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19岁心得体会如何写 19岁生日的说说(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永远19岁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二、活动安排:
1、时间:20**年4月28日下午第二节课。
2、内容:“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朗诵会
3、参与人员:欧阳老师、五年级六班全班学生。
4、地点:五年级六班教室。
5、组织者:欧阳老师。
三、过程:
1、《清平乐·六盘山》朗诵者:欧阳老师。
2、《巧渡金沙江》演讲者:侯岚锋。
3、《过草地》朗诵者:曾诗语。
4、《飞夺泸定桥》演讲者:谢以滨。
5、《我心中的长征》朗诵者:何昊。
四、意义:发扬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把长征
精神用到学习上。做一个文明少年。
***实验小学 刘昂
20**年**月**日
描写永远19岁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永远跟党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知道我们的党出生在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九十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然而我们的党以坚韧的品质顶住了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
那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就可以很好地诠释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建三峡,抗天灾,收港澳,办奥运。党用慈母般的情怀,温暖着普天中华儿女的心田。
难忘汶川大地震,百姓遭受巨大痛苦,是党举起党旗抗震救灾,抚平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重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我爱你,中国共产党,你是我心中的太阳,从九十年前的南湖上走来,带着一路的风尘,擎着永恒的旗帜;你是我心中的太阳,从八一的枪声中走来,带着手上的老茧,戴着闪闪的红星;你是我心中的太阳,从延安的宝塔下走来,摇着古老的纺车,穿着粗布的军装
真正的爱党和爱国不应该仅仅表现在漂亮的言辞中,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中。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又该怎样去做呢?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
描写永远19岁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如果有人问我,党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我可以自豪地说,党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如果有人问我,党在我心中有多重?我可以郑重地回答,党在我心中重千斤!
我是一名新党员,从小对中国共产党怀着崇敬之情。
记得刚懂事的那会儿,泛黄的小人书、经典的黑白电影是童年的深刻记忆,在记忆里,党的英勇形象和事迹往往显得那样清晰。成长的日子,从小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工作到生活,我感受到党的教育和关怀无时无刻不在,曾经的伙伴,身边的同事,许多都是优秀的党员同志,他们的榜样形象,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我开始思考,一名党员的责任在哪里。在组织的关心下,我终于用行动写下了庄严的入党宣言。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当革命先驱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在战乱、贫弱、落后的旧中国中,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我记得曾有一位诗人这样赞颂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壮大,成就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的祖祖辈辈才有了一柄铁锤,能砸开所有的锁链,才有了一把镰刀,能聚拢遍地的收成。
追思党的英烈,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等许多杰出共产党员的形象在我脑海里浮现,他们以坚贞不渝的忠诚、坚定不移的追求,前赴后继,不仅赢得了华夏儿女的由衷信赖,而且激发起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实现民族解放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时间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在这个奔腾的时代,我们的祖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已经迈上了繁荣昌盛的强国大道。
作为出生在新中国的我,或许无法真实地感受到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赤诚,也无法真切地体会到解放前后新旧中国那鲜明的对比。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学习党的先进性、实践党的先进性的信念。我认为,在党的光辉指引下,革命年代,英雄辈出。和平时期,同样不乏英雄。
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汝、任长霞……是什么,让我记住了他们的名字;是什么,让我感到如此亲切;又是什么,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思念着、感动着。朴实的话语是他们共同的本色,爱民的赤心是他们一样的情怀,平凡的事迹折射出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作为党的儿女,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甘愿为老百姓牺牲一切,那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实际上,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在5月12日的地震灾难突然降临的危急关头,灾区的共产党员、基层干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他们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把生的希望先让给别人、让给群众、让给村民、让给学生、让给孩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有的为救护群众献出了生命,有的为抢救群众耽误了抢救妻儿、父母、亲友,有的累倒累垮在抢险救灾岗位上。他们这种舍生忘死、舍小家为大家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人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位置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干群一条心,重建新家园”。“5.12”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了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进、同舟共济的强大凝聚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恢复生产,重建美好家园。
平常时刻能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能够豁得出来。正是过去无数党的英雄儿女的壮举和我们身边千千万万普通党员的无私奉献,才在老百姓的心中铸起了共产党这座不朽的丰碑。
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你我永远的挂念……”比天大、比海深的还有什么?那就是党对人民的深情。只要我们牢记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兢兢业业、追求一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党的事业将更加灿烂辉煌,祖国的明天必将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肩并肩、手拉手,永远跟党走!
描写永远19岁心得体会如何写四
1937年,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极其黑暗、极其沉重的一页。这一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流离失所,大好河山惨遭践踏,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危在旦夕。
1937年,也是中华民族开始全面觉醒、全面抗战的一年。这一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迸发出像火山一样的爱国热情,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制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确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正确路线、政策,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一)延安,原名肤施县,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以黄河天险为屏障,地形险要。
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是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确定陕北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早日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为了更好地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1937年1月,在张学良东北军撤离延安后,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保安迁驻延安。
1月13日这一天,延安城贴满了欢迎中共中央领导的标语口号,欢迎的人们一早就排列在道路两旁。在这些兴高采烈的人群中,有城乡人民群众,有机关干部,有红军战士,有学生,有从十里八乡来的赤卫军和农民,还有从甘泉、延长、子长、安塞专程赶来的群众代表。当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一行出现时,口号声、欢呼声、锣鼓声响彻延安山城。
次日上午,在延安大操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大会。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他号召军民要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加紧生产,支援前线;加强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他还风趣地说:今后要事事讲抗日,处处为抗日作贡献,即便是老婆和老汉两口子拉话,也要谈抗日。
1937年9月,根据国共谈判口头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辖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各一部地区,共20余县,200万人。边区及其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所在地。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从此,延安成为全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大后方,成为指引中国革命方向、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红星。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在这里,无数革命青年和爱国志士经受锻炼和洗礼,跟着共产党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在这里,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外国记者亲眼目睹蒸蒸日上的气象,发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希望所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感慨。
延安,不仅让长征的红军有了落脚点,更是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抵抗日本侵略、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地。
(二)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驻延安后,为了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就国共合作抗日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如果国民党将这“五项要求”定为国策,中国共产党愿实行如下“四项保证”:实行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四项保证”是对国民党作出的重大让步,毛泽东就此指出:让步是必要的,“因为这种让步是建立在一个更大更重要的原则上面,这就是抗日救亡的必要性与紧急性”,是为了团结一致抗日。
“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并得到国民党内部抗日派的赞同。在国民党的五届三中全会上,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建议,提出关于恢复孙中山所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紧急议案。
此后,2月至7月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博古等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贺衷寒、张冲以及蒋介石、宋子文等人,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多次进行国共合作抗日的谈判。在谈判中,周恩来多次重申“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并提出中国共产党草拟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共同纲领。蒋介石等虽然多方延宕刁难,企图限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以达到其“溶共”的目的,但也不能不在原则上承认国共合作抗日,并同意红军编为三个师45000余人。
(三)在中国革命进程和国共关系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按照瓦窑堡会议精神,着力克服关门主义,注意发展党员,建立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使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1937年3月23日至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目前国内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并着重批评张国焘的错误,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张国焘的严重错误造成的一个恶果就是西路军的失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2万多人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11日奉中央决定称西路军。西路军指战员在没有根据地、没有兵员物资补充、敌众我寡的条件下,深入河西走廊英勇作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功绩。1937年3月,西路军在甘肃北部地区遭到最后失败,董振堂、孙玉清、陈海松等绝大部分红军将士先后壮烈牺牲。余部分三个支队分路继续艰苦转战。李先念率领的左支队历尽艰险,于次年4月到达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尚有400余人,在中共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进入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向前。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有苏区、白区和红军代表参加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时称苏区代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结论,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接着,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白区代表会议,刘少奇作了《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的报告,总结了党在白区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阐述了党在白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斗争策略。
与此同时,毛泽东用很大精力来做党的理论建设工作。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高度,着重揭露和批判了长期存在于党内的主观主义错误。其中的两个部分后经修改,以《实践论》《矛
永远19岁心得体会如何写 19岁生日的说说(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