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同上一堂课心得体会范文(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老师同上一堂课心得体会范文一
说实话,她刚来到我们学校时,大概是因为她是从城里来的缘故吧,我们对她的印象并不好。我清楚地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班上的同学就在小声地议论着: “这学期算是我们倒霉了,听说城里的老师眼光高,脾气大,有我们好受的了……”可真不巧,这话被刚好路过的罗老师听到了,同学们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连头也不敢抬,好像受了惊的小鸟似的。我原以为罗老师会勃然大怒,训斥他们一顿。可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罗老师竟然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你们别担心,也别害怕,罗老师小时侯也和你们一样呀!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多朴实的话!站在一旁的我开始对她有了一丝好感。
在以后的日子里,罗老师有空闲的时候,总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说笑话、谈心。渐渐地,同学们喜欢上了罗老师,把她当成了我们的知心朋友,跟她无所不谈。相处之后,才发现罗老师原来是那么平易近人!于是,同学们在生活上有了困难或在学习上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总喜欢找罗老师,她却总是尽心尽责,关心着班上的每一位同学。这样的老师我们能不喜欢吗?
罗老师批评学生时也不例外——严格,甚至不留一点儿情面,但是同学们不但不记恨她,反而越来越亲近她,佩服她。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终于解开了谜团。
记得有一次,我迷上看小人书,竟然在罗老师上数学课的时候看了起来。我的一举一动被罗老师看得一清二楚,罗老师非常着急和生气,好像对我很失望。她当着同学们的面严肃地批评我说:“你应该发现你最近有些反常,成绩有些下降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听到了罗老师的批评,当时我真不理解,觉得她太不给情面了,心里好难受。
下课后,罗老师来到我的面前说:“你来我的办公室一趟。”我低着头来到罗老师的面前,心想:“这下可惨了……”我用眼睛偷偷地瞅了她一眼,突然问,发现罗老师那张严肃的脸不见了。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和蔼地说:“承坤啊,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名聪明懂事的好学生……我相信你能知错就改的……”罗老师说得我心服口服。此时此刻,岁老师那样子、那口气特像我的妈妈,她是那样的可亲可做。
罗老师啊,罗老师!您说的话虽然是那么平凡,但给我的影响很深很深。从那一刻起,我下定了决心:“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
罗老师不仅关心同学,而且讲课生动,说话风趣……要是有人问我:“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谁?”那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就是我的罗老师。
关于老师同上一堂课心得体会范文二
最近,我上了《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这篇课文重在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可贵品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我们决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自己质疑、探究、感悟。
一、设疑导学自探究:
这节课我们选择了三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课题很吸引人,老师问一句:“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不但可以简洁地过渡到课文的学习,而且能激起学生主动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兴趣。接着,通过插图、文字、课外资料等途径解决学生提出“大作家”和“小老师”的问题,这是一次较为深入的与文本对话。此处,老师第二次设疑:“可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说的一句话却让萧伯纳‘为之一怔’”。根据‘为之一怔’,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提问,从而巧妙地提出了理解萧伯纳性格特点的难点。学完全文后,老师又通过第二个问题“文中的萧伯纳和小姑娘,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又跳出文本,客观地评价文中人物,从他的身上获得启示。三个大问题的设计牵动了全文的脉络。根据课题,关键词提问,本节课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二、合力攻关显成效
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为什么会‘为之一怔’?及从‘为之一怔’中体会到什么?是难点,小组集体的智慧此时便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小组成员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对人物的品质便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以演带读助感悟
三年级的课堂上,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上,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读好这段话的基础上,让学生戴上头饰,配上动作,分角色朗读。学生表演读这段话,也在体验着文中人物的感受,读好这段话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萧伯纳的优秀品质,感受到小姑娘的人格力量。
总之,这节课我们重在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并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探究问题,达到自己释疑的目的。
近日,笔者拜读了《走近新课程》这本书,感觉受益非浅。其中,有一段话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课堂管理方面 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已经不够了,安静无法满足学生参与体验;而热闹又是纪律的大敌,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呢?笔者对此认真进行了反思,以下谈谈自己的拙见。
何谓“热闹”?它是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一种现代课堂教学现象。它不等于“吵闹”,更不等同于“混乱”。
如何才能将课上得热闹呢?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一)音乐渲染。
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应用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一边看着挂图,一边听着优美的轻音乐,一边像作者这样动脑想象。听完后,我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朱雪玮说:“我仿佛来到了仙境。池塘里的河水轻轻地流淌着。荷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一阵微风过后,荷花仙子舞动着长裙翩翩起舞。”戴敏说:“我看到小鱼和蜻蜓正在夸赞荷花仙子优美的舞蹈呢。”陈云超说:“我仿佛变成了一只蝴蝶,在和荷花姐姐比舞呢?”……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顿时热闹起来。这时,我以激情饱满的语言加以总结,并引导他们和着音乐唱出或说出自己对荷花的喜爱,升华了主题。
(二)课堂表演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科学》中说:“当儿童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游戏是激发儿童兴趣,满足儿童活动的心理需要,充分完美地发展儿童人格的重要途径,而课堂表演恰恰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好形式。可充分利用课本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动嘴读、动手划、动脑想。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安排小小组讨论、圈划、画图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 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关于老师同上一堂课心得体会范文(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