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化学选修三心得体会精选 如何学好高中化学选修三(8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32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推荐高中化学选修三心得体会精选一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乐学课堂和高效课堂为中心,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学习北门中学教学模式和经验,变“教学”为“导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努力提高四十五钟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的高二(8)班、(14)班,其中14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欠缺。但各班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有较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地学习。8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性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寻求更简单的解法,才是教学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的内容,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所有内容。这两个选修模块是高考中的选考模块。内容较为多,但是一部分是在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而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

三、教学目标

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设计好导学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精心准备导学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备课资料的搜集;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精心构思每道题。分层、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对每一次测试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专业业务能力

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同组老师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有关问题。积极参加教改工作,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充分体现人本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推荐高中化学选修三心得体会精选二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中的第一部分------过氧化钠〔打开课件〕

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根据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有:

①知识技能目标:知道na2o,na2o2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力方法目标:通过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以及相关补充实验,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③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重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然后通过结论总结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和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

第一部分:情景创设〔点情景创设的按钮〕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以极高的兴趣进入课堂,采用图片引入法。

问:图中消防员正在救火,想想常什么来灭火?(水,二氧化碳)

其实水,二氧化碳不仅可以灭火,其实还能“点火”,接着指导学生做第一个探究实验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活动

1、探究实验一:〔点探究一按钮〕na2o2与h2o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

让学生取一个石棉网,在上面放一个蘸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

现象:脱脂棉着火了

设疑:为什么脱脂棉着了?探究一下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

(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所以能燃烧。)

2、探究实验二:〔点探究二按钮〕na2o2与h2o反应生成物的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着了(有氧气生成)

反应后溶液稀释能使酚酞变红,使石蕊变蓝。(有碱生成)

及时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生成的气体为o2,溶液呈碱性,显然是naoh溶液。即:2na2o2 2h2o=4naoh o2↑)

3、探究实验三:〔点探究三按钮〕na2o2与h2o反应后所得混合液具有漂白性的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做:将水注入到盛有1g na2o2的试管里,制成溶液,并将溶液分装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两支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观察较长时间也不裉色,而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半分钟内裉色。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相关内容。(1、石蕊分子比酚酞分子稳定。 2、其溶液有漂白性。)

4、探究实验四:〔点探究四按钮〕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指导学生: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稀盐酸,用坩埚钳夹取

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

现象: 脱脂棉燃烧

填写“探究实验报告”。(过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反应放热,方程式:2na2o2 2co2=2na2co3 o2)

第三部分:创新应用

1、创新应用一:〔点创新一按钮〕

探讨如何设计用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

指导思考:“固+液 气体”

探讨交流:展示各自的设计。

2、创新应用二:〔点创新二按钮〕

金属钠着火怎么办?na2o2应怎样保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指导恩考:结构-性质-保存、应用

回答交流:金属钠着为主要生成过氧化钠,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来灭火,得用砂子盖灭;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得密封保存;过氧化钠主要可以应用于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及航天飞行时的供氧剂

第四部分:归纳小结〔点归纳小结按钮〕

列表对比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相关性质

第五部分:布置作业

自已设计针对本课对应练习题

1. 本节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既定的实验,观察现象,探究原因,获取新知识。

2. 说课之前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路一定明确,说白了就是把你的这个明确的思路说给评委听。所以必需层次分明,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知识越深越好。不是给学生上课,课件内容应该不用动画效果。(不是做不出来)

3. 参加比赛要想获奖,必须有你独特的东西,比如本节的独到之处就是:让学生探究式的学习知识。这一特点必须在说课中体现出来

4. 所说的话一定不能罗嗦,不能像上课怕学生听不懂就多重复几遍

5. 本说课稿黑色字是主体内容,蓝色斜体字是主标题,粗黑体字是分标题,淡紫色字是告诉你什么时候打开按钮,红色字是《探究实验报告》应填的部分内容。

6. 本节的作业设计和《探究实验报告单》没做详细设计,根据使用者自身理解来设计

7. 如需把本说课稿打印交给评委,需删除相关内容。

8. 正式参赛前必须反复试说,在办公室说给同事听,说完一起讨论,回家自己拿表看好时间说,如果做不到连说三遍前后不差1分钟,就是你的说课还有随意性,一些话还得重新措词,还得继续练习。〔我的实际心得〕

9. 最后说明一下,本节课件和说课稿的版权归我(真的花了我不少心血,主要在于设计思路),只授权你(程慧敏)使用,不得转载与收费性网站上,希望能理解知识劳动者的辛苦。

10.按作者的设计思路来说课作者自己很有把握是一篇好说课稿,但如果没有获奖,费用就免了吧,为同行服务了 :)

推荐高中化学选修三心得体会精选三

新大纲和新教材更强调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四种基本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展现自我个性。

根据新课程的计划、新教材的特点及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 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好20xx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一、新课程试验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改革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明年的课改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成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组”,用多种形式定期组织学习活动,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4.2月底或3月初,组织化学教学研究人员等,参加省学会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4月份,对x市武进、金坛地区进行新课程调研。

二、常规工作

1.高一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一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一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元素周期律”和“硫及其化合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研究。进行1~2次研讨活动。

2.高二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二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由高二年级“化学教研中心组”负责,在2~5月份,以“有机物”等为课题,开研究课2~3节。

(3)以“化学选修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为课题。进行2次专题研究活动。

3.高三年级

(1)开学前进行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分析,认真总结高三化学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建议,作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参考。

(2)3月份,进行“20xx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的学习与研究,召开专题研讨会。

(3)4月份,在省奔牛高中召开本学期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讨会”,对“一模”做仔细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为第二轮复习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4)5月份,对“二模”进行专题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导学案,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做好优生辅导工作,尽量培育出更多的优生。及时的进行课堂检测,以便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尽可能的开足实验课,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相信在小组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通过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

推荐高中化学选修三心得体会精选四

以新课程改革为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组织学习工作。

针对我省新高考“3 2方案”,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确保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好成绩。

充分利用化学学科教研基地,加强基地的校本课程研究,用多种方式培养基地化学教师队伍,提升基地化学教研组的教研教学水平。

加强课题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从实施、评价和教学技术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面的专项性的课题研究。

加强青年化学教师培养工作,重点抓好青化会活动,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做好2003年省初中化学竞赛和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参赛组织工作。

充分利用“化学工作室”(原化学教师电脑沙龙)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使用先进教学媒体,利用丰富网上资源,优化化学教学过程”的专题研究,办好化学教师自己的网页。

具体工作分述如下:

1.新学期前,用专家讲学、研究课、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新一轮培训工作。

2.继续进行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试验。

实施方面,继续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总结一年来新课程实施的经验与成绩,把教师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专著。

评价方面,扩大“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过程记录研究”的研究队伍,加强化学学习的过程评价;做好今年《化学考试说明》的使用与研讨工作,搞好初中化学学习的终结评价,为今年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选修三心得体会精选 如何学好高中化学选修三(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