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 九江市慈善总会在哪里(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一
应该是千余年前了。简介有曰,白鹿洞书院,庐山五老峰东南,地处庐山区海会镇与星子县白鹿镇的交界处,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距今一千一百多年,书院辖地三千亩,古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由先贤书院、紫阳书院等五个院落组成。院前有小溪一道流贯全境。
从九江市区坐车出发,途经庐山区,到达白鹿洞书院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时正春季,白鹿镇的田园一片郁郁葱葱,春色宜人。野风吹进车窗,油菜花香掺杂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拂起春意阑珊。轻轻的汲一口,似乎还带着点太阳的味道,十分的惬意。偶尔也看见几个农民在田间耕犁,悠哉的样子倒更像隐居之士。不知道当年陶渊明先生采菊东篱下之余,是否也这样耕犁呢。边欣赏路边景色边遐想的时候,不觉已近书院。最后一段路是下坡,穿过高大的树林,展现在眼前的白鹿洞书院,一派古木参天,台榭楼宇,青砖院墙,历史的印记犹然在目。
礼圣殿是游览的第一景。作为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和历代儒学圣人施之以理的地方,这里的建筑气势恢弘,文化气息浓郁。大殿重檐、九脊、谒山顶,灰瓦白墙,黑柱红拱,飞檐凌空,巍峨壮观。无愧为书院现存最大、规格最高的古建筑。步入大殿屏息凝目。殿中有康熙手书的“万世师表”匾额,正中为孔子行教图石刻像,像下有石质台,上摆石香炉和石花瓶。香烟萦绕,更添几分庄重、几分虔诚。后壁左右立着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个碑刻大字,中华民族传统的古朴思想气息扑面而来。“古往今来,先圣后贤同脉络。天高地下,四时万物共流行。”历史的长河沉淀了多少闪光的'思想!多少大浪淘沙后的优秀文化,才孕育了今天现代文明的辉煌呵!
出礼圣殿,进明伦堂。明伦堂即是书院的讲堂,在礼圣殿侧门边上。砖木结构,面四间,白墙、灰瓦,前后各有门,后门直通白鹿洞。堂内陈列有仿古的授课时用的桌椅,有讲台,有戒尺,四周墙壁挂满了书法对联,或苍劲、或端庄、或龙飞凤舞。找个座位坐了下来,想象先生在讲台上喊一声“上课”,台下学生萧然、然后朗朗读书的情景,不禁笑了。想当年多少先贤在这讲学谈经。如今我辈尚能在此一忆古韵,意犹足已。
没有从后门出,而是通过一段狭窄的走廊行至后山的白鹿洞。有两层,下为白鹿洞,洞上楼台——思贤台。洞前的两株桂花正是绿意盎然。洞不大,正中是一尊石鹿,竖耳昂首,神态悠然,鹿身的石头表层有些班驳,而唐宋风骨依存。立在石鹿身后的石碑,字迹已经难以辨认,清寂的白鹿洞内鳞生着赏目的青苔。“君家白鹿洞,闻道也生苔。”虽时过境迁,但眼前的光景却是如此般的相像。古洞幽深,思绪绵绵,沿墙攀缘的古滕,墙角簇生的山花,辉相生映的苍松翠竹……怡然成画。等上思贤台,思及不同年代的先贤在五老峰下隐居读书时的情景,感慨不已,敬仰不止。我俯首沉思,或举目远眺,都沉浸在那古老文化的悠远之中。以求自己的心灵在这古文化的悠扬之中得以尽情涤荡。
下思贤台,过行台、崇德祠,进林业高等学堂,在延宾馆院内,朱子铜像目视手中的经书,面色严峻、神态认真泰然自若。似在思索授道之法,以求“传道授业解惑”。贯道溪旁有一亭,名为独对亭。在游览了两个小时之后,不妨领略一下此处悬崖峻峭、下临湍涧的美好风景。“凌空何所依,磅礴厚有机……凝重尊以老,五一谁当之。”描写了独对亭美好风景的同时,也写下了朱熹的不朽功绩。枕流桥下枕流石。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传奇。
中午12点左右,在棂星门前的一排石桌子上,拿出自带的干粮开始享受美味的午餐,之后,听听音乐,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这景这情竟是如此和谐,一时精神炯爽意气风发。
下午2:10,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程。一路上,回味着白鹿洞书院她那可叹可赏的千古文化底蕴。“白鹿无踪,与唐文宋理都成陈迹;青山常在,共民生国运大启新图。”白鹿洞书院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我们肩负着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春风化雨,千年的白鹿洞书院,正延续着她儒学思想的独特魅力。
2023年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二
牯岭,来源于英文“cooling”,意为“凉爽”。为其取名的是英国人李德立。
牯岭是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海拔1167米,方圆46.6公里,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包括环绕牯牛岭的东谷和西谷,常住人口达1.3万,为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所在地。牯岭街商店很多,并且设有邮局、银行、电影院、大会堂、宾馆等,有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的庐山大厦、芦林饭店等,其间共有宾馆饭店、休养所30余处,另外还有西式别墅1400余栋,拥有接待旅客的床位13000多张。
在牯岭街上,有通往到九江客运码头,也有通往九江市区内烟水亭附近的大巴。同时还设有前往九江县县城的巴士,交通很方便。
庐山电影院位于牯岭街上,是世界上放映场次最多的电影院,也是最特殊的电影院,它每天都放映《庐山恋》。因此《庐山恋》也是世界上放映场次最多、观看人数最多的电影,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连续不间断长时间放映的电影!
在牯岭东谷,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环境优美。那里原来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现在,这里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 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字。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
同时,牯岭街的商店都有出售庐山特产,如果您去庐山游玩,想要带一点庐山特产回去给亲朋好友,那在牯岭街上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庐山特产可以概括为“一茶三石”,即庐山云雾茶、庐山石鸡、庐山石鱼、庐山石耳。
晚上的牯岭更是格外的漂亮,当你游览了一天庐山的美景,回到牯岭街的时候,你就可以坐在中心花园的石凳上,听着优美的琴声。慢慢欣赏牯岭夜间的景色。
由于牯岭正街海拔有1167米,温度较山下要低7到10度,请大家前往的时候注意备好外衣,同时有些宾馆供应热水是有时间段限制的,大家入住的时候注意其规定的时间。
2023年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三
九江市
各位游客!
大家上午好!我是导游小a欢迎来到魅力城市――九江。下面我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九江。
九江位于江西省最北端,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之滨、庐山之畔。面积为1.8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476万。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取江到浔阳九派分之意设立九江郡。数千年中九江屡次更名自明朝起至今一直沿用九江之名。
山水蕴灵秀,人物自风流。九江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陶渊明、黄庭坚、周敦颐的历史文化名人。民国时期的陈三立、李烈钧,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科院院士潘际銮等都是出自九江的杰出人士。
九江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交通便利,三国时期周瑜再次操练水军、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镇守九江、元代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清末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义勇军大战湖口。九江现处于京九铁路正中,频临长江,又有庐山、鄱阳湖,九江前途无量。
九江市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庐山,下面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庐山。
庐山位于九江市南,据传因为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而得名。庐山素以雄奇险秀而闻名于世。它是一座文化名山、教育名
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建筑名山、政治名山、避暑名山。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首批国家级风景区、中国首批5a级景中华十大名山之首。庐山旅游品味很高,景区景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美庐、锦绣谷、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白鹿洞书院、东林寺和秀峰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领略庐山之美,还必须身临其境。九江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有著名的庐山云雾茶、庐山三石、湖口糟鱼、湖口豆豉和瑞昌山药等。
2023年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四
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江 州、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州著称于世。
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人口466.2万,其中市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8.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0万人。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九江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400多个景点景观,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形成了一个以庐山为“龙头”,包括“六区”(牯岭、山南、沙河、永修、浔阳、共青)、“两点”(石钟山、龙宫洞)、“一线”(鄱阳湖水上旅游线)的大型旅游区。
九江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有400多个景点景观,已开发景点120处,旅游线路30多条。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20xx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xx年2月,庐山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全山景点80余处,各类中外别墅1500余幢。山南景区有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望庐山瀑布”千古名句的秀峰,晋代诗人陶渊明故里和桃源胜境等。
市区主要景点有九江长江大桥、长江大堤外广场、周瑜点将台--烟水亭、因白居易《琵琶行》而得名的琵琶亭和当年宋江醉题反诗的浔阳楼等景点,市中心的甘棠、南门两湖,面积120万平方米,两湖间的李公堤系唐代江洲刺史李勃所建。
分布在县区的景点主要有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陶靖节祠、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之母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江湖锁钥石钟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的云居山真如禅寺、全长2700余米的地下溶洞龙宫洞以及有“万岛之湖”之称的庐山西海(柘林湖)等。
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流万里长江,自青藏高原发源,一路发展壮大,浩浩荡荡而来,至九江一带,江面开阔,史称浔阳江。浔阳江畔,风光旖旎,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历史上,演绎过多少动人的故事:禹疏九江登庐山,灌婴筑城鉴浪井,公瑾甘棠点水军,董奉杏林救黎民,渊明种豆南山下,乐天江头感琵琶,太白五老揽秀色,东坡月夜探石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九江与南昌之间。它北萦长江,西屏庐山,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唐代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所写“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绘的正是鄱阳湖的景色。
由于鄱阳湖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从前苏联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和原来定居在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冬天,直到翌年暮春(3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200多种,上百万只,其中珍禽达2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曾被海外客人誉为“中国第二座万里长城”。
山水蕴灵秀,人物自风流。九江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北宋“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就是这片美丽山水哺育出来的杰出人物。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文化名人如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朱熹、唐寅、王守仁、康有为等,都曾为九江和庐山的天然美景而倾倒,在这里放歌山水,记叙游踪,敷陈掌故,抒发情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题记、墨迹和轶闻佳话。
九江地处交通要道,襟江带湖,背倚庐山,又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因此,有关九江的传说故事特别丰富。这些传说故事在一些名著名篇中都有反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和《水浒》都有有关九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柴桑口卧龙吊孝”,《水浒》中“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等故事都与九江有联系。
许多人都知道“杏林”是医学的代名词。传说在三国时,东吴董奉来到庐山,他看中了这里的风光,开始在这里隐居。他一边修炼,一边为人治病,董奉医德高尚,为人治病分文不取,只是要求重病患者病好以后,种上五棵杏树;轻病患者病好后种一棵。四面八方闻讯来治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他住的地方,便长成了十几万棵杏树,郁郁一片杏林。董奉的事迹和杏林的传说一直广为流传。
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向为后人所敬仰。他的“桃花源”,为世人描绘了理想世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之称。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宋代开创了江西诗派。书法也多有成就。
白鹿洞书院,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早在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南唐就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李渤读书的地方,办起了一所“庐山国学”,又叫做“白鹿国学”。宋初,人们在庐山国学的旧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到了1179年,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到这里任南康知军,决定重兴白鹿洞书院。经过这位理学大师的惨淡经营与精心整治,白鹿洞书院名声鹊起,一时俊彦云集,英才辈出。学生中有大军事家余阶,一代宰辅江万里……白鹿洞书院成为全国四大书院(岳麓、石鼓、睢阳)之首,被誉为“海内外书院第一”。
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的后继者同样在创造辉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毕必成、王一民为代表的电影文学工作者先后创作了《庐山恋》、《乡情》等一大批优秀电影作品。《庐山恋》、《乡情》获“百花奖”,《乡音》获“金鸡奖”。一时,九江电影创作高潮迭起,佳作名片不断问世,被《文学报》誉为“电影之乡”。
2023年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五
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 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国民党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曾表示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啊,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在庐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过程中是联合国专家考察下塌首选第一站。
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理学家朱熹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都在此讲过学。
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白鹿洞书院坐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其中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但与一般文庙大成殿有所不同,而是青瓦粉墙,使这座恢弘、庄严的殿堂,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与四周坡屋面、硬山造带有民间风格的建筑和谐、协调。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后有一石洞,内有一头石雕的白鹿。据《白鹿洞志》记载:“初,鹿洞有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白鹿洞原是以山峰环合似洞而得名;现有的石洞和石鹿,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
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一百二十余块,这是建国后为保存文物古迹而新建的。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这些名迹,笔锋庄重遒劲,运笔娇若游龙;它既是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又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历史资料。
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
在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而钓矶石上,也刻有朱熹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实际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
在明伦堂后方有一洞,内置白鹿,白鹿洞本无洞,明嘉庆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嘉庆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工人置石鹿洞中,并作《石鹿记》。洞中石鹿为明代嘉庆年间硊式石鹿,为书院仅存明代实物。
白鹿洞书院拥有山林三千亩,保存了庐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有千年古松18株,有柳杉、水杉、紫荆、红枫、银杏、广玉兰、珍珠黄杨、红叶继木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这是白鹿洞书院拥有的一份自然遗产。白鹿洞书院融于大自然之中,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
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水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志和景观。
2023年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六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山水生态城市——江西九江。
九江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的中下游南岸,总面积1.88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475万人。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公元前220_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取“江到浔阳九派分”之意,设立了九江郡,数千年中,九江屡次更名,自明朝起九江一名便固定下来了。
九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先后出现过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陈三立等历史文化名人,当代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出自九江的杰出人士。
说起九江啊,就不得不提到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是一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名山。庐山的自然风光以“奇,秀,险”等特征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说。而庐山的自然风光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沉淀,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在庐山离下了无数动人的传说,成为庐山文化景观的一部分,这也是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
说起庐山,我不禁想起了_上庐山的一段小故事,话说当年主席当年第一次上庐山的时候,看到山路崎岖,弯道特别多,于是主席就问身边的陪同人员,庐山到底有多少条弯道,陪同人员回答说,报告主席,听当地老乡说,总共有400多条弯道。主席反问道,真的有那么多?陪同人员马上笑着答道,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具体到底有多少。_是个有心人,他在第二次上庐山的时候,就叫人买了四盒火柴,汽车每经过一个弯道,便丢一根火柴下去,汽车快到终点时,四盒火柴都用光了,但是还转了几道弯才到终点,主席于是说,你们的报告不对嘛,我上山时,每到一个转弯路时便丢一根火柴,现在四盒火柴都用完了,怎么还转了几个弯才到。陪同人员回答说,主席啊,您在车上不是用了四根火柴抽了四根烟么,这加在一起不是正好吗。主席忍不住哈哈大笑,对对对,是我的研究有误,说罢,四周的工作人员也一同笑起来了。
九江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游客朋友们可以买到著名的庐山云雾茶,庐山三石,湖口槽鱼,湖口豆豉,鄱阳湖银鱼,瑞昌山药等土特产品。还可以买到许多本地的工艺品,如庐山竹丝画帘,金星石砚等,还可以带走一些九江的桂花茶饼和桂花酥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美酒需要品尝,美景则需要亲临观赏,游客朋友们,祝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都能够玩的开心,玩得尽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2023年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七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山水生态城市——江西九江。
九江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的中下游南岸,总面积1.88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475万人。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 取“江到浔阳九派分”之意,设立了九江郡,数千年中,九江屡次更名,自明朝起九江一名便固定下来了。
九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上先后出现过陶渊明、黄庭坚、江万里、陈三立等历史文化名人,当代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出自九江的杰出人士。
说起九江啊,就不得不提到庐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庐山,是一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名山。庐山的自然风光以“奇,秀,险”等特征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说。而庐山的自然风光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沉淀,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在庐山离下了无数动人的传说,成为庐山文化景观的一部分,这也是庐山旅游的一大特色。
说起庐山,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上庐山的一段小故事,话说当年主席当年第一次上庐山的时候,看到山路崎岖,弯道特别多,于是主席就问身边的陪同人员,庐山到底有多少条弯道,陪同人员回答说,报告主席,听当地老乡说,总共有400多条弯道。主席反问道,真的有那么多?陪同人员马上笑着答道,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具体到底有多少。毛主席是个有心人,他在第二次上庐山的时候,就叫人买了四盒火柴,汽车每经过一个弯道,便丢一根火柴下去,汽车快到终点时,四盒火柴都用光了,但是还转了几道弯才到终点,主席于是说,你们的报告不对嘛,我上山时,每到一个转弯路时便丢一根火柴,现在四盒火柴都用完了,怎么还转了几个弯才到。陪同人员回答说,主席啊,您在车上不是用了四根火柴抽了四根烟么,这加在一起不是正好吗。主席忍不住哈哈大笑,对对对,是我的研究有误,说罢,四周的工作人员也一同笑起来了。
九江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游客朋友们可以买到著名的庐山云雾茶,庐山三石,湖口槽鱼,湖口豆豉,鄱阳湖银鱼,瑞昌山药等土特产品。还可以买到许多本地的工艺品,如庐山竹丝画帘,金星石砚等,还可以带走一些九江的桂花茶饼和桂花酥糖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美酒需要品尝,美景则需要亲临观赏,游客朋友们,祝愿大家在这次旅行中都能够玩的开心,玩得尽兴,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的!
2023年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八
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江州、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州著称于世。
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人口466.2万,其中市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8.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0万人。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九江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400多个景点景观,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形成了一个以庐山为“龙头”,包括“六区”(牯岭、山南、沙河、永修、浔阳、共青)、“两点”(石钟山、龙宫洞)、“一线”(鄱阳湖水上旅游线)的大型旅游区。
九江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有400多个景点景观,已开发景点120处,旅游线路30多条。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20__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__年2月,庐山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全山景点80余处,各类中外别墅1500余幢。山南景区有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望庐山瀑布”千古名句的秀峰,晋代诗人陶渊明故里和桃源胜境等。
市区主要景点有九江长江大桥、长江大堤外广场、周瑜点将台--烟水亭、因白居易《琵琶行》而得名的琵琶亭和当年宋江醉题反诗的浔阳楼等景点,市中心的甘棠、南门两湖,面积120万平方米,两湖间的李公堤系唐代江洲刺史李勃所建。
分布在县区的景点主要有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陶靖节祠、宋代民族英雄岳飞之母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江湖锁钥石钟山、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的云居山真如禅寺、全长2700余米的地下溶洞龙宫洞以及有“万岛之湖”之称的庐山西海(柘林湖)等。
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河流万里长江,自青藏高原发源,一路发展壮大,浩浩荡荡而来,至九江一带,江面开阔,史称浔阳江。浔阳江畔,风光旖旎,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历史上,演绎过多少动人的故事:禹疏九江登庐山,灌婴筑城鉴浪井,公瑾甘棠点水军,董奉杏林救黎民,渊明种豆南山下,乐天江头感琵琶,太白五老揽秀色,东坡月夜探石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九江与南昌之间。它北萦长江,西屏庐山,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唐代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所写“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描绘的正是鄱阳湖的景色。
由于鄱阳湖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1月),从前苏联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和原来定居在这里的野鸭、鹭、鸳鸯等一起度过冬天,直到翌年暮春(3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200多种,上百万只,其中珍禽达2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曾被海外客人誉为“中国第二座万里长城”。
山水蕴灵秀,人物自风流。九江文化底蕴十分丰厚,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北宋“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就是这片美丽山水哺育出来的杰出人物。中国历史上一大批文化名人如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陆游、朱熹、唐寅、王守仁、康有为等,都曾为九江和庐山的天然美景而倾倒,在这里放歌山水,记叙游踪,敷陈掌故,抒发情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题记、墨迹和轶闻佳话。
九江地处交通要道,襟江带湖,背倚庐山,又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因此,有关九江的传说故事特别丰富。这些传说故事在一些名著名篇中都有反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和《水浒》都有有关九江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柴桑口卧龙吊孝”,《水浒》中“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假信”、“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等故事都与九江有联系。
许多人都知道“杏林”是医学的代名词。传说在三国时,东吴董奉来到庐山,他看中了这里的风光,开始在这里隐居。他一边修炼,一边为人治病,董奉医德高尚,为人治病分文不取,只是要求重病患者病好以后,种上五棵杏树;轻病患者病好后种一棵。四面八方闻讯来治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久而久之,他住的地方,便长成了十几万棵杏树,郁郁一片杏林。董奉的事迹和杏林的传说一直广为流传。
东晋诗人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向为后人所敬仰。他的“桃花源”,为世人描绘了理想世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之称。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在宋代开创了江西诗派。书法也多有成就。
白鹿洞书院,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早在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南唐就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李渤读书的地方,办起了一所“庐山国学”,又叫做“白鹿国学”。宋初,人们在庐山国学的旧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到了1179年,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到这里任南康知军,决定重兴白鹿洞书院。经过这位理学大师的惨淡经营与精心整治,白鹿洞书院名声鹊起,一时俊彦云集,英才辈出。学生中有大军事家余阶,一代宰辅江万里……白鹿洞书院成为全国四大书院(岳麓、石鼓、睢阳)之首,被誉为“海内外书院第一”。
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的后继者同样在创造辉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毕必成、王一民为代表的电影文学工作者先后创作了《庐山恋》、《乡情》等一大批优秀电影作品。《庐山恋》、《乡情》获“百花奖”,《乡音》获“金鸡奖”。一时,九江电影创作高潮迭起,佳作名片不断问世,被《文学报》誉为“电影之乡”。
九江慈善总会申请书通用 九江市慈善总会在哪里(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