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树立好人生观心得体会怎么写 对于人生观的心得(7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于怎么树立好人生观心得体会怎么写一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多种方法反复诵读中复习生字、词语,奠定牢固的语文基础。
2、通过观察图画,结合生活实际,与小组伙伴共同交流等方法来领会课文内涵,同时获得阅读方法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有朋友才有快乐,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友爱会使同学的相处更加快乐。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阅读的方法。
一、出示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
二、复习旧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与喜鹊》,跟着老师写课题。
1、读课题。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树和喜鹊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那就让老师看看大家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3、考察字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领读不带拼音的字宝宝。
(2)男女同学赛读词语。
(3)挑战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4、听故事录音。
5、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体会“只有”的意思
(相机板书: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周围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看图体会树和喜鹊的心情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4、树和喜鹊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让我们自语阅读后面的课文找出答案吧。
出示自读要求:
(1)树和喜鹊后来有了什么变化?
(2)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产生变化的?(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6、汇报交流结果:
7、是啊,树和喜鹊都有了朋友他们很快乐,同学们,你们快乐吗?
能不能把你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事情给大家分享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快乐)
8、让我们来看看树和喜鹊与他的朋友们是怎样在一起快乐生活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9、出示第五自然段:
(1)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什么事?
(2)“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照样子说词语。
(3)体会快乐,指导朗读。
10、出示第6自然段,仿写“也”句。
四、总结全文
有朋友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有朋友才有快乐!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简短第2 篇
课时目标
1.会写“单、居、乐”3个字,理解“邻居”的含义。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开火车朗读。
课件出示:
从前喜鹊(què)孤单叽(jī)叽喳(zhā)喳
后来邻居快乐安安静静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用上上面的词语。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生字词的学习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板块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朗读第3~6自然段,思考: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3.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思考问题。
(1)指导学生理解“邻居”一词。抓住两个“都有”,理解“邻居”的含义。(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1幅课文插图)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
(3)喜鹊是怎么和邻居相处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4)想象:树会和邻居做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第2幅课文插图)(一起交谈,讲故事,聊天)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句子。
(2)思考:为什么树和喜鹊很快乐?
课件出示:
因为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5.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细品味,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教给了学生抓住关键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板块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单、居、乐”3个字,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带拼音的生字“单、居、乐”)
2.教师指导,提示要点。
(1)“单”:中间的竖要又直又正,最后一横要长。
(2)“居”:尸字头上部要小,撇要长,“古”的横伸在尸字头外。
(3)“乐”:竖钩在竖中线上,位置要放正;下面两点左右对称。
3.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并练写,注意主笔的位置。
4.教师巡视指导并评价。
对于怎么树立好人生观心得体会怎么写二
(一)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寓言课文,课文通过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主要是告诉学生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人。这篇寓言叙写了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上下的大松树的故事,表现了小松树从自我夸耀受到教育,深感惭愧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不能无视实际,盲目自大,必须知错就改,谦虚谨慎的道理。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从文章的体裁看,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课文语言生动,易读易背,插图精美,注意创设了课文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境,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使学生观察插图,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语言训练相得益彰,图文的协调配合还具有引起想象,启发思维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基础功训练。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头。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4)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要有真才实学,不要盲目地骄傲自满。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因为第一课时已初步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运用课文描绘的植物作比较。学生理解得比较透彻,因此,我在授课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自读展开想象,读懂课文。
根据教材分析及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教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采用自学导读法为主,讲述法等为辅,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教学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如下方法:
1、自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
怎么树立好人生观心得体会怎么写 对于人生观的心得(7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