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的心得体会 名师心得体会开头(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名师的心得体会一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徐长青老师《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一副扑克牌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大胆放手,整节课都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扑克牌的过程,老师只是在一边引导和总结。在课堂上,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过难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简单的题目没有意义。徐老师利用扑克牌的分发引出分数,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这节课,我看到了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房昔梅老师指出,核心素养是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和未来挑战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要学数学?什么时候用数学?一个有追求,爱钻研,会思考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还有数学的思考。这节课最让我醍醐灌顶。她并不像洪老师那样的温柔似水,儒雅的外表下也不缺对数学的热情,对问题的洞悉。?
她以生活动画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估算,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更让学生知道了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数学。房老师良好自身素质,独特的价值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并且把这种思考的习惯、方法教给学生的老师。
三、教学要与时俱进
钱守旺老师指出,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即不是在书斋中进行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更要像钱老师一样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融于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
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努力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多元化的教学知识结构和教学策略。
2022名师的心得体会二
20_年9月到20_年7月我有幸成为袁优红名师工作室第一期的学员,在2年时间里我虚心请教导师,刻苦钻研,终于使自己在科学教学上有所获。为了使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更好地为定海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决定继续参加袁老师的第二期工作室。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个人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依据袁优红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相关精神为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和贯彻工作室发展目标,认真履行工作室学员的义务,并以各级各类活动为契机,力争做到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学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发展状况自我分析
从事科学教育工作已有14个年头了,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有着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和较强的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容易接近学生;有一些课堂教学心得的积累,对科学教学有一定的见解,掌握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初浅教学方法。弱势是缺乏耐心,容易将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对于课堂教学缺乏经验,如何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最大化,这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有些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要加强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文学素养的'积淀有待加强,教学风格尚待形成。总而言之,以上几方面是迫在眉睫的,是当务之急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具体规划
1、端正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我要发扬自身的优点,对待学习、工作诸多方面都要端正态度、认真严谨、求真求实。每一次的学员活动和学习培训力争做到积极参加,不迟到不早退,有事有病不能参加,要及时做好请假工作。认真完成每一次工作室学员的作业和任务。
2、加强学习。有这样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告诫人们活着就要学习,它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而我选择最为方便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进行全面、系统的阅读学习,对书中的建议,想法,案例,方法进行分析与反思,做到及时摘录,认真写好深刻的学习体会,每学期至少一篇。
3、注重积累。教师的成长需要积累。时间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总之教师的积累尤为重要。我要努力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想到一点点;每天学到一点点;每天领悟一点点;每天反思一点点;每天写下一点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想到的,反思的,就一定要及时写下来。要让做过的事情留有痕迹,要让瞬间的精彩成为永恒。从现在开始准备一本笔记本,随身携带,随时随刻地记录,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4、课题研究。提倡教科研一体化。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专项课题的深入研究,以研促教,使教学和科研更有机的结合,做到相辅相成。上学年我撰写的“科学前概念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已在区立项。我将按照课题计划进行研究,及时高质量的完成结题,力争在区级比赛获奖。
5、撰写论文。通过撰写论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为了撰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我要努力做好平时课堂教学实践的积累,尤其是教学中精彩的片段,有趣的活动,新颖的设计,巧妙的安排,有效的方法,合理的组织等等,将每一个素材进行分析与总结。每学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四、预期发展目标达成:
1、力争在校、区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2、教学设计在区评比中获奖。
3、撰写的论文在区论文评比中获奖。
4、顺利完成区立项课题的各项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去付出,去奉献,让自己在蔚蓝而广宽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为定海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2022名师的心得体会三
《列子两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和朗读想象的方法,体会到纪昌的决心、毅力、恒心,丰满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
3.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把段意串联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以及对批注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带来了一份见面礼,大家请看这几幅图片,猜猜图片的内容。
这几个故事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的甚至可笑的故事里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能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故事——纪昌学射。
2.读题目,读出讲故事的味儿。
3.师生同写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己出声地朗读课文。建议:不同的文章在朗读的时候有不同的语气和语调。如,读诗歌、散文的时候感情要浓郁、读出节奏与韵味。这是一篇故事,所以,我们一开始朗读的时候,就努力以讲故事的感觉来读。
2.再读一遍课文,每读一段停下来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练眼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
极小的看成很大东西
开弓放箭百发百中)
4.故事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很完整。看着课文,凭借板书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总结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文章各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进行整理,就可以概括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方法简单又好学,大家在别的文章学习中也试一试!
三、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传奇创设情境渐入故事
1.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走进2000年前,细细读读这个经典的、闪烁着哲人智慧的寓言故事。
2.指名读第一段:指导读出讲故事的感觉。
教师讲纪昌向飞卫学射前的一个故事。
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3.问:如果你是此时的纪昌,你最想让老师教授你什么本领?
(预设生:想学习老师的绝招。)
四、层层剥笋树形象——抓关键品词语读中感悟
1.飞卫怎么说的?指导朗读飞卫的语言。(飞卫老师的话说得明明白白,毫不含糊)
(评:你听清了吗?师傅的要求是什么?)
2.纪昌是怎么练的呢?从文中找一找,用“________”画出来。
①出示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要求: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的读,品一品,看哪个词语特别吸引你,让你对纪昌有了更深的认识。
②层层剥笋品读“注视”
“注视”是怎么样地看?(多提问几个)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谁来读出纪昌的专注劲儿来!
纪昌让自己注视什么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是人们在织布的时候,由梭子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老师的这个动作就叫“来回穿梭”。
如果是你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苦、累、眼花)
你们想一想,纪昌苦不苦?累不累?眼睛花不花?
可是,纪昌这一看,就是两年呀!700多个日子!
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带着这一份坚持,带着这一份执着和决心,读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这“注视”一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板书: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
引读:是呀,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句子(略),生齐读。(听出了一份不易,也听出了一份喜悦)
③梳理:课文的第二段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样按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写下来,读者读了之后十分清楚明白。师生合作读一读。师读飞卫老师的话,男生读纪昌练习的过程,女生读成功的喜悦。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批注过程
1.练到这样到家的程度,你为他高兴吗?可是飞卫却有提出更高更难得要求——把极小的看成很大的东西。
①课文第三段也是先写了____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
找到写纪昌练习的句子,自己学着刚才的方法品一品。你可以抓住某个词语或某几个词语,谈谈你读出一个怎样的纪昌?把你的体会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②出示: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③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每天”“聚精会神”“盯着”等词语汇报。)
要求:请汇报的同学先朗读。我们大家听一听,能不能从他的朗读中听出来他抓的是哪个词?然后再来请这位同学谈自己的理解。
2.补充古文: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生跟着老师读,后师解释大概意思)
六、众里寻他千百度——揭示寓意多元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1.在座的各位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
(板书:扎实基本功)
追问:仅仅学习射箭需要练基本功吗?
引导:由这件事我们想到了其他的学习,这样一想就明白了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朴素道理。
2.回顾全文,课文2、3自然段写了练习眼力,4段写了开弓放箭。课文这样的叙述安排和寓意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要告诉我们基本功重要,所以写的时候就详细地进行描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是一样,最想告诉别人什么,就要围绕这个意思写详细!)
3.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讲一位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故事,人们都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就是说我们读书时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收获。读过这篇寓言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如:万丈高楼平地起;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4.猜猜作为一个老师,我能从飞卫老师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
(如:无私;打铁还需自身硬;有方法;名师出高徒……)
5.小结:通过学习这篇寓言,我们知道了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学生,我们学习时要________________;作为老师,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这则寓言的魅力!
七、读书要读出自己——交流教师感受,布置作业
1.有人说,寓言就像魔袋,虽然很小,但是可以从中取出很多东西。读了故事,我还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并且记录了下来: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虽
名师的心得体会 名师心得体会开头(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