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北风心得体会精选 诗经北风谷风(八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诗经北风心得体会精选一
2、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3、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4、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5、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6、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7、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
8、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0、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诗经》
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2、愿一日,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13、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14、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15、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卫风·氓》
16、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17、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18、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19、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0、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21、扬且之晳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2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3、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24、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25、蒹葭(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6、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27、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2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30、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1、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3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处:诗经小雅车辖
3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34、君子于役,不知其明,曷至哉。
3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36、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诗经·曹风·蜉蝣》
37、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国风·邶风·击鼓》
38、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39、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40、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主题诗经北风心得体会精选二
诗经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⑵ 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⑶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2、能力目标:
⑴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⑵ 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
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讨论法。
3、品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二、资料助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
睢鸠(jū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水荇菜长短不齐,
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成果展示: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五、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提问: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1:题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话都是四字。
生3:语言几乎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
生4: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字。
教师小结: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教师提问: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认为它是兴,因为先说雎鸠,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
生2:我认为是比,因为雎鸠形影不离,诗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挚鸟。
生3:我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六、试背全诗
七、布置作业
1、大声朗读,背诵全诗。
2、预习《蒹葭》,结合注释,串解大意。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电视连续剧的一首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指名给下列词语中粗点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跻 坻 涘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逆着曲水去找她,清早露水变
诗经北风心得体会精选 诗经北风谷风(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