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梅州市教研大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 课堂教学专题研修心得体会(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梅州市教研大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你们好!

我是你们今天导游,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梅州千佛塔寺。

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965年),当年坐镇在本邑的修慧寺中,清代州官又将其迁于齐州寺中(这两古寺早已湮没)。千佛铁塔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

千佛铁塔日久损毁,清末本邑爱国诗人黄遵宪搜集铁塔残片,收藏于人境庐,作千佛塔歌并序,以纪其事。1935年始,由梅县县长彭精一与黄任寰师长将铁塔移于东山岭上,建八角亭保护。由于时代变迁,铁塔被围在钢铁厂内,遭受污染,损毁日重,加于游人不便瞻观,舆论纷纷呼吁加以保护。

1989年冬,明慧法师应梅州佛教协会邀请,从韶关云门寺回归乡梓,在当年远照法师发起筹建的普同塔院,协助弘扬佛法及扩建道场。

1990年春节,由明慧法师发起,在众缘支持下,择普同塔院后莲花山头,兴建九层花岗石塔,保护文物。这一善举,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贤达的响应,旋即得到省文物部门的批准“同意迁建,经费自筹”。

同年7月,由市、县、区各级有关领导,佛门大德佛源大和尚、圆彻法师、海内外护法善信成立千佛塔筹委会,由明慧法师负责,积极筹集资金,足迹遍及海内外,得到到华侨、港澳乡贤热心支持,佛教居士纷纷前来义务工作。

1991年12月3日,千佛塔正式奠基兴建。1993年2月6日,主塔工程封顶,将千佛铁塔补铸完善,迁入石塔底层保护,并续建三层塔台。千佛塔是用花岗岩筑砌而成,结构坚固,有防震、避雷、防风及现代照明设备。塔共九层,高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第一层外墙有6尊护塔天王石雕像,正门为赵朴老题匾及对联,二至八层塔身外墙共有32尊石雕佛像,内墙则浮雕千尊汉白玉佛像,各层门均有海内外大德题联,九层供奉数千尊鎏金佛像,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塔台周围石栏雕刻着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42幅五百罗汉图及48幅花鸟吉祥动物图等,第二层塔台、正门及两侧各有石雕麒麟及石狮,工艺精妙绝伦。

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

千佛塔寺以石塔为中心,依山建筑,历十余载,日趋完善。其中千佛宝殿是当前罕见的传统古建筑,正门六条青龙花岗石穿花雕刻石柱,殿内正中是千佛绕毗卢,两侧供奉18尊1米多高木雕金身罗汉,墙上是24诸天及文殊、普贤说法巨型敦煌壁画,手出名家,栩栩如生。

20__年落成的佛陀教育培训中心大楼,高5层,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其中第三层为可容纳1000多人的大礼堂,第五层为藏经楼,其余楼层设有教室、图书馆、档案室、资料室、阅览室、电脑室、禅堂、法师休息室等。

另有三圣殿、药shi殿、钟楼、鼓楼、法堂、僧舍、上客堂、茶轩、斋馆、大寮形成规模恢宏的殿宇群。翘角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香云弥漫。寺中景点密布,"极乐世界"、"日月回廊"、"九龙吐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影雕回廊"、"诗画长廊"、"望江观音"、"滴水观音"、文殊亭、普贤亭、剑英亭、碧华亭、杲日亭等等。特别是塔后"极乐世界"有天池、天桥,喷流飞溅,鸟语花香,左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石雕巨像兀立天池中,游人瞻仰,净化身心。亭台楼阁,流光溢彩,四季花木葱笼,绿草如茵,佛号声声,梵乐悠扬,晨钟暮鼓,发人深省,不啻人间净土也。

寺院于20__年成立佛陀教育培训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的僧才。目前,已具备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并获得广东云门佛学院同意设立佛学院女众部。同时发展慈善教育事业,净化人心,回报社会。

寺院管理制度完善,依戒依律而行,现有150多位尼僧在此过丛林生活,布萨羯摩,结夏安居,如理如法,精进为道,爱国爱教,道风远播,享誉海内外。

有关梅州市教研大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灵光寺坐落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腰海拔约500米处,寺内面阔三间、进深七间,面积6000多平方米。与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潮州开元寺并称广东四大名寺。唐代高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圆寂后,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人们开始建寺,原名圣寿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粤东御史梅鼎来此捐钱扩建,更名灵光寺。梅州灵光寺为什么要改名灵光寺呢?这里有一段传说。相传明洪武十三年七月,粤东监察御史梅鼎出巡视察,忽遇狂风暴雨。就在这危急之时,一位和尚救了他。一天,梅御史来到梅州阴那山圣寿寺进香,发现一尊佛像与救命恩人一模一样。梅御史拨出白银千两,扩建修寺。梅御史念开山祖潘了拳威灵光大,便将"圣寿寺"改名为"灵光寺。与全国各地的寺庙相比,灵光寺有三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被称为“三绝”或“三怪”。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参观灵光寺。

前面就是是由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曾宪梓先生捐建的山门,碉龙画风,极其华丽。因因为寺院大多数居于山林之中,故又称山门殿,现已成为专门名词,即使在平原也称山门。因有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

再往前走几十个阶梯,便可以看到寺前的草坪上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一枯一荣,这就是灵光寺三绝中的一绝——生死树,当地人也叫它“爱情树、夫妻树、神树”,也被誉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柏”生者高约30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的那棵高约27米,虽无半片叶子,但却铁骨铮铮,直指长空,枯而不朽。这两棵柏树是潘了拳在建圣寿寺之前栽种的,至今已经有1100多年了。死的那棵已经死了300多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株树为背景。

来到灵光寺门口大家可以看到门匾上的“灵光寺”三字便是由梅鼎所写的,下面嵌有一副对联“阴那开山第一祖,灵光古刹不二门”。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琢磨琢磨!进入寺门,是四大天王殿,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挂着的是清康熙嘉应州举人陈鹗荐所题的匾“顶外无山”,还有佛檐下的“空中有月”。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弥勒佛,据佛教说法,他是释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不过,他要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才能降临人世,所以,弥勒佛是我们人间崇拜的“未来佛”。而且当他出世的时候便会佛光普照、五谷丰登,百姓都很期待他的降临。在我国,弥勒佛的形象来源于一个布袋和尚。唐末五代的梁朝,浙江的奉化有一位和尚名叫“契此”他长得矮矮胖胖,肚子特别大。平时他疯疯癫癫,常常背一个布袋,面带笑容的四处化缘,又常常示人凶吉,还十分灵验,所以有很多百姓信仰他,人们都称他为布袋和尚。临终时,他说了一句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我们现在看到的弥勒佛,大耳垂肩,横额方面,一副细眉善目的笑模样。正因为他整天欢天喜地的迎接大家,世人一见就会觉得“皆大欢喜”,所以我们中国在建寺庙的时候,都喜欢吧弥勒佛像放到前面。

弥勒佛两边的是四大天王像。据佛教说法,四大天王各持一方,护国安民、扬善除恶。大家看,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伞,西方广目天王手持蛇,分别象征风调雨顺,代表了人们想要国泰民安的心愿。

来到后面的屏风,我们看到的是佛教护法天神韦驮。据佛教传说,韦驮以善走如著称,佛祖圆寂后,有邪魔把佛祖的遗骨偷走了,是韦驮奋力追回,所以,他被认为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这尊韦驮头像威风凛凛,手持降魔金刚杵。其实韦驮的不同姿势对于行者僧有不同的含义,如果是双手合掌捧杵,则表示寺庙欢迎挂单和尚,可以让他们白吃白住。而如果是像这尊一样握杵拄地,则表示这个寺庙是不欢迎挂单和尚的。

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举行仪式的主要场所。在古印度佛教徒都尊称释迦牟尼为“大雄”,意为他像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所以大雄宝殿供奉的主尊佛像是释迦牟尼。现在我们看到的三尊佛像,中间那位就是释迦牟尼,他坐在莲台上,显得出淤泥而不染,十分圣洁;头部后面的是摩尼镜,象征智慧和光明。左边这位手托小塔的佛祖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叫做“清灾消炎药佛师”;右边这位手托莲台的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叫做“阿弥陀佛”。在大雄宝殿里,供奉着横三世佛,在横三世佛面前还供奉一尊身

梅州市教研大课堂心得体会和感想 课堂教学专题研修心得体会(7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