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清明网上纪念英烈心得体会和方法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心得体会(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清明网上纪念英烈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曾看过一句话:岁月增中减,诗画苦后甜,一路走来,感悟着成长,透视着岁月,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十分感叹人生短暂而仓促,岁月公正且无情。2019年的清明节,暖阳,温暖的微风吹过,杨柳依依在波纹阵阵的水面上空轻轻飘扬,山上的杜鹃花已经盛开,田野里的油菜花进入收尾阶段,慢慢退去耀眼的金黄,白云飘荡,欢快的鸟儿高空飞翔,叽叽喳喳相互追逐,或者在田野上嬉戏盘旋。多么诗情画意,也极贴合清明的本意,仿佛世间没有悲伤,没有烦恼,没有苦难。可是,清明的本意在让我们在感念先人或故去的亲人曾给我们所做的一切时,又在时时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何在。连日来,江苏响水爆炸事件,78人遇难几百人受伤;湖南大巴起火,26人死亡28人受伤,四川凉山森林火灾,31人离去……每每闻及,心境无比沉重,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哭泣的家庭,心疼年轻的生命,心痛父母的悲痛,心忧孩子们的哭喊……今日,各大寺院都在举行法会,超度亡灵,抚慰生者,传递佛陀着的慈悲。

感叹岁月无情,更感叹人生无常,“人增岁月天增寿”,岁月在增加的同时寿命却在减少,我们这一期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每过一天就少一天,每过一年就离死亡近了一年,离坟墓也更近了一步。有人说你这个岁数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早了一点?其实一点都不早,因为“生”与“死”与年龄无关,年轻的时候对死亡总是无所顾忌,那是因为死亡离你较远,当到必须年纪,经历一些世事后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常,应对死亡并不是铁定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一句“黄泉路上无大小”就把这解释的清清楚楚。所以,我所说的“岁月增中减”是大实话,并且还是在“有常”的状态下,若遇“无常”就没有“增中减”了。小时候,总想着长大,以为那样生活就容易了。真正长大后,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根本没有“容易”二字。长大意味着承担更多的职责,意味着很多时候,你必须单枪匹马应对生活的兵荒马乱,曾有人说人生就是5%的已发生和95%的应对,很多事情无法掌控,很多轨迹因微小的改变而有了巨大的变动,这是现实,也就是佛法中的无常。

这次在杭州,参加中国佛教协会讲经研讨班学习,聆听长者们的开示,学者们的讲解,边听边学边思索一系列的问题:佛教的诞生,佛法的兴衰,佛子的使命,我们的未来……想着想着也不明白自我在想些什么,零零碎碎,天马行空,没有主题,没有轨迹,但对“无常”的思索却是一向贯穿始终,思无常,念无常,观无常。记得有一年师父过生日,我给师父发了一条信息,资料都是吉祥、祝福的话语,师父回了一句,出家人生当死看……就这句话我一向记着,作为己用,有了这种认知,我们就不会害怕无常,不会悲叹无常导致的结果,并常常与身边的弟子们共勉。是啊,有情世间,生死无常,这可是就是一种自然状态,如同天旋地转,本身没有不幸与悲伤,慨叹与悲叹之意,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把握此刻,做好自我。所以,我认为出家人第一个要学的教法就是:无常!首先做到自我深刻的理解它,然后用它来指导自我的修行,既然启发他人。“事非经历不知难”,事实上学习无常并不容易,并且很难,明白它、认识它、学会它、运用它,真正学懂学通学透了,并身体力行了,估计已经位列圣贤了…对照那些圣贤,想想自我真的好惭愧。

今日清明,在中国文化里,是祭祀的日子,其实祭祀更多是表达对先人逝者怀念与感激,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在我们老家,每逢这个日子乡亲们就会用十分形象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们的哀思。去扫墓,焚纸钱,化纸箱,烧灵屋……有时候我在想:这种表达当中,多少是自我内心的真实体现,还是迫于某种社会压力随大流、糊任务的行为?或者说这样做能够表达对先人逝者的缅怀与感念吗?一句话,这样做对理解“生命的意义”有用吗?诚然,我有很多理由来说明这个问题,但有人会真正相信我吗?无常的世间,世间的“无常”就是这样的,堆一堆,一把火,化为灰烬,瞬间消亡……生命如此,岁月交织如此,过去如此,此刻如此,未来也是如此……我曾是父亲的未来,此刻父亲是我的哀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为父母的长寿而高兴,为父母年岁高而担心。虽然父亲这个词语对我来说很陌生,可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由此想到,岁月的流淌,有一天我也将会成是别人的哀思……这既是有常,因为生命都有期限,也是无常,因为不明白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终结。

中国人常把“死”看的过于悲戚,就在于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不足,也是对“无常”没有很好的理解。实际上生死是人生的定数,是一种“有常”,但生命的轨迹划向何方,延续多长,何时终结并不清楚,这是一种“无常”。如果每一天带着无常的恐惧生活,就会将本来完美的历程白白浪费。如同师父照诚大和尚所言“生当死看”那就无所畏惧,就不会被尚未发生的事情所羁绊,无常的本意是“向死而生”,如同“将者死官也”,如果一个将军贪生怕死,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将军”。要让自我以及众生明白“无常”的真谛,这样就能真正摒弃出家人修行中的杂念,就能给普通人以信心与勇气,就会让我们的社会有更多的正能量。所以,当代佛教有必要对人们加强“生命的意义”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有益于对他人生存与发展的人。

明白了无常,就能更好体会清明的意义,除了慎重追远,感念先人,还有就能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智慧与本事,职责与勇气,更好的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帮忙人们对生活有更好的期待,给未来增添更多的完美想象,推动社会不断往前发展。说到那里,必须明白,在我们表达感激与缅怀之意时,不能给他人制造妨害。清明更多的是追思怀古,慎终追远,修修坟,踏踏青,感激列祖列宗,以及故去的人们给我们留下生存条件的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启迪,给我们的智慧感悟,而不是那种烧纸放炮,不仅仅危险——诱发各种火灾事故,并且将“清明”的意义庸俗化了。所以,必须要移风易俗,关键从改变观念开始,这个观念就从理解“生命意义”开始,就从理解无常开始。我常说:此生如若是来还债的,那就尽量多还一些,宁人负我我不负人;如若我是来报恩的,那就尽量多报一些,今生为人实属不易,何况无常一向在你我的身边。很庆幸生而为人感恩父母,很感恩学佛出家感念三宝。曾有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位国王要寻找能让幸福的人难过,痛苦的人欢乐的一句话,直到有一天听到“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才真正找到。无常随处可见。

这几天在灵隐寺学习,感恩常住供给的一切方便,我们应当好好的珍惜拥有的所有因缘,珍惜拥有的修道条件!吃饱饭,睡好觉,能打坐,能念经,还有这么好的居住条件,我明白这一切都不是永恒的,有一天会失去的。可是,当你明白生命的意义,了然无常的真谛,就能清楚的明白无常就在眼前,就在身边,它是一种自然状态,无须不断提醒自我,烦恼自然就少了,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没有烦恼并且幸福感自然产生……这个世间,有恩于我们的人很多,首先是父母,还有我们的师父、教师、朋友。以出家人来说,信徒,居士对我们都有恩。我们为他们能做些什么?想一想,我们欠的太多,做的太少。所以在无常的关照下,应当更好的理解佛教教导我们的知恩报恩,感知无常,感恩无常,知恩报恩!

有关清明网上纪念英烈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每当清明节到来的时候,好多大人就会拿着铁锹还有黄纸和冥币到先人的坟墓上烧纸、送钱。好让亡灵在阴间也有钱用;上学的孩子们也会被学校组织起来到烈士林园扫墓,通过扫墓,让我们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少年来,这个清明习俗一直保持着。

不知道为什么,每到清明时节,天空总是阴沉沉的,大多会下起雨,不由得让人们想起大诗人杜牧那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种感觉让人的心和天气一样。

家乡清明的另一个习俗是,在清明节那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两旁都要插上柳枝,锅里煮上好多鸡蛋,听长辈们说,这是在纪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据说,当年皇帝微服私访,不料饿昏在一户人家的门口,这户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见到有人昏倒在家门口,就想办法救活了这个人,当时老百姓很穷,介子推家也一样。皇上的这次微服私访,使他了解到了民间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后,决定重赏救命恩人,但当圣旨到达的时候,介子推吓坏了,误以为皇上要杀他,于是乘天黑,背着八旬老母躲进了深山老林里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找到,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火烧树林,他想用这个办法逼介子推出来接受他的封赏。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被活活烧死在树林里,当人们看到大柳树下这对母子的尸体时候,无不叹息落泪。

皇上知道以后也后悔不已,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柳枝,煮鸡蛋,让已在天国的介子推母子能够吃饱饭,不饿肚子。

时间过去了许多年,习俗保留了下来,但对习俗

清明网上纪念英烈心得体会和方法 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心得体会(9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