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群管理办法心得体会精选 赞美群管理的诗词(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诗词群管理办法心得体会精选一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二、课文赏析
1、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的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⑵赏析诗歌:
⑶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颈联写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④尾联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赏析《赤壁》
⑴写作背景:文章写于杜牧黄州刺史时。赤壁是东汉献帝,周谕大败曹操。但杜牧所写的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岗,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⑵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⑶赏析课文:
⑷思考:
①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起?
②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的力量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③“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乔”在文章中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切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④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叙事──议论)
⑸指导背诵
3、赏析《过零丁洋》
⑴写作背景:这是一首咏志诗。文天祥,状元出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在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奉朝廷之命至元营议和,被扣,冒险逃脱,后继续黑心战抗敌,以图兴复,然兵败被俘。在狱中虽经敌人百般折磨诱降,终以不屈被害。这首诗写于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元军之元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遂出此诗以明志节。张弘范见诗”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⑵朗读感知课文:
⑶讨论思考:
①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②颌联“风飘絮”“雨打萍”各比喻了什么?
③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分析:首联:回顾诗人经历:诗经书入仕途
走兵抗元,频繁战斗四年
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用比喻修辞)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日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小结: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4、赏析:《水调歌头》
⑴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任密州大守时所作。当时他在政治上处境失意,又与胞弟七年未能团聚,心情可以想象。但词中由抑郁伤到超然豁达的情绪转变,表明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词是咏中秋词中最著名一首。前人曾有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书,余词尽废。”
⑵讨论思考:上片:
①开篇疑问的作用何在?(透出一位政治上失意,处境寂寞的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②理解“归”、“琼楼玉宇”(明指月宫暗指朝廷)“不胜寒”(明写对月宫气候想象,暗抒对朝廷内政治斗争氛围感受)
③理解“何似在人间”中的“人间”?(指密州,是双关,既与上天呼应,又与朝廷相对)
小结:上片写望月问天,抒发人生感慨。
下片:
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光的转移、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寄寓了怀念子女的手足深情。
②“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怀(开阔胸怀)
③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态度?(表达了诗人要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祝愿,并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小结:对月怀人,抒写离合之情
5、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⑴背景介绍:这首曲是作者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常有人借以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生活。
⑵朗读课文
⑶赏析:划分层次: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后二句:写作者的感慨
⑷思考讨论:
①第二层中,哪一句让我们看到由盛转衰过程的真实写照(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②最后一句的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分析: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家中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与评判。
⑸指导背诵
⑹小结: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生活。
有关诗词群管理办法心得体会精选二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读书热情,使师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习惯。
2、激发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更新知识,发展智力,开阔视野,为终生学习发展奠基。
3、弘扬我国民族文化,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审美情趣。
二、活动主题:
诵千古诗词,扬中华美德。
三、参赛对象:
九年级学生。以班为比赛单位开展个人背诵比赛以及集体背诵比赛,每班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比赛。
四、比赛要求及形式:
1、所选文章内容脱稿朗诵,限时7分钟。
2、所选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3、参赛形式以背诵为主,鼓励形式创新。各参赛队可在背诵的形式上有所创新,音乐、道具、服装等均为综合评分内容。(但要注意,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道具、配乐等自备。)
4、背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仪表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每班自由选择一首集体背诵,个人赛背诵内容为九年级诵读积累篇目。
五、赛事安排:
第16周活动宣传筹备,班主任宣传比赛内容并安排时间训练;
第18周星期一下午比赛;比赛地点:大会议室;
比赛规则: 1、每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背诵表演赛;
2、每班派出的个人赛参赛者(每班都由相同学号的同学参加个人赛)以及背诵内容都由评委老师抽签决定;
3、集体背诵,由评委抽签决定背诵顺序。
六、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七、评分标准:
1、语言表达(35分):语言流畅,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音量适中,语速得当。
2、朗诵内容(15分):所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
3、形象风度(20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
4、节目形式(10分):形式新颖,富有艺术,耳目一新
5、参赛人数(5分):少于班级总人数90%扣3分;达90%或以上满分;100%参赛的奖1分
6、时间把握(5分):朗诵时间少于2分钟或超过7钟分扣1分以上;
7:综合印象:由评委根据参赛队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评价。(10分)
八、组织安排:
学校语文组
有关诗词群管理办法心得体会精选三
(一)
1、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1、2、3、大家好!
1、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2、从《诗经》到《楚辞》,
3、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
1、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
2、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璀璨夺目。
3、游子思乡,壮士悲国,征人思妇,亲人怀远。
1、思无尽,诗无尽。
2、因为思念,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多了一处永远的精神家园!
3、因为深情,使我们的血管里澎湃了一种潜藏的浪漫!
1、今天就让我们伴着纯美悠扬的乐音,来
诗词群管理办法心得体会精选 赞美群管理的诗词(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