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志愿者事件心得体会 志愿者植树活动心得(八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植树节志愿者事件心得体会一
2. 树木是阻挡风沙的卫士,如果不想让世界成为沙漠,那么就植树吧!
3. 绿满校园怡人心,花开遍地笑常存。
4. 地球的保护伞——森林,失去它就带来无穷的灾难。
5. 各国各地都植树,地球家园人人护。
6. 绿色家园,人人共创;保护树木,人人有责。
7. 植树不只是312,而应该是365。
8. 播撒一片绿色让世界更美,爱护万千树木让你我同行。
9. 撒下一点绿色,收获一片绿意。
10. 推动绿色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11. 人从众团团圆圆,木林森茂茂密密。
12. 勤植树,胡环境;闲育花,美大地。
13. 众人爱绿护绿,地球常绿永恒。
14. 双木成林美环境,三木成森净空气。
15. 你献一点绿,我献一点绿让绿成为生命主旋律。
主题植树节志愿者事件心得体会二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大家对植树节了解多少?为什么我国将植树节定在每年的3月12日呢?
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的关注绿化、环保的问题。
众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盖面积正在逐年的增加——可我们似乎觉得这些离我们还很远,但是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这片大地播种着绿色,他们有的被称为“英雄"、有的被称为“当代愚公”,有的甚至是外国友人……
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植树是全人类的大事,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
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广东省中山市翠杏村,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还生长着一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檀香山酸豆树。这是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
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xx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xx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1893年,孙中山先生亲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献《上李鸿章书》,他提出,中国欲强,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了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大规模进行植树造林的计划,规划着农业现代化的远景。1924年,他在广州的一次讲演中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此后,在他的许多著作和讲演中,反复强调毁林的危害性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的
植树节志愿者事件心得体会 志愿者植树活动心得(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