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赏析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欣赏感想(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赏析心得体会范文一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少年》
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
忘不了,“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已经深深的植根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发芽、生长。
君不见生死关头舍生忘死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丽,用无私大爱谱写着人生的赞歌。
君不见在死亡旅途的汽车上,肝胆破裂的吴斌,危急关头,强忍剧痛。你用生命中的最后1分16秒完美的诠释了作为一名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
君不见航空报国英模”罗阳,铁肩担起报国志,用生命诠释航空情怀!
……
然而,在传承美德的路上,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多难堪与困惑。
某些人总是感叹“世风日下”,在这个经济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道德是否真的一再贬值呢
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
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
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赏析心得体会范文二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中庸》对文化的定义,虽然中西文化有差异,但是文化的这种属性亦是用之万世而不变,抛之四海而皆准的。
文化不同于文明,一字之差,却相去甚远。“文化”就我微不足道的见解,其侧重点在于文化的社会性,说到这难免会提及文化的社会性,简而言之,就是人是主宰,一切社会活动都要由会独立思考的人来付诸实施之。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不是单纯的生存,而是生活,生存是基于物质而存在的,生活却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是在生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活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并且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那么,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当你呱呱坠地的时候,妈妈躺在床上看着你胖胖的身躯,也沉浸在爸爸抱着你欢笑的快乐中;当你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个在左边牵着你的手,一个在右边摇着你纂紧的小胖手,教你如何走路;当你胡嚼蛮咽、手舞足蹈、天真烂漫的时候,妈妈在一旁督促着你多看会书,不让你和伙伴多玩一会,而奶奶却摸着你的头,抱你到她的腿上,替你说好话,爷爷也趁势说那么几声,让你多玩会……当你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你是真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不想离开你的亲人,不想离开身边的一切,于是心里会想着却又没力气说出的话:“活着,真好!”
说这么多,并不是废话连篇,之所以说的这么多,这么细,我的本意是要每个人自己读完之后就能将一个人的一生浮现在眼前,也并不是多么苛刻,要求你如何如何,让你有所触动,然后引起共鸣,知道我究竟是什么立意,而现在水到渠成了,只欠东风了。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从老庄到孔孟,从理想国中的乌托邦到大同世界,无处不闪耀着中西文化的结合点,然而,中华文明相较之下,有其难以启及的地方,更有其别具一格的文化魅力。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传承人类发展是毋庸置疑。然而,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正统思想一直统治中国两千多年,以至于到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其的认识陷入了一个极端,那就是绝对的否定,什么打倒孔家店,反对旧文学,反对封建文化。
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我真搞不懂那些被公认的大文豪,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或许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毕竟那时候还没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大旗在中国这片大地上还没有竖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时的产物,五四以后才传到中国的。就算是这样,他们那能一点也不知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白话文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么,《狂人日记》不是第一片白话文文章么,鲁迅先生扬言要打倒孔家店,其实他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这样的做法就比如盖楼房,他站在楼房的中间说要把地基拆了,在他上方接着重起炉灶。他也不是提倡拿来主义么,关键是权衡轻重,哪些应该拿,哪些不应该拿,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这里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试问,难道这一块块由文字所组成的砖不能算是中国传统文化?再问,伦理道德难道他们没有用吗?接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欣赏感想(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