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专题6心得体会及感悟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心得体会(6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形势与政策专题6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摘要】:众所周知台湾问题由来已久,其间经历了诸多的演变和发展,台湾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国际化,新时期如何处理海峡两岸关系关系重大,这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考验,本文就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和可能出现的新特点三个方面来阐述台湾问题,进而给出了自己关于新时期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台湾问题,历史由来,演变,发展,新时期两岸关系,新特点,大陆,处理
【正文】
(一)台湾问题的历史由来
大家知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也曾而两次脱离祖国,一次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第一次收复台湾,赶跑了荷兰殖民者,郑死以后其后代将台湾独立与清廷对抗,后康熙帝任施琅为大帅收复台湾,此后台湾一直隶属大陆管辖。二是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将台湾二次割让出去给日本,自此台湾脱离大陆50年,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946年国民党发起国共内战,经过历时四年的内在,国民党被赶出大陆、蜗居台湾。正当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完全解放台湾,美国派出第七舰队横亘在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由此才形成了台湾问题。处理好两岸关系成为中央政府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个重大考验。
(二)台湾问题的演变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蒋介石退居台湾,国民党军队蜂拥入台,这标志着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统治的结束。蒋介石、蒋经国统治台湾时期虽也曾扬言要反攻大陆,成立伪中央政府,但可以看出他们依然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他们也坚持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后来李登辉上台,才开始提出“两国论”,开始搞台独分裂活动。将两岸关系迅速升温激化。李登辉之后陈水扁上台,民进党开始执政台湾,开始想明目张胆地进行台独公投,台独分裂活动日益猖獗。海峡两岸关系也日益紧张。2008年随着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对大陆的访问,拉开了两岸关系缓和的序幕,海峡两岸交流也日益紧密。就在同一年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赢得“大选”,击败民进党,时隔八年之后国民党重掌大权,也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门轰然洞开,两岸关系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两年多来两岸经济关系大事不断,世所罕见。先是中断近十年的“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在大陆台湾先后举行四次重要会谈,达成12项经贸合作协定;再就是取得了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mou在内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三)新时期两岸关系呈现及可能出现的新特点
(1)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不小的挑战。目前的两岸关系是两年来最好时机,台海形势出现了对我有利的内外环境,李登辉的影响日渐式微;陈水扁被判无期徒刑,以“台独纲常”为宗旨的民进党早已下台。未来几年,岛内台独活动难于掀起大的风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接下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触及政治议题,两岸关系“先易后难”、“先急后难”、“先经后政”、越到后来越难。难点在于以下几点。
1政治对话议题。马英九当局对政治对话的态度渐趋保守。所谓台湾岛内形成“共识”,实际上就是一种“托词”,如果民进党一直反对,岛内将永无共识;两岸对话还要夹带国际因素,这显然表明两岸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增强和强化。
2.经济合作机制化问题。马英九近年来不断重申ecfa的签署应在“对等、尊严”的原则下进行,必需符合“国家需要、民族支持和国民监督”的基本要求,必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和台湾人民利益,由此看出,ecfa形成两岸经贸关系的基本法,涉及到身份及关系的定位问题,搞好了,会使两岸关系更亲密;搞不好“两岸”也会成为“两国”的开始。
3.两岸军事互信问题。马英九在国18次国民党全代表会上显示,“因为两岸现在并没有剑拔弩张,所以并没有进行政治性谈判甚至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急迫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方面要价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台湾却仍在计划向美国采购更多武器。在“军购”与“军事互信机制”之间,马当局定会选择前者。
4.台湾“国际空间”问题。近年以来,马当局继续推行“外交休兵”政策,暂时放弃了16年前的“加入联合国”的活动,转而与大陆协商弹性参与国际组织,反映出“一寸求和”的新思维。台湾当局的不断索取将使这一问题变得愈加复杂。
无论是年台湾政局还是两岸关系,表面看是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为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认识,不能盲目乐观,不能被岛内执政者更替所左右,不能被两岸关系的暂时缓和所迷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影响台海安全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是两岸和平发展的主要现实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容低估。
两年来,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两岸实现对话协商制度,经贸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新型两岸关系正在加速形成。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两岸关系在进入和平发展的轨道仅仅三年,在认同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之间形成了初步的政治互信。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之后,两岸关系相应的进入有序推进、平稳发展的新时期。未来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并全方位拓展;两岸关系将进入合作与摩擦交替上升的新时期;两岸关系与岛内政治合作的衔接将越来越紧密;如何获取民心、争取民意支持将是未来两岸都要关注的焦点。
(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国因素不容低估。两岸关系应该是中国的内政,但它又有外力的干涉。可以说两岸关系中任何一个现象与事件,又都是中国、美国、中国台湾三方面相互牵制和博弈的结果。正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台湾问题归根是美国问题。目前美国在台海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度是:不统、不独、不战、不和。长时间以来,美国在台海两岸间一直保持着藐视中间而实际上偏袒和支持台湾的做法。
中国的对台斗争实际上是对美斗争。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对海峡两岸的政策不会根本改变。它确实有点像“摆钟”那样,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时而左时而右的摇摆不定。斗争将使长期的、曲折的和复杂的。当前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曲折和突破性进展,正朝着建立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方向迈进。美国虽然表面上不断表态乐见两岸的和解。
(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岛内制约因素不可忽视
1.岛内民意的走势左右两岸关系。现在台湾有一个最大的现实你,就是“台湾主体意识”的上升。
2.民进党能否东山再起。从外部环境上讲,自从马英九主政台湾以来,马英九在竞选时的承诺一直很难实现,马团队的民调也一直回落,台湾民众也颇有意见。另外,从国际局势上看,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直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妻子,也不愿意看到两岸和平统一。综上所述,民进党正在做着东山再起的准备。不过从目前来看,民进党要想东山再起的确困难重重。
(四)新时期大陆应该如何处理好两岸关系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住过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同台湾同胞一道,加强两岸人员来往和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
(3)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5)“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6)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承认放弃使用武力。
参考文献
[1]薛谋洪。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做文章由来已久[n].人民日报,1995-06-2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19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26集)[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4]中国国际法年刊[z].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5]王铁崖,田如萱。国际法资料选编[z].北京:北京法律知识出版社,1982。
[7]董云善,刘武萍。世界人权约法总览[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推荐形势与政策专题6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本次形势政策课的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围绕“学思并重、知行合一”为主题,并以促进学生明国情、懂政策、会做事、学做人为目的,开展了以下两个活动:“你眼中的十八大”调研活动与电影《钱学森》的观看、讨论活动。我作为本小组组长(小组共十人),围绕活动主题,全面策划并指导开展两项活动。我们组在行动开始之前,召开了筹备会,为活动良好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一个活动“你眼中的十八大”调研活动中,我们把问卷设计成针对在校学生部分、白领组、农民工组、个体经营组,通过对以上四个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调查以了解全社会对党的十八大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现今社会问题与展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社会各阶层人群对党的十八大多少还是有一定了解的;相比之下,学生与白领等团体的了解程度会更高一些,这与各团体所从事的职业以及生活环境都有很大关系;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各阶层人群都能准确发现现今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最后,我们发现,所有人群几乎一致认为,在未来的十年内我国会有更好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会有显著提升,这体现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心!
在第二个活动中,我们组成员集体观看了电影《钱学森》,通过对电影的观看,我们体会到了钱学森老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他能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环境与高薪诱惑,经历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终生。我觉得这一点优秀的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做为一名中国人,爱国是最起码的义务;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又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爱国主义对于我们老说就尤为重要。只有我们对祖国充分的热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才能成为祖国未来的顶梁柱!我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同时是物理本09党支部书记,深知中国共产党能发展到今天的不易,也能深刻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所经历的重重磨难。我想,只有对共产党有充分的信心,对祖国有充分的热爱,我们才配称为祖国未来的希望!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国内的重大事件,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我们是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党的十八大指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之后又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十一届三中全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志曾告诫我们:“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很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此,同志也明确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生产力和科教、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越来二元经济结构还有改变,地区差距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它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世纪之交的年代,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有极大的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是可以实现,这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二是从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我们可以抓住新科技革命产业化的环节,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从国内来说,我国在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跨进21世纪,历经探索,我们已经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采取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现在,党的十八大
形势与政策专题6心得体会及感悟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的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