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感染二科实习心得体会实用(九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感染二科实习心得体会实用一
梁:为了严格控制和做好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工作,上至省市领导、下至各教育部门和学校都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
韩:今天我们的红领巾广播就让老师们同学们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春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确保我们全体师生健康、快乐的学习与生活。
沈:今天,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预防春季传染病。我是今天的播音沈倩冰,本次有王竞桥 、梁乃川、韩超钰我们四人共同主持播音,欢迎大家收听。
王:春季冷暖空气交汇,天气多变,气温忽冷忽热,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是水痘、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的多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且我们小学生抵抗力较成人弱,传染病容易在学校发生和蔓延。
梁:为此,学校领导及政教处、大队部专门召开了全体班主任会议,及时传达了上级有关预防文件精神,并严密部署了防范工作,制定出严格的防范措施方案,大队部也密切配合做好此项宣传工作,做到人人知晓、人人预防的目的。
韩: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春季这些传染病的症状。首先来了解“水痘”的背景
沈:1、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2、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3、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4、临床表现: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疱疹:初期为红斑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王:刚才听了沈倩冰介绍的“水痘”的四种症状,我们一定要记清楚,以便做好防范,下面我们再来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
梁:1、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2、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韩:3、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4、临床表现: 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王:刚才我们又听了梁乃川和韩超钰对流行性腮腺炎症状播报,为了更好的预防,我们建议大家要做到以下几点:
沈:常开门窗,空气流通。
韩: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不随便吃零食。
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王:合理膳食,主要营养,保持充足睡眠。
沈:通过今天的红领巾广播,我们了解和掌握了怎样预防春季传染病的知识,只要我们人人有预防的意识,就会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正常有序进行。
王:本周的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下次播音再会!
主题感染二科实习心得体会实用二
一、完善管理体系,发挥体系作用
1.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重新调整充实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完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
一门诊院内感染控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医生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护士院内感染控制成员:
2.将医院感染管理部分加入了我科医疗护理质量督察中,制订相应奖惩办法。
3.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在实施的同时做好记录备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方面
1、病历监测: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
2、环境监测方面;对门诊环境、空气、衣物、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定期监测。
3、消毒灭菌监测:每日对全科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监测;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并执行照射小时数登记,定期更换,以确保消毒质量。每周对我科使用的消毒剂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自查。
4、抗生素使用调查
定期对全科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滥用抗生素。
三、门诊严格实行分诊制度。
四、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
五、多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意识。
六、对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完成上报。
七、采取多种形式的感染知识的培训:将集中培训与晨会科室培训有机结合,增加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提高院感意识。
八、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主题感染二科实习心得体会实用三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参照省卫生厅二甲医院院感工作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1、随时签收传染病疫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容,保证内容完整;
2、每日查阅检验科、放射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补报。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1、控制感染率:强调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各科室院感质控人员的基础培训。
2、每月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等五项监测,其余科室不定期检查自测情况。
3、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测。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
3、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
4、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及个人防护措施等。
定期督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及消毒登记本,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主题感染二科实习心得体会实用四
一、加强教育培训
1、科室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2、院感科全年组织院感知识讲课两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培训,试卷考核,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
3、落实新职工岗前培训。
4、对卫生员进行医疗废物收集及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5、院感专职人员参加省、市级举办的院感继续教育培训班,以了解全省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动态,提高我院感染管理水平。
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各科使用的消毒液根据性能按时更换,器械按规定及时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使用中的各种导管按规定进行消毒更换。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三、加强院感监测,实行医院暴发预警报告
1、严格《医院手术部位管理规范》执行,每月进行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2、充分发挥临床监控管理小组作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落实24小时报告制度。
3、临床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同类病例3例)实行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报告,分析并调查传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播途径,杜绝恶性院感案件的发生。
4、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各科室将每次出现的职业暴露及损伤的人员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做好登记,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四、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远送、储存、外运管理,杜绝泄漏事件
1、医疗废物按要求分类放置,密闭,包装袋有标识,出科有登记,专人回收有签字,送医疗废物暂存处集中放置。
2、医疗废物转移单由专职人员填写,并保存存根备查。
主题感染二科实习心得体会实用五
1、手卫生技术包括哪几种?
答案: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
2、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实施细则中要求,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达到多少?答案:≥95%
3、洗手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4、卫生手消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减少手部暂居菌
5、外科手消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
6、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首选哪种手卫生方法
答案: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7、洗手时,双手揉搓时间为多久?
答案:不少于15秒。
8、我院第一届手卫生宣传活动是哪一年举办的?
答案:2011年
9、本次“手卫生促进月”活动宣传主题是什么?
答案:医疗安全从手卫生开始
10、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什么?
答案:洗手
11、手卫生的五个时刻?
答案:接触病人前、清洁/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周围环境物品后
12、判定肠道菌群失调最快、最直观、最准确的方法是什麽?
答案:大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
13、鲍曼不动杆菌对哪些抗菌药天然耐药?
答案: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
14、什么情况下可选用万古霉素作为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答案: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发生率高的医疗机构如果进行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可选用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15、医疗废物的种类包括
答案: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16、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案:选择正确的备皮方式(必要时用剪毛的方式);
术前氯已定皮肤消毒液沐浴;
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腹部手术患者维持体温正确;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7、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案:采取最大的无菌屏障(医务人员戴帽子、口罩操作;患者采用最大无菌铺单);严格实施手卫生制度(洗手,并戴无菌手套);
采用氯已定-乙醇消毒皮肤;
尽量避免选择股静脉穿刺;
常规评估插管部位情况和必要性。
18、我院第一季度多重耐药菌检出前五位是有哪些?
答案: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
1、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应当洗手,摘手套后不必洗手。这种说法对还是错?为什么?
答案:错!使用手套并不能代替洗手。因为手套可能破损以及在脱掉手套时手可能被污染。戴手套时间过长,手套内的双手温湿,更有利于细菌的滋长,且致病菌可能会经由手套缝隙污染双手。因此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不能充分地保护工作人员,也不能防止交叉感染。
2、多重耐药菌集束化防控策略包括哪些?
答案:手卫生、接触隔离、减少设备共用、环境清洁、医院感染的组合预防、主动监测培养、洗必泰洗浴、抗菌药物管理。
3、一小腿开放性损伤患者,创面轻微污染,入院后给予清创及手术治疗,术后52小时伤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是否诊断伤口感染?需要哪些检查支持诊断?是否属于医院感染?答案:可以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需要做分泌物涂片、染色、细菌培养等。属于医院感染。
4、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
主题感染二科实习心得体会实用(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