在各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中,同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达33.53%,同母亲居住的比例达27.12%,同兄弟姐妹居住的达22. 62%,同爸爸居住的占14.26%,还有2.47%的留守儿童同其他亲属同住。在完全留守儿童中,有43.91%同祖父母一起居住,21.36%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完全留守儿童还是总体留守儿童,都有五分之一强的农村留守儿童没有跟成年人一起居住,处于监护缺失的状态,这一状况尤其应引起各方关注。
(二)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1.在生长发育关键期,非留守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优于留守儿童
从身高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身高比留守男生高 1.37厘米。具体来看,在小学阶段,非留守男生平均比留守男生高1厘米左右;初中阶段尤其是八、九年级,两者相差 2~3厘米。就女生而言,非留守儿童比留守儿童高1.10厘米,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较为明显,尤其是九年级,差出2.60厘米。从体重来看,非留守男生的平均体重比留守男生多1.12kg,在三、四和八、九年级相差最为明显,而女生并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均值来看,留守女生的体重比非留守女生多0.15kg(见表2) 。可见,在儿童生长发育关键期(三、四和八、九年级),非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优于留守儿童,尤其是在身高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在身体发育关键期,父母的陪护能让他们的生活获得更好的照料,尤其是在营养水平方面,从而使身体获得较好的发育。
2.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
有65.25%的非留守儿童每天或经常能吃到肉,高于留守儿童3.77个百分点。父母的外出,并没有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儿童的营养水平。究其原因,第一,可能是由于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祖辈,较之年轻的父母,他们奉行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只关注“吃饱”,忽视“吃好”,不注重儿童营养水平的提高,即使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不会用在提高孩子的营养方面;第二,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家中大小琐事需祖辈照料,而他们精力有限,故难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相反,在家的年轻父母有着较为开放的生活理念,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因而非留守儿童的营养水平高于留守儿童;第三,留守儿童中有五分之一是兄弟姐妹同住的,缺少成人的生活照料和监管,一日三餐质量无从保障,这也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不佳。
2022儿童贫困心得体会精选四
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好!
送走金色的五月,我们将迎来“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欢聚在这里,共同庆祝孩子们的盛大节日。在此,我忠心地祝愿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同时,请允许我代表__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幼教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你们能够选择我园,把孩子托付给我们是对我园极大的支持和厚爱。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我园教师为了孩子们健康的成长、知识的丰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家长的赞誉,在此我向全体老师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一代,因为有这么多人一直关心着你们的健康成长,今天的你们是天真灿烂的儿童,明天的你们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我们__幼儿园创建于__年9月。开园以来,我园一直坚持“以诚信立园,以幼儿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创设温馨的氛围,给孩子以善良与智慧,让孩子们在爱的氛围中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真正实现我园提出的“启智慧之门,铺博士之路,搭成功之桥”的目的。
从开园到今天,我们付出了许多,每一次进步都令我们激动,每一次成功都激励我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但取得的成绩并不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只有实事求是,踏实工作,才能实现既定目标,才能不辜负家长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当我们面对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面对家长们信任的目光,我们只有不断地用诚心、用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家长。把幼儿园办成管理规范、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的知名园所。同时,我园也在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增加艺术教育,挖掘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认为教会孩子们认识了几个字、会算了几道题就行了,而是要让每个幼儿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教育是一棵大树,须要全社会的关心、扶持和培育,幼儿教育是这棵大树上幼嫩的枝芽,更须要精心的培植和呵护,我们真诚地邀请您与我们携手并进,共同铺筑起“小博士”们的成功之路!
“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而“六一”的快乐却是属于我们大家的。
今天,是我园第_届“六一”文艺汇演,我园的每名幼儿都将登台亮相,展风姿、献才艺。让歌声与微笑同在,祝福与快乐同行。欢庆的笑脸洋溢着喜庆,优美的舞姿抒写新的篇章,亮丽的歌喉唱响人生的起点。朋友们,让我们与孩子同唱,让我们和家长共舞,让美丽的梦想从这里起航……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2022儿童贫困心得体会精选五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教师、同学们:
大家好!
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阳光。在这个百花争妍、莺歌燕舞的美好季节里,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天真年少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党委、行政向长期以来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少儿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全体少先队员们致以亲切的节日祝
儿童贫困心得体会精选 帮助贫困儿童的感悟(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